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象的创作,是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和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相融合并互相激荡升华为诗中的审美意象,进而与审美物象水乳交融生成了超越客观物象,超越主观情意,超越了宇宙、天地、万物、历史、时空的融而为一的诗歌艺术形象,使诗的光晕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散文通过细致逼真、新颖别致的物象审美把握,熔铸主体精神和性情于其中,很好地处理了虚与实、形与神、象与理的关系。同时贾平凹散文心悟物象构建审美意境具有三种形式:情随境生、移情入境、体贴物情,物我为一。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物象完美融合的结果,是领悟诗之精髓的通道。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诗的飘逸,诗的凝重,诗的幽僻;透过意象,我们领略英雄气概的悲凉慷慨,儿女情长的缠绵婉转,世情世事的凄清凄凉。物象万千,虚虚实实都是思;意象种种,真真幻幻总关情。  相似文献   

5.
从《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看通讯主题的提炼□武汉程汉民谁都知道,高明的摄影师在抓拍物象时,是非常注重“选”的。他要选取被拍物象的光线、角度、背景,更要鉴别、估价被拍物象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抓拍能说明物象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其目的是要表现一个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肯定《月牙泉》诗集充满昂扬的生命情韵的同时,特别强调作为诗评家所写的诗,有着较多的载道成份,即属于化诗范畴,而其在操营方式上,则较为注意诸物象牵系与现实物象的同构性,并在物与现实同构与非同构中找到了一条恰当之路。  相似文献   

7.
巴金小说的激情风格首先表现为强烈主观情感的抒发,这决定了其小说物象突出的主观色彩;其次表现为作家情感表达方式的直露,又形成了物象运用的体系化特征,即通过对某些物象的反复运用而形成一种核心物象,在其周围聚集起一系列与主观情感相对应的同义或反义物象,形成具有内在情感张力的物象体系。  相似文献   

8.
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它以客观物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前提,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客观物象人格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首先,艺术的美来源于现实客观的物象,但决不等同于现实客观的物象,而是对其的升华,超于客观物象的,是通过艺术家情感、思想熔铸后表达出来的。一件优秀的作品本身所载负着一个艺术家的精神的追求。是心灵的产物。艺术作品本身将是艺术家心灵演进和呈现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0.
汉语物象词语中的缩略词语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类聚现象,可依据释义中的标记或书证的年代对其进行判断。缩略物象词语的生成动因主要是双音化的驱动和语用上的需要,而生成机制可用认知语言学的距离相似性原则予以解释。此外,区分缩略物象词语的原式与物象词语的扩展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认为塑造物象体积感需要用明暗对比实现。如果我们仅着眼物象体积的素描关系,就会使画面缺少色彩的魅力。在色彩空间表现中,色彩的冷暖对比是关键因素。一幅画没有冷暖变化,就没有色彩感。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手法赵敬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特征,使物象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精髓。明代王级提出“不似之似”,清代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也”,齐白石和黄宾虹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历代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13.
“诗以物象为骨”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命题。正如人的鲜活生命存在于骨肉之躯一样,诗的鲜活生命存在于物象之中。情、意、思、志等主体精神自然是诗之灵魂。但倘若离象舍象便是“魂不附体”。情意同物象有着深广的诗之缘。但是物象又不是作为现成的东西进入诗中的,所以“观物取象”、“体物味象”、“陶写物象”成为诗家大半功夫。 象入诗中参与诗境构建,所谓“研情、比象、造境”。诗境之美与物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论述了意境的历史发展及其意境的内涵,分析情景相生的不同侧重点,以物象、意象、意境三个概念解释意境的构成,并提出诗歌创作由物象而意象、由意象而意境的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怎样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认识能力和表观能力,除了专业技能的知识,还应当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化素质,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物象,表现自然物象,让绘画真正回到视觉上来。  相似文献   

16.
艾青对客观物象世界的观察与审视 ,是以一种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生命力介入的。在他摄取物象成为诗的意象时 ,始终体现出他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能力。在艾青的诗中 ,物象世界的生命色彩大体表现为 :对色彩的极其敏锐的感受力 ;对具体物象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力 ;在形形色色的具体物象中灌注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正是由于具备上述特色 ,使艾青的诗充满了色彩斑斓的意象 ,构成他诗歌丰富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18.
任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6):113-116
我国绘画表现物象,传统的美学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目识心记,以形写神”。绘画思想的核心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感情移入。用线造型,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表现手段,不论描写任何物象,画家创造出明快、犀利多变的线描,以适应不同的物象与质感。构图上,采用运动透视的构图法。中国画家运用色彩,从来不是“自然主义”的。他们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配备增强感染力的色调。他们敢于突破“自然物”固有的色彩,代之以感情中酝酿的色彩。近些年来,中国画“变形”之风较盛,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9.
"意象"在古诗文中出现较为频繁,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种手法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我觉得有了解的必要。现今结合课内外的古诗文对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作一点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改革中,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教育人才,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一门抽象的“线空间”造型的训练,目的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提高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有超出作品本身的视觉艺术效果,使学生们认识和体验到,不仅是他们心目中那些有意识的物象具有表现性,就是那些不具意识的物象(几何体、纹理、一条抽象的线条等)都具有同样的表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