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任务型”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掌握语言的意义上.从而使学生把英语带到真实生活中.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语言,而不是流于在语言的形式上。为此,不少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任务型”教学,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对小学生而言,在复习课中运用任务交际型教学.能使他们避免脱离语境的、无味“炒冷饭”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彭静 《学语文》2013,(5):15-16
【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启发法、读写结合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焦、刘爱情的同情,同时培养学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能力。【教学重点】1.从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体味人物的心理:2.通过品味语言来赏析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爱情的概念系统,本文翔实地调查了大量的英法文爱情隐喻,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英法文爱情隐喻具有共同的概念系统,两者都通过“旅途”、“植物”、“火”、“战争”等概念系统来理解爱情。通过大量英法文爱情隐喻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理论,印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爱情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教学、语言互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注·提”实验的说话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学会普通话并不断提高规范程度.借助说话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读写能力的提高”,“坚持走发展学生语言的路子”.所以实验教学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说话教学,一改过去“重文轻语”、“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观念,单设说话课,把说话教学贯彻始终.抓住学龄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J履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一、开设说话课的意义和作用1.开设说话课是儿童自身技y良的需要儿童学习语言,最先接…  相似文献   

6.
何伟 《学周刊C版》2014,(8):98-98
初中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阶段.学生语言兴趣的培养、语言基础的建立都有赖于初中英语教学.因此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非常重要.初中英语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教师的爱去感染学生。教师应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人施爱”上探索和运用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人才。在近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译作“完整语言”“整体语言”和“全语文”等、是一种以儿童本位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言教育理论.涉及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主张语言学习“回归真实的环境.将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带到教室中来”.“并以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字作为教材.以交流和意义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强调由学生主动参与。并遵循教学内容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看到整体.然后逐步挖掘教学内容.并且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应有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机械操练”。  相似文献   

9.
营造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以无穷的韵味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增智怡情,是语文教学的最美境界。一、含英咀华,咀嚼语言的意蕴文本语言一字一词都传神,一标一点总关情。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涵咏字词,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荷花》时,关注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神其韵。都因一“冒”字。然而“冒”字虽内涵丰富.却不易为学生所感悟。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启发学生思考:“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意义相近的字眼?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长、钻、探、伸、露、冲等一系列的字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黄玉华 《考试周刊》2009,(27):102-103
英语新课标不单对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定出具体标准,还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写长法”充分体现了这些教学理念。本文重点探讨了“写长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意义和方法。事实上,“写长法”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顺华 《考试周刊》2012,(77):135-135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为了使政治课堂鲜活而有趣.政治教师应从教学语言上下工夫,不失为“激活”课堂教学的一条实用方法.并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白海飞 《学周刊C版》2011,(9):119-119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以及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语言的过程.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分为“学习任务”和“交际任务”,这两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于前任务、任务循环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刘平男 《湖南教育》2006,(12):15-16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简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想说就说.然而学生有时的言语也让我陷入深思而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的工具。这在理论上是清楚的,可在小语教学实践中却又是模糊的。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而非人本身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常常匍匐在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之下。但在《珍珠鸟》的教学中(课堂实录见本刊今年第1期)。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信赖,就还它……”的句式说话.乃至改编教材,始终在主动地运用语言.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语言训练。然而在一般的教学中,因为缺乏对“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没有空间表达个人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悠远。令人叫绝的字词后面隐含着诗人的心情故事。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和爱国之情是古诗文作品的常见题材。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语文教师要教导学生步入诗人的情感天地.用心聆听和感受诗人情愫。培养其爱家人、朋友、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组织教学的工具.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都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来实现的.化学教学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运用情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了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谷自强 《阅读与鉴赏》2010,(6):32-32,2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学习语言,“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说”的训练却往往被忽略。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9.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和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现实形势迫使我们作出的抉择。因为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爱情事件”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严重的,有的学生因为“遭遇爱情”而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学生因“感情纠纷”而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