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德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法典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民法典的核心蓝本,对现代民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甚巨。《法国民法典》的语言因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言词浅近和文字优美而广受赞誉;《德国民法典》充分发挥了日耳曼民族逻辑理性和抽象思维的特长,因而精确严密。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应立足于本国的本土资源,兼采二者之长,制定出一部与本土资源相圆融自洽的世纪性优秀民法典。  相似文献   

2.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表明:私法法典化是一个学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分析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法典的制定情况之后,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制定民法典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以前可以制定出一部民法典,但因为法典编纂时代的法律主要是法学家的法,所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在现阶段制定出一部杰作.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说,法律形式主义所要求的法律自治应包括公法自律与私法自治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仍有必要大声疾呼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应该正确认识《德国民法典》在本位选择上向近代民法“回归”的“保守”立场。当代中国应该摈弃制定“后现代”民法典的思路。我们既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精神,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为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另外,民法典作为市民社会的宪章要求,应尽可能地体现私法的形式理性,以自治规范为其核心。  相似文献   

4.
对德国民法到底应持何种态度,在当代中国学界出现了重大分歧。在此背景下,《德国民法典》的贡献与局限,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德国债法现代化改革说明德国社会正在对《德国民法典》的局限进行超越,我国应从《德国民法典》中汲取营养,总结教益。  相似文献   

5.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立法模式中,有出生主义、意思主义和识别主义三种不同的立法例,而以识别主义立法例最为科学;在同采识别主义立法例的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中,尤以德国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语言学范围内探讨了潘德克吞法学流派影响下的《德国民法典》中术语词汇的特征。术语构词体现了法律的抽象性,而语义场模型构建表明了法律的系统性。对《德国民法典》术语的研究有助于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大陆法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起源于古罗马,后经中世纪和近代法时期,在《德国民法典》中渐趋完善.随立法技术水平的提高,《瑞士民法典》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较科学的规定.大陆法系形成法国型和德国型两种立法类型,两者的法官都通过积极的司法活动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具体人格权发展到一般人格权,并从依附于人格权制度逐步向独立的法律制度迈进.  相似文献   

8.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表明:私法法典化是一个学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分析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法典的制定情况之后,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制定民法典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以前可以制定出一部民法典,但因为法典编纂时代的法律主要是法学家的法,所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在现阶段制定出一部杰作。  相似文献   

9.
居住权是特定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规定的居住权,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然而,在对《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居住权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司法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我国居住权制度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消灭事由、权利主体、绝对排除可转让性和可继承性等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成果主要内容 该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首次在国内对德国职教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和理性思维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明确提出了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的内容,其主要的结论与观点涵盖职教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课程方案、教学组织和专业教学论五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法典编纂需要体系化支撑,体系化以法典内在逻辑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以“自由的人及其财产”为逻辑,《德国民法典》以规范化的权利体系为叙事。我国的教育法典可以结合这两种逻辑,以受教育人及其教育权利的实现为中心展开编纂。《德国民法典》以其抽象、严谨的概念体系与一般原则,《瑞士民法典》以其开放性法源为杠杆,维系了法典安定性与开放性的平衡。此外,《德国民法典》与《日本民法典》利用本民族的历史资源,将民族性纳入法典的规范体系中。如上四部近代著名《民法典》能够为我国教育法典的编纂提供宝贵启示。拥有内在逻辑,彰显民族价值,兼及稳定与开放的教育法典将实现我国教育法的自我超越,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文化强调将存在差异的事物相和、相融,产生新事物,为中华民族处理他我关系、群己关系提供了价值引领和行为向导,是民法典所汲取的传统文化精华所在。国家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聚焦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纠纷和解等关键议题,有效地开展民法典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塑造理性平和的心理品质,在生活中增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附随义务发源于罗马法,延续于<法国民法典>,确认于<德国民法典>,发展于现代各国.附随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经济基础在于信息不对称.附随义务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促使民事债法理论的完善和健全.在实践中,附随义务的认定应坚持密切联系、严格限制和衡平标准,考察在合同关系不同阶段上的不同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的最高峰,是整个西方文化思想运动、特别是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运动的直接继续和必然发展。它贯穿整个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精神。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大都是理性的推崇者和自由的捍卫者,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宣传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的观点,而是主张用理性和自由来反对封建神学、对抗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各有其地位和功能。民法典作为调整民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之一,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外化于法律规范,为人的行为和社会发展提供理性指引和价值遵循。在德与法的双重视野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进行内容分析、价值辨析、效果评析,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将民法典的理论思想和精神内核融入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宣传《民法典》不仅是高校法律基础课和民法专业课教学中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素养的基础要求.为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思想政治引领作用,需要在《民法典》专题教育教学中明确总体目标、教学方式和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德国浪漫主义时代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低潮期。德国浪漫派轻视中国,原因大致有三:首先,中德之间当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不足;其次,中国遭到贬抑是浪漫派反对启蒙理性的逻辑结果;再次,浪漫派误读了中国,这是主要原因。因一再误读,道家思想蕴涵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德国浪漫派终无碰撞机会,中国形象被简单化为理性的儒家学说,为德国浪漫派所排斥。  相似文献   

18.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间存在结构上的巨大变迁,表现为从“主体——客体”结构到“主体——权利——客体”结构的变化。权利概念虽然在构建德国民法体系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德国民法典采纳的权利主导模式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法律考虑的社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形下,一味地以权利归属的界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法典化是一种法律控制技术,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人的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