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1999年第4期刊登了《跳高比赛中“免跳”的使用技巧》一文。文中个别内容与1998年田径竞赛规则的有关条款精神相违背,出现了错误。为了能及时地给予纠正,特刊登田径国家级裁判员蔡利新同志撰写的《跳高规则中的“免跳”与名次》一文,以示更正。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1998年田径竞赛规则》中第171条7:“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1次或第2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请求免跳,并在后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免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的情况。”在跳高比赛中,运动员经…  相似文献   

2.
跳高比赛中的战术运用与比赛成绩紧密相关。运动员在比赛中要重视起跳高度的确定,正确运用免跳战术,并认真对待每个高度的第一次试跳。  相似文献   

3.
田径跳高教练员通常对跳高过杆技术的分析只限于成功的试跳,对失败的试跳却很少分析和评价。然而,研究分析失败的试跳是非常有盗的,因为通过失败的试跳而不是成功的试跳更能发现和改正跳高技术中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背越式跳高横杆跌落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种:1.被碰的横杆向上弹起后落向垫子后部;2.横杆在跳高架上来回弹动后落在跳高架座上或跳高架附近:3.横杆直接被碰落在  相似文献   

4.
星海拾贝     
德伦哈特跳过2米37之谜据外电、外报透露,今年以来,已先后有十一人在室内跳高比赛中超过2米30(其中最高者为2米36)。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一些世界跳高名将在试跳时均十分讲究战术。如苏联的帕克林在2月1日越过2米36时,他的起跳高度为2米15,之后是2米21、2米27、2米33、2米36。联邦德国的特伦哈特和默根堡在2月24日的比赛中,特伦哈特跳出了2米37的目前世界室内最好成绩,他们所用的战术更耐人寻味。他俩的起跳高度分别为2米15与2米20,中间相继采用免跳的战术,除了最后的两个高度,每次试跳成功后,均加4——6厘米再跳。这样试跳,起跳高度高,试跳不同高度少,能减少试跳次数,有利于体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在跳远比赛中,起跳是关键技术,踏板的准确性决定着运动员试跳的成绩,影响起跳的因素很多,其中踏跳的准确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有关青少年比赛资料统计,在比赛中试跳犯规或不上板的情况占试跳次数的60%左右,还有运动员前三轮试跳失败而被淘汰,这说明在青少年的训练中,对助跑速度与踏板衔接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技术重视不够;为了提高青少年跳远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我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准确性的研究,来探研跳远运动员助跑踏跳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跳跃项目第一、二次试跳的重要性分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跳跃比赛中,对于高度跳跃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每一高度的第一次试跳成功与否对最后的名次有很大影响。而对于远度跳跃项目来说,无论是及格赛或决赛中,第一跳或第二跳能否发挥出接近个人的最高水平则对于比赛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菲利普斯在第一跳就跃出了8.59米,给其他选手造成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28年~2008年共17届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各跳成绩、试跳情况与免跳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世界最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特征与规律,为我国跳远比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研究表明:(1)奥运会男子跳远比赛最佳成绩跳次分布特征为:前三跳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高;除第六跳外,后三跳其余跳次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不高。(2)免跳分布特征为:89.3%的免跳分布于后三跳,10.7%的免跳分布于前三跳;冠军选手的免跳申请占总免跳申请的50.0%,且免跳申请集中分布在后三跳。(3)试跳成功率、犯规率分布特征为:前三跳成功率高于后三跳;犯规率反之。  相似文献   

8.
对田径高度项目成绩相等录取名次的建议矫纪庆,王春留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第146条第二节跳高及撑竿跳高项目中规定:“(a)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b)如成绩仍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相似文献   

9.
运用高速摄影与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中不同高度跳次间,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摆动腿支撑过程质心水平速度、质心高度、蹬伸阶段质心前移水平距离、膝关节角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认为:质心水平速度的降低,是运动员试跳失败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田径高度项目比赛试跳次数多,时间长,运动员体力消耗大,影响成绩的发挥;起跳高度过高提升幅度大,不能真实反映每个运动员的水平,兼项请假不易掌握,轮次概念认识不一致。高度项目比赛有必要减少试跳次数,提出了减少试跳次数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倒体过早,不少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也经常出现倒体过早现象,腾起高度不够,过早地做过杆动作,导致试跳失败或比赛中未能发挥出应有水平。原因:一是助跑方面的问题。助跑慢,不连贯,步点不准确,对跃过试跳高度缺乏信心,造成助跑先快后慢,特别是最后两步出现明显减速,重心靠后,感到跳不起来,以致完不成正确的起跳及腾空。二是起跳脚放脚出现错误。起跳脚放脚与杆平行,将会被迫过早地转成背对横杆,导致试跳失败,正确的放脚应是与横杆投影面成10~15度的夹角。三是摆动腿动作出现的错误。传…  相似文献   

