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部分高校在干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公开选任(聘任)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实践,从公开选任的动因,做法和结果,来思考公开选任(聘任)处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公开选任聘任与坚持党管干部,公开选任与走群众路线,公开选任与干部能上能下,公开选任(聘任)与选举等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是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任中层领导干部是办好高校的一个重要举措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党委组织部关键词:公开选任领导干部举措公开选任校内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我们结合学校中层...  相似文献   

3.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强调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与情境的恰当匹配,并构建了领导的权变模型。以权变理论来审视大学管理的特殊情境,可以发现大学的管理主要依靠文化进行凝聚,大学的领导者并不总是大学的中心;在大学管理中并不适合采用高任务结构的领导模式;大学领导者职位权力行使的有效性主要来源于成员的尊重。权变理论对我国大学领导者选任工作的启示包括:在大学领导者的选任上要力避空降和学而优则仕的现象;考虑适当减少大学领导者的数量、调整大学领导者的配备方式,使大学领导者成为专职的管理者、努力选任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非面面俱到任务型的领导;在选任方式上,考虑采用专门委员会进行遴选或采用民主推选大学领导的方式选任大学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1994年8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录用名额为490人。在招考报名的3天里有14000人前来咨询.4300人报名。 自中央、国家机关69个部门600多个职位面向200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以来,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呈不断攀升的趋势,2006年的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0282人,总报考人数接近100万,除海关职位外,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个别热门职位的录取比例达到1:2014。与此同时,地方公务员的考录也逐年升温,报考公务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南昌教育》2009,(10):35-35
中山市“大学生村官”招考首次出现“海归”的身影。这天上午9时许,两位分别毕业于瑞典于默奥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海归”硕士梁伟民、刘杰,快步走进中山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考试的笔试考场,他俩和东区另外125名大学生,同场竞逐该区3个“村官”职位。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22〕1号),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根据该通知,共有147所高校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与首轮相比,新增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同时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民主管理学校是我国高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一项基本制度。校务公开既有利于民主管理,又有利于实施“依法治校”。实施校务公开并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已成为新千年高校不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校务公开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1.校务公开制度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大学的管理必须向广大师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是当今中国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控制和消除高校行政化,可以取消高校内部的行政级别,构建基于学术职位的退出机制,强化高校的学术职位制而弱化行政职位制,建立高校内部官员严格的任职资格。  相似文献   

9.
韩国大学校长选任经历了政府任命制、教员合议制和大学成员参与制等阶段。从改进和完善高校内部治理视角对韩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校长选任方式的推进背景、发展阶段、历史变迁及特征、各界反响、改进重点进行分析研究,对推进我国"双一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结合国内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际,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师生参与范围和代表性,构建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实际的大学校长选任体系,进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不区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对16个首轮建设学科给予公开警示,是这次公布名单的三大“看点”。文章认为“,双一流”建设必须遏制身份化趋势,淡化建设高校、学科的身份色彩,要通过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推进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聚焦学科建设,真正办出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教育部出台新规定:以“六公开”遏制高校招生腐败为遏制高校招生工作中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增加高招工作的透明度,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建立和完善以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在2005年高招工作中实施“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索尼公司每周出版一次的内部小报,经常刊登各部门的“求人广告”,职员们可以自由而且公开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公司原则上每隔两年便让职员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职员,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变动,而是主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种“内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动与我们正在推行的公务人员竞争上岗制度有某种相似之处,就是都给人才创造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但与索尼富有个性化岗位设置的用人策略不同的是,以选任更高一级行政职位为主要目的的竞争上岗制度由于可供选择的岗位目标较少,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13.
开展高校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研究,是当前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和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在需要。要在界定高校党务公开及党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定高校党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4.
选任资格与任命方式是教育厅长选任过程中两个基本环节.考察北京政府时期教育厅长的选任,就选任资格而言,虽无明文规定,但从任职者实际情况看,“学识”和“经验”是两个重要维度;教育厅长的任命方式则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过程;在教育总长频繁更迭、地方军阀势力膨胀、民间学界力量不断壮大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教育厅长的选任至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一九八一年三月的澳门东亚大学有成人学院四所,其中有公开学院及进修学院。公开学院接受有志攻读学位课程的在职成人利用公余时间攻读学位课程。课程主要采用英国公开大学及纽西兰默思大学之教材,以“遥距教学”方式提供文学、商业、数  相似文献   

16.
中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务聘任是高校整体发展的关键性工作 ,也是高教改革的重要环节。综观中外教师职务聘任工作 ,各有长处与短处 ,我们应当在比较、鉴别中学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国外高校在教师职务聘任上各有高招。最新鲜的是瑞典高校将教授职位空缺 ,在世界范围内招聘。他们对教授任职资格要求极严 ,对各高校教授职数限制亦甚严。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大学2000余名教师与研究人员 ,仅有不足200名教授。教授招聘程序规范、操作合理、标准科学、评价准确 ,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公正择才 ,质量是有保证的。美国高校多年来也一直实行公开向社会上招聘教师…  相似文献   

17.
借助澳大利亚QSR(Qualitative Solution & Research)公司开发的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0,笔者对公开发布的84所中央部门所属“211工程”高校章程以及各地26所“211工程”高校章程共计110部高校章程文本进行定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章程建设存在章程文本缺乏针对性、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以及内部治理机构权责模糊等共性缺陷,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大学章程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落实与发展,需要高校坚持“校本管理”原则,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明确规定章程条目,切实落实“办学自主权”;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价值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受众的信息素养和民主决策意识不断提升。高校信息公开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后对高校进行宏观调控的现代化手段之一,更是高校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体系中实现多主体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必要之举。分析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大学治理的必要性,使用二维象限法将大学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结合其对高校信息的不同诉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治理体系中高校信息公开的阻滞表征及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今后的高校招生将力求全程透明,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招生信息做到“十公开”,包括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和录取新生复查结果公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量应通过诉讼途径救济的纠纷涌入信访渠道,对法治实践构成很大冲击。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重要原因,在于司法的公信力不足。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而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就必须重新塑造法官的职业形象,积极推进司法的公开进程。具体建议有:科学考核,建立法官的淘汰机制;重视品行,完善法官的选任程序;深化改革,推进司法的公开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