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北宋庆历六年问世至今,《醉翁亭记》所享有的崇高声誉掩盖了其接受史中的异议和批评,文风"滑稽"论便是尚未受到关注和深入阐释的重要观点。此论实包含多重深刻内涵:从文体思想看,揭示了此文"以文为赋"、"以文为记"的结撰手法,且反映了"尊体"与"破体"两种文体理念的冲突。从主体感受看,欧阳修有意突破"古文"与"时文"的文体界限,融合骈、散,实继承韩愈"以文为戏"传统,寓庄于谐,自我调侃,而刻意突出"乐"之体味,调和人生苦境,"苦中强乐",表现了政治上的挫折感以及超越人生苦难的努力。文体界限的突破和苦乐感受的交融,根源于欧阳修在北宋党争中的沉痛体验,亦契合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遭遇。鲜活的体貌特征和深沉的情感张力,赋予此文文学经典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正>《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教过很多遍了。现在重教这篇课文时,才感觉过去教授此文时,一直是解析教材,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研读和理解。该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理解并欣赏这篇优秀的古典散文呢?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关键。文章结尾写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阅读到这里,很少注意此语的深意,认为是作者随意说出的一句话,如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一样。学  相似文献   

3.
古代不少传世美文都写于作者人生出现重大变故(被贬官)之后,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一样,写于自己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琅琊山的奇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旷达乐观情怀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此文盛传不衰。与其他文章不同的是,《醉翁亭记》并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朝中措》中的"文章太守"多被认为是"作者自谓"。但根据题序可知,刘敞是词中被送行的主体,作品层次的展开无不与之有关,且层层切合主题。综观北宋送别词,不乏称赞被送行之人才德者。刘敞学问渊博,为人坦荡磊落,深受欧阳修推重。此"文章太守"应指刘敞。  相似文献   

5.
马江元 《成才之路》2012,(26):18-I0013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10处连用"乐"字。可以说,这篇全文是由"乐"字统领全篇思想的。作者要表达的政治思想,全部包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个"乐"的极致,吸引着读者循"乐"而进。细品其乐,表现在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定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基础;滁州极富乐趣的胜境,提供了太守"乐"此不疲的自然条件;滁州百姓丰衣足食,是太守安"乐"陶醉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紧扣主旨,层层绘乐。文章开头写山行六七里而闻  相似文献   

7.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22,(1):79-86
李贺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存在多处异文以及异解。"向月"有作"向日","鬼声"有作"角声","燕支"有作"燕脂""臙脂","鼓寒"有作"寒鼓"。相比之下,前两处异文比较重要,而判断"月"与"日"、"鬼"与"角"的关键在于确定昼与夜。综合各种因素,本诗描写的应该是夜间的景象及感受,因为只有在夜间,才会是"向月",才会有"鬼声",才会更加紧张和悲壮,也才能更加体现边塞及战争的血醒和残酷。如果是白天,就有违和感。因此,应该是"向月"和"鬼声"。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就李贺《雁门太守行》诗如何解读作了探讨,“前人的理解,今人的解释”真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对“黑云”二字的理解,只要把“黑云”二字解释为敌人,全诗的疑点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1.
《广绝交论》中的“生平旧交”主要指到洽﹑到溉兄弟似已成为定论,本文从刘孝标的写作目的﹑任昉生前所提携之后辈﹑到溉之为人和刘孝绰与到氏兄弟之关系四个方面来考证:“生平旧交”不仅指到氏兄弟,还包括刘孝绰等人。  相似文献   

12.
(道光)《茂州志》"职官志"中的"知州"成体系地记载了历任茂州知州,但仅至成书时的道光十年(1830)。从道光十年至宣统三年,八十年间,再无续志,亦无茂州历任知州的成体系记载。鉴于地方文献的散佚,历任茂州知州的任职年限亦残缺。为此,通过查检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的相关史料文献,较为全面地考证历任茂州知州的任职离职时间,既可弥补其缺漏,又可补齐梳理出较为完整有序的历任知州,为相关学者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历代四川<江安县志>和四川<兴文县志>(1994年版)所载的宋代归来州并非改柯阴县所置,地点并不在原四川江安的共乐乡和今四川兴文五星乡一带,也非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梓州路图所标注的在今四川古蔺县古蔺镇西南与永宁河之间,而在今古蔺县古蔺镇.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玄宗本纪》篇幅较长,分上下两卷。《玄宗纪》上卷中存在夺字、形误、漏句、衍文等差讹,如“苑总监锺绍京”疑夺“苑”字,“推身鞠弭”为“挺身鞠旅”之讹,“灵祗望在”疑为“在望”倒文,“壬申,王琚为银青光禄大夫”处有漏句,以《资治通鉴》所载为是等,比勘《新唐书》、《唐大诏令集》、《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史料,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在修订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
古典诗歌作品中的“疑”,除了作动词“怀疑”、“疑惑”、“猜测”等解释外,它在不少诗句中则要作“像”、“好像”、“似”、“类似”、“如”、“若”“譬”“欲”解读。这一项义释,在对仗句的“互同义”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且还可以修辞格中的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中得以证明:“疑”、“疑是”均属联系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系词(又称“喻词”)。但这一项义释,除了《广释词》、《诗词曲语辞例释》、《汉语大辞典》有此说外,其最常见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均无此释义义项。这是这些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清代桐城名士姚元之一生并未践履新疆,但其所著笔记《竹叶亭杂记》中却有近二十条有关新疆的记载,涉及政治、民俗、物产等多个方面。它们或源于姚元之编撰官书时所见的第一手资料,或耳闻于徐松———这一曾对新疆亲历考证的同年好友的讲述,这些记载不但使人增广见闻,而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等。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1,(5):56-61
2014年1月,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庵里吴村出土了《宋故天章阁待制吴公墓志铭》志石。墓志记载了吴鼎臣这位三品官员一生的主要事迹,涉及王曾、李迪、蔡齐、宋绶、李京、夏竦、杨怀敏等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旗亭画壁出自唐薛用弱《集异记》,记载了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间唱和之佳话,因其出于小说家之手,故其真伪问题颇令人怀疑。通过对旗亭画壁故事本身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分析出其事之真伪以及产生争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