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其作者是现代作家黄飞。黄飞通过这篇小说叙说了一个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离异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和对爱的渴望。配套教参对这篇小说的立意进行了分析,认为小说在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情至爱这一普通立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把主题放在了“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这样的一篇微型小说式的文章——《甜甜的泥土》,这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文章中运用了多种手法,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母子情深的主题,同时也告知人们,世界上的至爱亲情应该有如广袤而又厚实的泥土,无所  相似文献   

3.
秦爱玲 《语文知识》2016,(21):77-78
今年,学校开公开课,我选择黄飞的小说《甜甜的泥土》作为阅读对象。这篇小说,被选编在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12课。我选择这篇课文开课,是因为我在各地的公开课上多次听到老师们执教《甜甜的泥土》。  相似文献   

4.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将这课的目标预定为:第一,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母子深情。第二,体会对比手法的妙用。第三,体会新奇的立意。其中体会新奇的立意是文中的一个难点,为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小说看作是一朵奇葩,对比则是奇葩上浓重的一抹色彩,审视这一色彩,我们看到了小说里缤纷的世界、多味的人生,也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深思。因而,我们对小说进行解读不妨就从对比入手。  相似文献   

6.
许川萍 《文教资料》2010,(32):48-49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鉴于它在内容上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注意恰当分析指导,以使学生不仅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而且增强对亲情之爱的感受。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恰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第三单元的课文讲述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则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伟大的亲情,亲情的伟大。都在本单元为我们一一呈现,读后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8.
《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是以上世纪80年代离异家庭孩子的生活状态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然而小说就这样被编入教材,颇有格格不入之嫌.文章从“编排在此不和谐”“内容与时代生活不和谐”“选文与教育的功能不和谐”“前后内容衔接不和谐”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拿到了一本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的旧语文书,翻到《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标题旁边的空白处书写着这样的一段文字: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个学生的联系方式还在笔者的QQ通讯录中,当笔者有意无意地跟他聊起这篇课文时,印象却早已模糊……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意蕴深远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及其生命变奏历程。因此,阅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要进行宏观观照,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其次是从细微处着眼,深人品悟分析课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相似文献   

11.
机智的讽刺手法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借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苍凉真切的凡俗人生,处处显示出了人间认真的荒唐和荒唐的认真。而讽刺手法又常常是借助于对比、意象和比喻等手法来构成的。文章就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张爱玲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2.
要素推进法是一种根据文本内容涉及的体裁种类所具有的要素分类推进教学过程的教学法.运用要素推进法开展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分列性、过程性、条理性.文章以教学《甜甜的泥土》为例,直观再现了要素推进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并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分析要素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二是重点要素要鲜明突出地分析;三是分析各要素时过程要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13.
一篇小说刻画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赏析一篇小说或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小说的主题就必须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我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探索,总结出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下面我就以《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4.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无名的裘德>中意象和对比及其在叙事过程中的相互回应,一方面理性而含蓄地赋予小说中的事件、人物及其价值观以象征性的评判,使小说的逻辑叙事更加密集,小说层次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所有这些意象、对比的象征性运用,同时表达了哈代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即上帝或操纵宇宙的力量对人及其命运的漠视以及现代社会的躁动性.  相似文献   

16.
高玲 《双语学习》2007,(11M):211-212
本文从浪漫主义的想象、巧妙构思的讽刺、不同情景的对比、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约翰·契弗的《游泳者》,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到小说的精美之处。  相似文献   

17.
金殿中 《文教资料》2006,(26):62-6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即人物对比、意象对比和场景对比,并具体分析由此带来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甜甜的泥土》这篇文章时,胡建勋同学针对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提出疑议:“春寒料峭,埋在泥土中的糖如何能融化呢?这与生活常识符合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那甜甜的泥士寄托着生母对他的至爱至情,滋润了他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老师们对他的爱心,老头对他的爱心等,这些人的爱,让孩子获得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最后我又用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启发,并通过小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给这篇文章续写个更恰当的结尾。改写有这样一则“:那埋在泥土里的糖依然安…  相似文献   

19.
《红字》是霍桑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作者笔下的白兰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破灭,也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寻找。整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尤其是小说的三个高潮都巧妙地安排在示众台上,并且每次示众,四个人物都全部出场,每个形象都发生了鲜明的对比转折性变化。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对比,以及作品线索"A"字象征意义的分析,对霍桑对比手法的运用做了简单论证。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突出了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20.
《甜甜的泥土》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篇小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他的亲生母亲在严冬中为他送来了他爱吃的奶糖,可是母亲在校外苦苦等了好久也没能见到儿子的面,只能让人把奶糖带给儿子,儿子接到奶糖却不敢把它带回家,只能把奶糖埋在泥土里,最终奶糖也化成了甜甜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