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晖 《新闻世界》2013,(6):311-312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着重从受众的角度对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心理和社会需要以期获得满足的选择性活动。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既有形态,也颠覆了过去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微博用户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在分析微博爱众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诉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庆梅 《青年记者》2006,(14):35-35
高校校报的读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对他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强化校报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校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妍 《新闻世界》2013,(11):102-103
自媒体是伴随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出现后的热词。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说法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作为推动自媒体发展的一大动力——微博,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微博受众参与网络社交有着种种心理。  相似文献   

4.
潜伏,即隐藏,埋伏. <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 <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  相似文献   

5.
栾相科 《新闻世界》2013,(6):154-155
微博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等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微博谣言便是这其中一点。本文以李天一案和长春婴儿遇害案为例,详细探讨微博谣言传播中受众的种种心理,进而从这一角度提出防治对策,以期能够使微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吕韦泽 《视听》2018,(11):50-52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网络自制娱乐节目脱颖而出,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是不断飙升,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尤为重要。本文从网络自制娱乐节目的现状着手,多角度分析其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并相对应地提出在以受众为主的背景下网络自制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8.
薛璐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38-139
自社交媒体平台在国外诞生以来,就迅速蔓延至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中国,使用社交媒体和微博已经成为几乎大部分网民的习惯,新浪微博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普及度和影响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新媒体诞生对受众的心理带来的变化和对新闻传播事业带来的新变化,对名人微博的评论及关注并不能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沟通互动,却也满足了受众的沟通需要,那么,微博是如何与受众进行互动,如何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的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浪潮的推进,传媒业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美国的媒体热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克林顿性丑闻到国内媒体上对超女、芙蓉姐姐的炒作,新闻的娱乐化趋势越发显著。本文拟从受众心理特征层面分析大众传媒娱乐之风的成因,以期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闻娱乐化现象、平衡好受众需要和新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雷雨晴  禹建湘 《今传媒》2016,(2):112-113
近年来,神曲层出不穷,通过受众在自媒体平台的分享与传播,掀起了跨越种族、地域、年龄的全民狂欢热潮.其内容契合受众寻求刺激的审丑心理、消解权威的逆反心理、争先恐后的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追求审美日常化的心理需求,是亚文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广告信息海洋中要聚焦消费者已实属不易,而消费的理性化和部分广告的失实传播更致使人们不愿接触甚至对广告怀有抵触和厌恶心理,因此吸引消费者必须另辟蹊径,在此背景下,隐性广告开始出现,并日益受到重视。隐性广告的内涵所谓隐性广告,是指一种与显性广告(在媒介中位置固定、自成体系、与媒  相似文献   

12.
2016被称为中国的直播社交元年,直播app层出不穷,本文主要探讨用户使用网络直播的行为以及使用网络直播的心理和使用需求、动机的分析。研究发现,使用网络直播的大多是20岁至30岁收入不高的年轻人;网络直播用户观看时间段一般为18:00-22:00,这与人们的休闲时间相符,送礼价格大部分在10元以内。网络直播用户的心理动因有四种:一是从众心理,二是窥视心理,三是猎奇心理,四是缓解孤独的心理;网络直播用户使用动机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作为娱乐休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娱乐化满足是受众的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心理成就了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当今传统媒体低迷发展的时期,新闻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兴趣,媒体只有吸引更多的受众眼球,抓住受众好奇猎艳的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这种愿望,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注意力经济也随之产生了,拥有的注意力越多,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的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肉搜索"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是相对于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智能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而言,主要依靠人工提纯信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1]本文拟从受众心理层面对"人肉搜索"现象作--探析.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的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是相对于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智能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而言的,它主要依靠人工提纯信息,"是一个依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  相似文献   

16.
17.
近些年来,我国传媒界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赢得受众;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传媒的受众意识空前增强,一些有  相似文献   

18.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起源及发展 所谓微博,即指微型博客,具有即时发布信息、上传图片、抒发情感、推销商品、播报新闻等多元功能.微博的发展始于2006年美国Twitter网站的建立,该网站也是目前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微博网站之一.随着国外使用微博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微博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早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与希拉里都在Twitter建立自己的微博主页,通过微博发布竞选进程,宣传各自的参选理念,并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500多名微博使用者在微博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问卷所得数据发现,青年用户在微博热点事件传播中大多扮演观望与跟风的角色,在微博中纯粹的打发时间、自我发泄者较多,对热点事件发表自我观点较少,对现有热点问题不求甚解;而引起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由青少年自身、微博管理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造成。笔者试图从青年用户在微博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入手,力求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微博主管部门如何正确引导,以及青年用户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微博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