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巍 《新闻传播》2005,(8):50-51
在媒体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限的新闻源与无限的报道空间之间,媒体间的较量已突破了仅就“时效性”的竞争,角度独到、样态新颖、现场感强、有冲击力、节目好看是在“时效性”基础上各家媒体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隐性采访”得以大行其道。在使用隐性采访手段的同时,电视从业者也不无迷茫:“隐性采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其法律依据何在?笔者认为,媒体事业的发展呼唤“隐性采访”立法规范的出台。  相似文献   

2.
高静一 《新闻世界》2010,(12):103-104
“80后”这个词出现以后,媒体对它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80后”的媒介形象是怎样的?又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媒体的报道是否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老百姓将医疗、上学、住房称做“新三座大山”,而这三座大山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干什么去了?甚至,遍及各地的民生新闻是否愧对民生?  相似文献   

4.
“按语”与“案语”是被媒体工作广泛使用的词语。考虑到编辑工作严谨、规范的特性,在具体工作中,这两个词究竟使用哪个更符合语言逻辑习惯?是否有对错之分?笔对此进行了一些查询。  相似文献   

5.
胡振 《新闻实践》2008,(11):3-6
直到今天,“本报讯”的内容生产,究竟靠哪一层次的人才支撑?“扫街新闻”为主的版面,究竟需要注入多少文化底蕴?采编流水线的传统作业,人才集聚是否导致“才能”过剩……这些争议,或多或少地左右着媒体人才培养的投入与回报。  相似文献   

6.
代平 《新闻窗》2007,(6):77-7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是民主的象征,也是一种理想社会的产物。随着媒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希望放在了媒体身上。民生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是否与“公共领域”的理想相一致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9,(4):8-8
张惠建在2009年1期《岭南新闻探索》中撰文说,金融危机是否也带领“传统”媒体走进寒冬?  相似文献   

8.
顾德宁 《传媒观察》2005,(11):59-59
9月10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巧美国知名社会问题纪录片导演葛瑞格先生途经南京。交谈之中,这位15次来华的“中国通”问笔者,为什么中国媒体在谈预防自杀问题时会频繁使用“某某自杀成功”?这么失败的做法为何要说“成功”一词呢?孩子们会怎么想?他还问我,中国记者在报道自杀时有无“用语守则”?他们是否受过正确把握自杀报道尺度的专业训练?这两点在欧美国家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媒体文章来讲,一个“吸睛”好标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一些流传甚广的制作标题“秘诀”是否真的能够强化正面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剖析了部分新媒体文章标题的“误区”,并在分析大量新媒体文章标题后,总结出能够令标题锦上添花的窍门。  相似文献   

10.
朱青青 《新闻世界》2010,(12):98-100
无论是从产业层面还是从事业层面来看,传媒政策都要求媒体不仅要发挥“党的喉舌”作用,还需要关注市场(受众)需求。那么,在“市场”与“事业”的博弈状态下,“党性”明显的主流媒体是如何生存的?此类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是否有效的践行了相关传媒政策呢?本文以报纸为主流媒体的代表,考察2003—2008年之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变化与国家传媒政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美国大选出现“难产”。 正当佛罗里达州成为全球焦点之际,人们也把责备的眼光投向了媒体──“都是媒体惹的祸!” 究竟谁是总统“难产”的“主凶”?11月7日那天,美国全国主要电视台两度错误报道总统选举结果,令戈尔误发落选声明,致使外国政府纷纷撤回致小布什的贺电。据查,传媒的失误源于引用一家票站调查公司的错误统计数据;也有披露说是小布什的表弟第一个向媒体“报喜”的。可见媒体只是情急之中“受骗”而已,这是其一。 其二,再冷静地想想,把责任全推到媒体身上是否太过分了?美国大选自身难道就那么过硬?从…  相似文献   

12.
平川 《视听界》2009,(2):45-47
2009年度,在经济逐渐趋缓的大环境中,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当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媒体们失去曾经是最强有力的幕后推手,资本的神话终于破灭之后,传统媒体是否真的可以松口气,其自身发展真的就此可以前程无忧?当就这些问题向郑香霖提问时,他的回答并非简单的“是”与“不是”,而是从广告主的态度入手,对“机会”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14.
“甲醛门”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兵 《传媒观察》2005,(9):17-18
95%的国产啤酒使用了致癌物甲醛?今年7月上旬,由一封匿名的读者来信作导火线,围绕国产啤酒是否普遍使用了甲醛、到底能不能用甲醛、用了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等问题,在媒体、啤酒生产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中间引发了一场波及面广、观点针锋相对的“甲醛门”冲击波。它像一枚重磅炸弹,不仅引爆了国内啤酒行业的信任危机,也在媒体之间引发了观点迥异的口水战。  相似文献   

15.
谷雷 《军事记者》2013,(5):56-57
“移动媒体”随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由此移动媒体阅读时代是否已经全面到来?这一问题在业界和学界尚存争议。对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并撰文进行探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叶蕾 《传媒观察》2007,(7):29-30
大众媒体拥有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专家及其意见。媒体若想有效地利用专家资源,必须有选择地采访专家,笔者将媒体能够有效挖掘的这一部分专家资源定义为“权威媒体专家”。那么,“权威媒体专家”包含哪些类型的专家?记者应该怎样选择、采访专家呢?又应该如何写作专家意见呢?不同媒体如何制定自己独特的利用专家资源的策略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报纸、期刊是传统媒体,而网络、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等是新兴媒体。去年下半年以来,关于传统媒体在“严冬”中迅速消亡、新兴媒体迎来发展春天的论调充斥着整个传媒市场,传统媒体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新旧媒体”是否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程度?我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整合共荣共存,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传媒业内部竞争的基本格局。报业集团将会出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革与创新,包括自身的变革,也包括融洽到新媒体中打造新一代传媒业,从而实现传统报业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毕钝 《今传媒》2006,(1X):41-41
日前,笔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允许报道,当地群众也便只能从外地、从上面的媒体获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了。这种现象。是否也算一种另类“出口转内销”新闻现象呢?  相似文献   

20.
彭加木这位死于科学考察,至今尸骨难寻的杰出科学家,多年来备受新疆各族群众的热爱。我是一位新疆的新闻工作者,多年来,对有关彭加木的报道都会保留一种职业的关注。令人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是,这两年一些媒体关于寻找彭加木报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新闻报道中公开出现了“疑似彭加木”的新闻报道词汇。“疑似”的背后在对科学家心怀再次崇敬之情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质疑质疑个别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