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可以从意象出发走上一条行之有效的诗歌鉴赏之路。一、意象的含义和认识。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一般来说,诗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意象偶拾     
意象,顾名思义,意,即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象,即物象。意象即指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指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往往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艺术把握和解析,它是诗人敏感心灵的触角,又是读者走入那片艺术天地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意象”从词义上来看是由“意”和“象”组合而成。“意”即情感、情意,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可言说,难以形容的;“象”即物象、景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因此,“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凝聚着诗人主观情感,用来寄托情思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人传达内在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读’者体会诗人丰富而微妙的创作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词的核心构件,鉴赏诗词从意象入手,能准确把握意境,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略陈拙见:一、构建意象的基本模式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它由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两部分组成,“意”为筋骨,“象”为血肉,二者肉骨称适、契合无间。诗人在创作时,常要撷取与诗人自我形象或思想情感在某方面有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感情,而是青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这里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这种“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这里所说的"烟霞"和"草木"便是意象.此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见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  相似文献   

11.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诗人写诗是由“意”到“象”,我们鉴赏时则由“象”到“意”。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语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二、引出考点我国古典诗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意象,而这些意象成为推动诗词发展和丰富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对意象的鉴赏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众所 周 知 , 诗 歌 的 创 作 十 分 讲究 含 蓄、凝 练 。诗人 的抒 情 往往 不是情 感 的 直 接流 露 , 也 不 是 思 想 的 直接 灌 输 ,而 是 言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写 景则 借 景抒 情,咏物 则托 物 言志 。这里所 写 之 “景 ”、所 咏 之 “物 ”,即 为 客 观之 “象”;借 景 所 抒 之 “情 ”,咏 物 所 言之 “志 ”,即 为 主 观 之 “意 ”。 “象 ”与“意”的完 美结 合 ,就是 “意 象 ”。它既是 现 实 生 活的 写 照 , 又 是 诗 人 审 美创 造 的 结 晶和 情 感 意 念 的 载 体 。 诗人 的 聪 明 往往 就 在 于 他 能 创 造 一…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姜凌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62-163
所谓"意",会意,从心从音。当取"心愿、意向"之义;所谓"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意象,作为意和象的复合名词,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意象在中国诗词创作中是一个独特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想象所创作的包含主体思想意义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意"象或者说是"审美意象",是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所提供的客观资料进行主观改造,在头脑中形成的具有主观意蕴的形象再现。在诗歌与绘画创作中,诗人与画家不约而同的强调"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忠玲 《教师》2010,(21):68-69
所谓诗歌的意象,是指主体(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会和契合。换言之,它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说得再简洁一些,就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它是诗的语言,诗人往往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7.
所谓意象即是作者的“意”与“物”的交融,是作者的“意”通过“物”的具体反映。换句话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  相似文献   

18.
“诗是意象的表现。”诗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要借助形象来表现。而诗的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情思的具体形象。没有意象,就不成其为诗。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汇  相似文献   

19.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 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 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 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