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静的名字对公众来说从来都不陌生。号称“新闻女侠”的她不惜冒险,一直坚持为社会揭露真相,因而广受喜爱。然而。当她最新一次成为焦点时,却是因在美国产女而广受质疑。我认为,大部分的非议,都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2,(35)
自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之后,国内“保钓”活动持续高涨。然而,个别城市出现了打砸商铺、焚烧日本在华企业甚至打伤日系车主等事件。  相似文献   

3.
顾军 《班主任》2005,(6):20-20
4月3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工委主办,十一学校团委承办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海淀区中学生“理智爱国”论坛暨“爱国短信”大赛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举行。“理智爱国”论坛共有来自12所学校的16名学生发表了即兴演讲,他们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有力的辩驳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令人震撼的不是他们的演讲的才华,而是他们对时事的敏锐、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5.
本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仍存在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进行审视,阐述渗透“生态人主义”教学的必要性及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美是比任何语言都有力的推荐信。——亚里士多德美给人以强力,给人以益处,我珍视美的这些品质,这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是人际关系的第一要素,它总是凸现在所有品质之前,引起我们的欲望,充盈于我们的判断,对我们行使着至大的权威,并给人留下奇异难忘的印象。——梅切尔·德·蒙田正是在我们的自然天性中,存在着一种激切的弥漫一切的情绪,这就是关注美、珍视美。如果忽视了我们心智的这种显著的力量,则对我们精神世界的任何描述都是不完全的。——乔治·桑塔亚那“漂亮”永远不是一个静止的形容词,“漂亮”是一个动词。人们对于漂亮的追求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仍存在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进行审视,阐述渗透“生态人文主义”教学的必要性及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爱国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重要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创新。通过规范政治仪式,关注“大事件”,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路径,激发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引领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季羡林在本世纪不同年代先后提出和论述的“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悠久的化(包括论)传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学有着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关《狼来了》的道德劝诫故事虽然已被讨论过,然而其中有些模糊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及时澄清。这个故事的劝诫逻辑是从一个对行动者自身利益有影响的坏的后果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遵守道德的约束,人们往往直观地把这种逻辑归结为功利主义的道德逻辑,进而对其展开批评。其实,功利主义也许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这个故事。作为功利主义道德哲学的后果主义伦理学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不仅是民众道德心理的主要尺度,也是党、政府和教育部门一再推崇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标杆。但“爱国“不能成为道德评价的直接指标。因为“国”的丰富内涵、“爱国“作为行为道德规范的复杂性,都说明了学生“爱国”与否并不一定值得进行道德问责。即便问责,学生可能已经用具体的情境性的行为表达了抽象的“爱国“需要。人的心理有一种机制,会使人隐藏自身所拥有的但却反映自身所需要的,“爱国”的实事就在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下被隐藏了。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爱国”等道德教育和评价才是更富有信心与魅力的道德行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影响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关系我们个人价值实现和发展方向的,仍然是就业问题,于是“就业主义”概念浮出水面。“就业主义”没有确切的定义,它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在变幻莫测的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就业梦想。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方式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发展方式导向不同的发展实践。在"发展主义"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思维的"形而上学"、主体的虚幻性以及愿景的无限性等问题。而在"他者关怀"视域下,作为"他者"的教师具有异质性、交往性特征,是追求超越的自觉体。"他者关怀"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自由的专业发展关系和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向,注重教师的责任与伦理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客位发展"转向"主位发展",从"精英发展"转向"草根发展",从"均衡发展"转向"差异发展",从"标准评估"转向"责任邀约"。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政治处于一种极为动荡、无序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旧式的封建王朝,但它并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新型的权力机构,整个社会徘徊、“踌躇于不安的过去与未定的将来之间”,各种济世思潮纷至沓来,交相辉映。胡适的“好政府主义”理论,正是这一历史转型时代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和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主义"是一种反革命思想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有联系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以前一些学者在批判它时曾指出,"戴季陶主义"是阉割了三民主义。但这种说法值得探讨,因为用阉割一词存在着全面的肯定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用张扬一词更好。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戴季陶主义"的思想来源,同时也考证了"戴季陶主义"这个提法的源起。  相似文献   

17.
吴慧敏 《教学随笔》2013,(12):129-130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尤其是在其晚年时期,深陷困境,但是他不会为自己的际遇而伤感,他时刻关注的是国势的安危,是百姓的疾苦。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其不朽诗作中充斥着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杜甫的诗歌海洋中,始终荡漾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条大船载着诗人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尤其是在其晚期代表诗作"三吏"、"三别"中,最能体现出诗人的爱国忧民情怀。本文将在简要叙述杜甫爱国忧民情怀形成的基础上,分析其爱国忧民情怀的具体内涵。之后,将主要分析其代表作品中的爱国忧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苏颂不仅是古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还是很有造诣的文学家。学界对于苏颂在科学、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成绩颇为认同,而对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还缺乏应有的关注。"使辽诗"在苏颂的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爱国主义"这一维度出发,试图对"使辽诗"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希望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上完《离骚(节选)》后,有敏而好学的弟子对屈原“爱国主义诗人”的称谓提出了质疑,认为屈原没有“天下”的概念,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楚王愚忠而自蹈死地,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况且楚国早受封于周王室,就算爱国也该以忠于周王室为标志,并列举出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讥讽孟子的诗“其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为据。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兹就此稍辨析之。  相似文献   

20.
潘绥铭 《成长》2005,(8):2-3
从道家的始祖老子开始,对于“虚”、“无”、“柔”等等“阴性”的事物就充满了崇拜,认为“阴,,实际上还匹比“实”、“有”、“刚”等等“阳性”的事物更加强大。直到今天,在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中,仍然遗留着大量的成语,在表达着这种思想,例如“虚怀若谷”、“无中生有”、“以柔克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