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教工》2011,(7):25-25
日前,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要求,“十二五”时期特别是今年要从5个方面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一是要加快制定法律配套规章,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法律政策体系。加快制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档案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图解决仲裁机构实体化问题,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对解决劳动纠纷的作用。但是,该法规制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存在缺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然虚化、劳动仲裁委性质不明、地位不独立、三方原则虚化,需要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强化了仲裁程序,完善了仲裁制度,并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进一步确立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在立法之初发挥过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传统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的仲裁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并非完美无缺,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在确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持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劳动争议仲裁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尚不成熟,不能及时、公正、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不利于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要通过扩大仲裁机构受案范围、变革仲裁前置原则、协调和完善仲裁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等措施,实现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领域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形式。但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着缺乏效率和监督、受案范围狭窄等弊端 ,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必须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时效制度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护,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点的确定和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和实践中争议颇多。站在《劳动法》立法宗旨的高度,从法的基本理念出发,对上述问题给予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纠纷呈上升趋势。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作为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存在问题,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中存在问题,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法院申请执行存在问题,在实务中经常遇到,这反映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在理论上和实务上,研究上述问题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增加,劳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焦点。然而,劳动法制不健全,争议处理机制不合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劳动法》规定的60日的仲裁申请时效反而成了部分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福利待遇的最有用的武器。针对劳动仲裁和诉讼中的时效问题展开探讨,力图得出完善的途径,从而得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如何理解和把握处理程序中如下两个常见问题的法律规定存在争议。(一)仲裁程序是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二)如何掌握“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就此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仲裁前置规则的存在变相地剥夺了劳动者的司法救济权,劳动争议当事人常常因时效问题被法院拒于司法救济的门外,他们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却无处伸冤,劳动诉讼时效制度有名无实。此外,由民事审判机构兼行劳动争议审判权,用处理平等主体关系的民事诉讼程序来审理劳动纠纷,必然会存在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嫌疑。文章认为,要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可靠的司法救济途径,修改当前的劳动诉讼时效制度和设立劳动法庭是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劳动仲裁在我国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难以适应当前劳动关系市场化、多元化、复杂化的需求。以劳动仲裁迅速、高效、低成本的柔性特征解决大部分劳动争议的立法初衷未能实现,劳动仲裁也丧失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应有的核心地位。本文分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方式。仲裁是进入诉讼阶段的必经程序。即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的情况下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史上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适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在“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单一的司法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所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特别表现在仲裁和诉讼程序当中。对此,本文建议引入劳动争议“双轨制”处理方式,将这种处理程序改造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裁审分立、各自终局”。“裁”、“审”应具体分工,并建立监督关系。仲裁分为约定仲裁和强制仲裁两类,大部分案件在约定仲裁下可仲裁终局,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进入到诉讼程序的强制仲裁案件,法院也只审理程序问题,以此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急剧增长,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调解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调解率下降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仲裁和劳动仲裁的表述产生了疑惑。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区分仲裁和劳动仲裁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解答学生对教材内容表述的疑惑,帮助学生增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8,(15):9-9
劳动者可拿着“调解协议”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劳动争议仲裁时间从60天延长至一年,“一裁终局”让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就能得到解决……这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举措已在今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生效后实行。在此介绍该法的四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着处理周期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度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与国际接轨,遵循透明、公正、效率的原则,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