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金荣(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庄草龙传承人):我叫汪金荣,开化苏庄富户村人,1922年6月出生的,今年86岁了,小时候在村里读了三年私塾,晓得的字也不多。要说舞草龙,话就长了。开化草龙看苏庄,苏庄草龙舞发源地在富户。富户村原来叫责峰村,因为村前有座山叫贵峰山,所以取这个村名,我们村多数人都姓汪.从安徽迁移过来的,族谱上算起来迁来有一千多年了。富户草龙舞起源于什么时间,谱牒没有明确记,我小时候听过一个传说。  相似文献   

2.
<正>松花新村是一个位于上海市的东北角、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工人新村。也许是紧挨着松花江路、延吉东路的缘故,因此被命名为松花新村。新村附近的路名大都取自东北地名,如和松花江路平行的有靖宇路、延吉路,纵向的则有敦化路、内江路、图门路、安图路、长白路等,无不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东北风味。整个松花新村按东、西划分为一村和二村,我们一般就称之东松花、西松花,共有数十幢尖顶、灰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8,(9):21-21
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经常很自信,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们经常很决断,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可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而很少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辨别,用心灵去探索。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无辜地辩白:“人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看到那个地方就是那样”……每次听到这些,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阵寒意,因为他们忘却了记者的根本——质疑。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经常很自信,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们经常很决断,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可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而很少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辨别,用心灵去探索。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无辜地辩白:"人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看到那个  相似文献   

5.
备忘     
非常言论 有人说《红高粱》是我最好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印象分。要把《红高粱》和我现在的作品放在一起看,其实我们是比原来拍得更好了。只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红高粱》给人的冲击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就好像歌手,人们只会记得那首成名曲。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 ——张艺谋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谜语     
《新闻天地》2011,(3):69-73
我开篇的题目叫“永远的谜语”,因为《红楼梦》给我们留下了动人的故事、深刻的印象,但它也留下了一些谜。比如说古往今来的读者和学者都在猜测研究秦可卿是怎么回事、史湘云的那个麒麟还有薛宝钗的那个锁是怎么回事,还有王熙凤与贾蓉的关系、贾母与张道士的关系、妙玉的身世、贾元春之死等等,都有人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2006,(3):8-10
这是有感FARMER一文的感想.对于为老板打G的FARMER.因为迫于生活.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只想说.这种事不是一种手艺.不是一门专业.这饭吃不了一辈子.说变就变的.你20.25能打G.30.40了还去打G吃饭吗?老了那个老板会给你退休金拿吗?基于你现迫于生活.我也真不多说了.但还是多找条踏实点的出路才好.这玩意真的靠不住.就算虚拟实买在中国前途无量.老板可是说变就变的.那个成语叫:冰山难靠虽然现在看起来场面宏大。  相似文献   

8.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于他本人和中国文学都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将来.莫言构筑的那个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将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一样成为无数读者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9.
巴山奇人     
舒婷 《档案天地》2007,(4):59-59
不知道这个题目会不会与天津作家蒋子龙先生的作品重复?因为我和好些个作家一起去的大巴山,其中就有蒋先生。那次大巴山之行,我还认识那个叫周嘉的四川汉子。蒋先生有一次在重要发言里,把周嘉称为“巴山奇人”.他还许诺要写一篇文章。可惜。至今我还没拜读到。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黄河下游古济南府辖下的齐河县境内。旧县城在黄河崖上,《老残游记》中所描绘的黄河上打冰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新县治迁往晏城镇。晏城镇因古代曾是晏婴的封地而得名,在京沪铁路边上,建有火车站。镇属下有个村落叫毛官屯村,就是我出生的村落。温聪河从村西静静地流过,流入徒骇河中。毛官屯村至济南市中心25公里.  相似文献   

11.
在我家老宅弄堂出口马路的斜对面有一家一开间门面的照相馆,以前叫吉利照相馆,我和姐姐弟弟出生后,母亲经常带我们去照相。听妈妈说,原来她很喜欢照相的,因为每次带我去照相我总是哭,一点也不吉利,慢慢地她也不愿光顾吉利照相馆了。  相似文献   

