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出发,借鉴国外立法,探讨了因违约行为、行政侵权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在立法上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目前法学理论界、司法界共同关心的热点.本文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构成要件、适用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和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没有精神损失。众所周知,精神权利愈来愈受重视,在民事法律规范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承认和支持的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将其拒之门外,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由此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所以,本作论证了刑事附事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充分理由,以期解决目前有关立法上的冲突,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法在理论和立法上只偏重物质损害赔偿,忽视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事实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违法行为对公民的侵害不仅是物质损害,而且还会产生对人身权利之精神损害。这种精神损害的后果较之于一般性主体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严重得多,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8-53,68
民事立法中已经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但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文章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与赔偿涵义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同时考虑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同法律部门的协调和域外立法的借鉴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立法没有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通说也认为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予赔偿。然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方,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现均承认对违约引致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相关的国际立法也是如此。我国立法应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7.
对公民的隐私权和贞操权的保护及其侵权责任的认定,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立法也不够完善,文章就公民的隐私权和贞操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完善了我国在国家赔偿领域的立法,行政侵权赔偿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弥补行政侵权给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机关侵害相对方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问题.却未明确规定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不符合宪法的要求.也不利于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侵权赔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析.也对具体的适用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只发生在侵权责任中,而对因违约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则不应赔偿。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值得质疑。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其他国家在立法及司法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般限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立法现状、立法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等几个问题,借鉴国外立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指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应当从赔偿责任范围、赔偿归责原则、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追偿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对此提出了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赔偿诉讼案件的增多,精神赔偿屡屡成为诉求,但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法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对精神损害的金钱赔偿责任,公民的精神损害赔偿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内容,公民因精神损害而追偿有了法律依据.但是,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认为。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侵权民事责任,精神赔偿不能扩展到合同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支持了违约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在违约之诉中有限度地承认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用物质赔偿精神损害,我国的法律对此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保护的范围、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应在法律或司法解释中明确“精神损害”或“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应对权利主体作出恰当的规定;应从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应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应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死者的权利受侵害的,其近亲属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自2006年中国施行交强险以来,有关交强险制度的各种争论就未曾停息,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是争论的热点之一。实践中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适用不统一、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无通行确定方法、赋予当事人精神损害赔偿优先请求权之规定缺乏足够法理依据、精神损害理赔程序中负累重重等诸多不足,对交强险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结合法理和外国先进立法经验,通过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及其数额计算方法、提高其赔偿限额、废除受害人优先选择权、简化赔偿程序等手段来完善交强险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改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该规定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确立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金钱赔付方式.但规定模糊,计算标准不明确,欠缺操作性.立足于我国的立法及现实状况,文章认为将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定位为抚慰性标准,同时立法应明确具体量化标准规则,赔偿金额计算的具体量化规则的制定应受法治原则、平等原则拘束,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解释的方式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虽然无形却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受害人来讲,精神上的损害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害,如果不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赔偿,有失法律的公平.我国私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已在立法、司法上得到了肯定,而在公法领域国家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应该进行赔偿,法律制度上却是不置可否.精神损害赔偿既然已在私法领域得到了确认,那么就不应因侵权主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法律标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是法治社会所需,且我国实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已经成熟,不存在阻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对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橱害赔偿无明文规定,但这种损害事实上存在,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从理论上、实践上来看都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应当予以确认.并制定出原则.以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消费权益保护法》中消费的概念、和悉真情权、消费的求偿权、生产或经营对产品或商品的担保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阐述,提出了《消费权益保护法》在立法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用物质赔偿精神损害,已成为许多国家侵权法中一项通行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是民事立法的一个新突破,《民法通则》及《意见》虽然基本肯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概念及其主客体、内涵、赔偿的范围、特声、和适用原则,及如何确立赔偿数额等问题,法律尚无系统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对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从其赔偿范围及赔偿数额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以期达到有效惩罚犯罪分子,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结合我国国情,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法治的协调和统一,适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