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9,(38):26-28
蘩漪可以说是贯穿《雷雨》整部戏剧的主线,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正是由她来推动。她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在她身上还充分体现了受压迫性与变态的因素。一切"雷雨"皆因蘩漪而起,蘩漪自身的"雷雨"性格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本文具体分析了蘩漪的"雷雨"性格。  相似文献   

2.
复杂的性格,鲜活的形象--蘩漪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曹禺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30年代以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话剧剧作,今天,它的魅力丝毫未减.剧中主人公蘩漪更是曹禺先生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他借蘩漪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蘩漪这类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们执着追求的尊敬和赞美。蘩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可她性格中的软弱无助又使人怜悯同情,她的自私阴鸷更时常令人不寒而栗。蘩漪复杂极端的性格,正是当时的黑暗社会和专制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造成的。最终,蘩漪也在“冲破一切桎梏”的苦斗中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3.
著名剧作家曹禺描写的女性大多是以悲剧收场,本文以蘩漪、陈白露为例试图从其情感制约、生存观念及其性格因素三个方面关注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蘩漪悲剧给我们的审美感受既有优美,又有崇高,“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唤起我们悲悯和尊敬的感情。人们在赞美她的优美和“力”之美时,往往忽略其性格中丑陋的一面,这或许是蘩漪性格魅力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蘩漪变态性格和她的悲剧性是《雷雨》的一个亮点,这固然与她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有关,但更离不开女性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制度和男权意识的压抑,因而,蘩漪的悲剧是必然的。曹禺先生借蘩漪的形象来释放他自己的苦闷。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蘩漪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独特的,她既有着传统女性的文弱与善良,又有着敢爱敢恨的雷雨性格,而后者占其人物性格的主导地位,这种雷雨性格体现在否定和毁灭上。蘩漪之所以独特,正在于她为了自由敢于彻底地否定并毁灭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在否定毁灭中体现出一种悲剧之美。蘩漪,犹如一朵自由之花,绽放在中国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7.
蘩漪和周萍的矛盾是整部《雷雨》的重要线索,他们的悲剧历程贯穿全剧始终,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蘩漪、周萍的悲剧“命运决定论”是一种误解。依据罗伯特·W·科里根的悲剧理论,蘩漪和周萍由于内在矛盾性而心理分裂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因此,蘩漪、周萍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8.
李倩 《文教资料》2010,(18):60-62
蘩漪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七十年来在她身上所体现的研究方法之多样、结论之丰富、视角之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在新时期以来,随着研究思路,文学观念的转变,蘩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因此本文试图对蘩漪的形象研究做一次梳理,以期把握规律,总结得失,探寻其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曹禺先生是善写情感的圣手,他在其处女作《雷雨》中塑造出了一个有特性的充满行动的复杂性格的女性叛逆者——蘩漪。她具有雷雨般的性格,她和周朴园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她由顺从到反抗,最后彻底摧毁了周朴园的尊严。纵观作品中女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探到平静下的汹涌,绝望下的希望的情感迸发。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作者对生命存在本真的人性抒写。  相似文献   

10.
<正>曹禺在《雷雨·序》中曾说,蘩漪具有最"雷雨的"性格。诚如斯言,蘩漪可以说是《雷雨》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是整个作品最为丰富而热烈的重要人物。笔者注意到作品里多次提及蘩漪的"病",并且围绕这个疾病展开了关于吃药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描写,在此,通过分析此作品中关于"病"的意象和情节,探究一下"蘩漪之殇"。一、蘩漪的"病"作品中从序幕开始就出现了"医院""病人""神经病"等词语,倒叙的手法和特殊的故事发生地点有一种悠远的萧索意蕴。而纵观作品主体部分,可以发现分别  相似文献   

11.
繁漪是经典文本《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观照,存在主义移植性影响孕育了繁漪“雷雨”特质的性格;封建意识与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的合力作用产生的悖向性导致繁漪人格变异;存在主义某些观点与繁漪个人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精神特质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是作者陈忠实在小说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的人格形象最复杂、心理描写最细微,把握好田小娥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她悲惨命运的根结所在。田小娥的多重人格导致她最终的悲剧性结尾,这种病态性心理是由社会、家族等外在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时代发展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未来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教师的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另一方面,报告也从教师生涯发展的角度描绘了教师素质能力的发展。对于报告的要求,大学等研究机构展开了具体化研究。本文意图通过解读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审议报告提出的教师素质能力要求以及相关研究,勾勒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素质能力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鉴于李清照一生生活坎坷,境遇凄凉,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及体现的性格特征也有所不同,同时期作品中反映的个性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分析李清照人品与文品的动态发展的一致性,即不同时期和阶段作品反映其人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苏诚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94-97
《自闭历程》是一部优秀的励志影片,描述了一位自闭症患者坚忍不拔,取得成功的传奇经历。这部电影是基于人道屠宰场设计师和自闭症的作家天宝·葛兰汀的自传改编而成。在影片中,重点讲述了Temple的成长经历,经历了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母亲的家庭教育,寄宿式学校生活,大学的经历,硕士、博士学位的攻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畜牧业专家。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有母亲,科学老师Carlock以及她惟一的朋友;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成为影响其发展重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典型的一部悲剧,文章塑造了珍妮这一悲剧形象:她善良、可敬,具备种种美德,为了亲人,她牺牲了自己。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分析珍妮的几次重大的人生抉择,指出珍妮的命运主要是由自身性格、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自身的悲剧意识所决定的,最终揭示了珍妮的悲剧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这一人物形象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是采桑女,有人认为是封建贵妇。笔者认为美丽坚贞、不慕荣华、不畏权势、勇敢机智的秦罗敷不管其身份如何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虚构的人物是作者道德与情感主题矛盾的产物。这一人物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发展与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初步透露出人的觉醒的曙光,为情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来自家庭的熏陶。父母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关注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养。文章主要阐述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以及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希望引发家长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坛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深远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一位代表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的作品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也因此受到世俗的抵制。她在创作中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以及现代派绘画风格,用以表现出人物的瞬间意识特征,借助于后现在主义表现方式以及"持续现在时"的艺术风格,采用大量的重复技法,深入融合其创作理念。以斯泰因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斯泰因的文学语言创作风格,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征西大将军》(The King’s General)是一部战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巧妙地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独立、坚强、勇敢和聪慧的女性——昂纳·哈利斯。该文分析和探讨了昂纳的个性和人格魅力,阐释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