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期导读     
近两年来,本刊致力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栏目建设,专题刊发国内外学者文章数十篇,已初步形成本刊的品牌和特色,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本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专栏着重介绍的是钟书华先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成果之一《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钟书华先生是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文从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方面充分肯定科学理性对构建民族精神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科学技术发展能够提升民族精神,而且能在更高层次上呼唤民族精神。同时,现代民族精神也需要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协调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协调发展观,开启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和谐共处的大门.新中国红色意识形态促进了科技队伍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科学精神又成为党发展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和直接动力.现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全新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协调发展观的走向,必将把科学技术发展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16—17世纪是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分野的时代,西方科学走上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交相影响、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古老东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步履蹒跚、甚至停滞不前。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未来发展命运一定程度上也由此奠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面貌从来就不是孤立的现象,它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已经从科学的社会研究步入科学的文化研究,从精英的科学走向大众的科学,强调多元文化主义下的科学教育.对民族的地区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应立足于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对科学教师进行多元文化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李顶凯 《考试周刊》2012,(2):188-188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是我们获取科学知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在世界民族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情感教育是我国转型期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科技与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科学技术的经济实质.党的十五大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属于哲学范畴。文章在综述了科学哲学界对科学精神已有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并提出了科学精神内涵的层次问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元论思想使人们忽视了对科学文明内核(世界观、方法论层面的科学精神)的理解,从而导致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步。该文以伪科学出版物为例,从一个侧面阐明了像各种宣传迷信、邪教、伪科学的书刊之所以能够出版,根源之一就是我们的新闻出版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历史上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亩产万斤”以及现时的法轮功痴迷者的种种惨痛教训无不说明科学精神对于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上,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一个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家和民族,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要下大力气提高全体国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在各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以此作为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战争的基本手段、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措施.在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中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教育、民主教育和科学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实现了发动群众投身抗战的目标,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推动了民族的长远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给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挑战。人文精神和科技品质内驱力不仅是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类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人文精神不仅是产生科技品质内驱力的动力,而且是科技创新行为出现的前提,是维护科学道德和科学伦理的基石;人文精神与科技品质内驱力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形成具有强基与推动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社会物质基础。与儒学思想、文官政治多维互动,使考试内容因需而变,实现了测试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文化选择过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科学的求知精神,削弱了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割裂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使之徘徊在经验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发掘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青年人的爱国意识和科学精神,使人文与科技相融,为振兴中华民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也随着经济和信息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球化实际是世界各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面临着各种文化的激荡.作为文化的核心的民族精神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重塑并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成为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精神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研发"两弹一星"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其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众多大事件中得到了持续弘扬。这种精神深刻体现了科学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务实与创新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国民在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上的水准,是需要社会长期的培育建设,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要明白这一国策的深远意义,在确定发展规划、改革基础教育、营造社会环境、落实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到务实创新,才能促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体现大学宗旨的大学精神却已弱化,过分强调功利性,致使大学中应有的人文和科学合为一体的大学精神开始分道扬镳,大学中应有的灵气、活力不见了。为追回失落的大学精神.应在大学中真正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并重,以可持续发展眼光来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18.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伴随着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不断得到加强,成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文化事业的多样性发展,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充实了丰富的内容,创造了生动的形式。文化教育中的科学思想的宣扬,推动了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同时,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国文化在全球 化的时代中应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同时,更要注重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精髓,保持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民族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