12.
李铁录 《中华武术》2001,(12):62-63
巴巴科娃,乌克兰女子跳高运动员。在第7届世锦赛女子跳高比赛中,她以连续试跳不败的战绩获得冠军,并创造世锦赛女子跳高纪录。这组图片是巴巴科娃在第7届世锦赛中试跳1.99米时的技术图。 在这次比赛中,实际上只有3个高度决定了比赛的名次。1.93米有5位选手越过,1.96米4人过杆,1.99米3人试跳成功。2.01米,巴巴科娃和俄罗斯的叶列西娜、拉皮娜3人均失败。最后巴巴科娃因1.99一次成功而获金牌。 从巴巴科娃的比赛和技术图片中可以看出,她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术特点,仍是当今比较完美的女子跳高技术,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跳木桶比赛     
在加拿大,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国际跳木桶比赛。这种比赛十分有趣,参赛者都是滑冰运动员。比赛时,在运动场上摆一行木桶,有若干个。跳木桶时运动员要穿着冰鞋,试跳成功后,可要求增加木桶数量。谁跳过的木桶数量越多,谁就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4.
学习和改进跳远技术,一般是通过重复单个技术动作和助跑跳远练习来完成。然而,一个已经掌握了跳远技术的运动员,在一次训练课中,采用短距离助跑,通常仅能有效地完成20—25次试跳,采用中距离助跑通常为15—20次试跳,长距离助跑为10—15次试跳。运动员通过重复的、连续的完成一套练习,能使学习过程得到加强。跳远的各个技术环节和完整的动作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继续。当练习的次数增加时,助跑距离就要缩短;因此,采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运动员碰掉横杆时,横杆离开跳高架的方式可以作为分析试跳失败的突破点。这对所有跳高教练来说,都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出现了严重“滑坡” 现象。由于跳高比赛属于个人竞赛项目,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少。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试跳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则很容易影响成绩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的竞赛计划。 通过对世界上跳过两米的35名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321次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一、运动员所要的起始高度与最好成绩的差值范围在10~30厘米之间,且每个运动员的起始高度相对固定,浮动一般不超过10厘米。 二、优秀运动员的每次试跳均表现出高度的成功率。统计表明,在运动…  相似文献   

17.
<正> 1 前言1.1问题的提出踏板准确性的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和竞争气氛的增加,跳远比赛中准确踏板就显得更加重要。根据一九七八年全国田径运动会男女跳远比赛的统计,在男女共103次试跳中,犯规次数占46次,其中女子30次,占女子试跳总次数的45%。此外,踏板不够理想(未上板在10厘米以外)的,女子占34人次,男子占23人次。我们对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美国运动员刘易斯的助跑进行科学分析,技术图片是1983年5月6日他在跳8.56米时拍摄的。图1中各种竖线和横线表示着四次试跳时重心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跳8.56米时的一些标记。从最后第二步开始至结束,水平速度的最大值为11.4米/秒,脚踏起跳板  相似文献   

19.
跳高项目的考核一般采用分组或集体考核的形式,允许学生每个高度试跳三次,最后记录学生的最好成绩。由于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到测验结束要升调横杆十几次,很多学生一节课要跳二、三十次,只有失败的学生有成绩,而成绩好的学生虽然有了成绩,却没有最好成绩,还需要继续测验;再测验时如果从原来高度开始测验,学生又未必能过杆,往往既费时、又费力,因此,如何快捷地测验跳高成绩,成了师生关注的重要内容。   笔者在测验学生的跳高成绩时采用了一种快捷方式:“掐头去尾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且有效地提高了测验效率,具体…  相似文献   

20.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怎样较准确地判定学生技术动作上的问题;是体育教师经常面临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训练,也通过国内外一些资料的启发认为,根据学生过杆失败的落杆形式来判断学生的技术错误,是一个实用而简单的方法。试跳失败的落杆形式可归为三类: 一、横杆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