12.
江主席号召我们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我想说一点办报初期向群众学习的体会。我觉得办好一个报纸,最主要的要靠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总编辑当然重要,各个部的主任也重要,编辑、记者都重要。但是我觉得光靠这些还不行,还要靠大家的努力。我讲三件事。第一件事,那个时候报纸初创,我们看完大样就到工厂里去看一看。有一天,一个老工人问我有个题目怎么办。因为我看大样时,改了一个题目。到了工厂后,改样的工人犯了难。因为我改的那个题目多了两个字,所以原来留的位置就不行了,需要重排。不仅标题要重排,而且文章也得重排。这样…  相似文献   

13.
我自信在记者队伍中,是第一个到过祖国大陆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人。我这里说到过祖国大陆的四端,而不是说到过祖国的四端。我国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我说的四端,完全是按经纬度来说的。有人去了山东半岛的咀头上,就以为自己到了我国的最东端了。其实它离我们国家最东端还差十几度。我国最东端是黑龙江省的抚远县,就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那个角。从佳木斯市向东奔抚远,有四五百公里,一路上  相似文献   

14.
兢兢业业,努力搞好“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叫谢友珍,来自江夏区五里界街锦绣村,现在是文化共享工程锦绣村服务点的管理员。以前,我外出打工多年,在一家台资企业上班。2008年初春,我返乡探亲。在村里.我惊奇的发现,走遍全村,竞很难找到一张报纸,科技图书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书名很一般,我说的是文德林·魏德金的自述,那本叫《走自己的路》的书。如果不细看,仅就那个标题还以为是一本出自文青或愤青之手的作品,因为往往只有他们,越是不被认可  相似文献   

16.
激情与理想     
2008年的初冬,比以往温暖。 前些日.一位报社的采编新闻中心的主任即将退居二线。座谈时.她毫不掩饰内心的波澜和落寂,情不自禁地擦拭眼泪“真是舍不得,我太喜欢记者这个职业了……”我望着她,心生感动。因为近30年了.我们一起走在新闻战线的路上.难忘走进东单西裱褙胡同北京日报大楼时的激动,怀念曾经每个夜晚报社大楼的灯光,因为里面有我们的青春辉映。30年或曰弹指挥间.但30年从事着一个职业,痴心不改.何以支撑?激情与理想。我想,哽咽的她会认同我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贝壳笑了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个叫王未的小女孩,她很活泼很可爱,宽大的草帽下时常露出水汪汪的眼睛,老爱调逗式的看着我笑。未未的名字本身不是这样的,原来她叫王雪莹。雪莹,多好听的名字,却在她猜中“塔罗纸牌”的那个清晨强烈要求换名字。  相似文献   

18.
朱煜 《贵州档案》2003,(6):29-30
那树湾的银杏树和小狗 2001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十七,临近二十四节气的大雪),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钱冲村。 一早我们匆匆赶往王义贞镇钱冲村,这里原来叫那树湾,是京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所在地,市政协老刘介绍说,李先念、陈少敏曾在这里住过,新四军五师的兵工厂和医院就设在这里。 “皖南事变”期间,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命令,中共  相似文献   

19.
张悦 《大观周刊》2006,(31):8-9
万里京运第一站 记得2005年,云南省娜姑镇白雾村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获得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我从滇东北乌蒙山脉之中的会泽县城出发,往西北行30余公里.就见到山谷中的娜姑。镇政府所在地是新建的娜姑镇,而真正的娜姑古镇.就是坝子东南端安静的白雾村。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原来是山东第四乡村师范的学生,学校在山东兖州.看到中国军阀混战、社会腐败,我立志想找到救国真理.1937年日本人进了山东,学校就解散了,学生各奔前程.我回家后正好遇上共产党山东省委从城市(济南)转到农村,就在我们村附近,离我们村不到二十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