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辞是润色文字的重要手段。凡执笔行文,对字、词、句要进行反复的考虑和修改,想想用什么字恰当,用哪一个词准确,用哪一句话贴切,怎样写才生动。“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关。”(何其芳《谈修改文章》)。许多名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正是以字斟句酌的态度来学习修辞,研究修辞,运用修辞。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的初稿中有下面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租讲一篇,精讲一段”。在教学《大雪山》这篇读讲课文时,我就抓重点段第六段,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其做法是:一、从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是怎么写的。我在引导学生能达到说出“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冰雹,第三句写雨,第四句写积雪”这个基本要求后,接着告诉学生,这段写“风、冰雹、雨、雪”的话都突出个“大”字,我们先看课文,写风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满  相似文献   

3.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4.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知道,要建大楼就要先搭好框架,然后,才砌墙、装修等等。写作文也和建大楼一样,先要学会“搭架”,文章的架子搭起来了,下一步才考虑怎样让文章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学习给文章“搭架”。怎样给文章搭个好架子呢?方法是很多的。我在这里只介绍其中的几种。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中间放“桥”。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进行“搭架”的。起因:为什么要捞铁牛经过:做准备工作(用上过渡句)捞铁牛的过程(准备工作做好了)结果:把八只铁牛捞起来了文章中使用的过渡句“准备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6.
1995—1996学年第一学期末,我县初一语文调研试卷上有这样一道试题(下称调研试题): 按下列要求写句子: ①以小鸟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②以小鸟为陈述对象写一个拟人句; ③用小鸟的声音写一个夸张句。 结果这道题得分率极低,个别班级几乎全军覆没。于是反面意见纷至沓来,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两点:(1)严重超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下称新《大纲》)中规定,“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这题目  相似文献   

7.
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又涉及到“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一句的修辞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参考》(第四册98面)说是“通感”,而郑颐寿的《比较修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P156)说是“移用”。究竟哪一说为正确呢?教者无所适从。为了琢磨这一句的修辞格,笔者从其结构和“讲用”两个方面作了如下探讨,以求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8.
《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朦胧,二要难懂。那方法。是:缩短句子,多用难字。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话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从自己文章的得失中去认识写作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可是有些同学没有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他们只知道写,而不愿意改,有的同学想改,但不知应如何改。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宋代欧阳修非常重视修改文章,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认示人”。他写的《醉翁亭记》第一句初说“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最后改为“环滁皆山也”五字,言简意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巨著《红楼梦》。马克思的《资本…  相似文献   

10.
一应语文老师要我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教育意义的文章,我颇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样的文章不好写,如果流于形式,内容空洞,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弱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伏契克在《绞行架下的报告》里写道:“善良的人们啊,你们要警惕呀!……”“警惕”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师:我们先听听今天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艾青的一首诗——《树》——的赏析。(庄瑶瑶给同学诵读并简要品赏了艾青的《树》)师:“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两句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生:(齐声)《致橡树》!(以上是我们每天一首诗的常规话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篇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吗?生:(齐声)写好一个标题!师:那第二篇呢?生:(齐声)写好一个开头!师:那今天呢?生:(七嘴八舌)写好一个结尾,写好猪肚……师:我给大家提供一句诗,请猜一下我们今天写作的注意点!(点击鼠标投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生:(七嘴…  相似文献   

12.
曹津源 《学语文》2004,(6):13-13
一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1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句,课本为“赤城”注云:“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省天台县北部。”笔者对此曾深信不疑。近读杂书,忽发疑问:“赤城”到底指何处?据手头零星资料,我觉得,指四川青城山似乎更可能一些。理由如次:一、四川青城山亦名赤城山。唐杜光庭《青城山记》(《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引《玉匮经》云:“(青城山)一名赤城山。”其所以称为  相似文献   

14.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此句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末段段首,看似平常,其实内涵甚深,无论从文体还是修辞角度出发,都值得细细品味。只有精心设计教法,才能帮助学生真正领会“桂林山水甲天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 初步诵读,感受山水关系密切。此句在修辞上属回环格。它的特点在于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地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自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老师要学生用“因为……所以……”关联词造句,有个学生写了一个这样的句子:“因为我爱学习,所以我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老师批改时,就用红笔在句子下面划了一道线,还打了批语:“此句不通,另作。”“另作”两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写作文 ,往往为开不了头而苦恼 ,即使开了头 ,不是离题太远 ,就是过于突然。结尾时 ,又往往是画蛇添足或是生搬硬套 ,空喊口号。为此 ,我在阅读教学中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落实开头 ,训练结尾。重点训练学生写好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1)开门见山。如四年级上册中《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 :“我的故乡在江南 ,我爱故乡的杨梅。”指导学生抓住总起一句 ,点明题眼 ,定下全文的写作支柱。根据这种的开头方法 ,教师可出这样的作文题 :《我的好朋友》、《我爱家乡的柑桔》、《我的家乡》 ,让学生按照“开门见山”的方法写好以上题目的开…  相似文献   

17.
练习课题:《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口头训练) 要求:以“写人”为主,要着力刻划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动作。做到合情合理、体现个性。写少年儿童更要符合年龄特证,以突出纯洁、美好的童心。《小桔灯》、《夜走灵官峡》两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本练习要求学生从范例中得到启示,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的课堂讨论,注意到环绕文章中心,写好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和动作。指导要点:1、第一步要解决好“写什么”。启发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考虑准备写哪件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出写“哪一次”、“玩什么”是自己“最开心的”,以审清题意。 2、第二步解决“怎么写”。要把开心味写出来,应该着重在“怎样玩”的问题上写好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可以让学生再读读《小桔灯》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8.
《将相和》的开篇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一句与全文内容有着内在联系。我在教学中抓住此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收到较好效果。 在学生学完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句并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  相似文献   

19.
一位学生以《记一件发生在周围的事》为题,写了“在募捐箱旁看见很多人为大兴安岭捐款”的事,其中有这么一句:“一个小女孩也捐了钱。”我看到后,批了这么几句话:“取材很好,但写得不细。如小女孩捐钱这一细节要着重写,希望能改好,成为范文。”学生见到批语有兴趣了,主动找我求教,我当面指点后,他认真改写了小女孩捐钱这个片断:“……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见妈妈往箱子里塞了钱后,便好奇地问:‘妈妈你往那里塞钱干嘛?’……听了妈妈的回答,小女孩忽然嚷起来:‘妈妈,火把房子烧了,那……些小朋友住哪儿?幼儿园还有玩具  相似文献   

20.
1997年第1期《语文知识》发表了一篇题为《“步走”释义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商榷》)。这篇文章认为《赤壁之战》中“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一句的“步走”诸多注释注为“步行逃跑”是不正确的,而应该解释为“自陆路逃跑”。《商榷》在接近结尾时这样说:“我认为课本将‘步走’注释为‘步行逃跑’是不够准确的,应释为‘自陆路逃跑’‘……全句译为‘曹操带领人马从华容道自陆路逃跑’更准确些。”我认为这篇《商榷》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