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含章 《出版参考》2007,(6X):28-28
中国互联网游戏出版产业在经历了收获的喜悦和转型的痛苦并存的状况之后,开始朝着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快速和有序的方向发展,产业规模、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活力盎然。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0794亿,其中互联网游戏用户达到2634万;2006年中国互联网游戏用户数达到3112万,比2005年增加18.5%。  相似文献   

2.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5,(10):52-53
9月1日至9月3日,2005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是两岸三地互联网界同仁首次联手合作举办。2001年至今,中国互联网大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在政策、管理、技术、产业、应用、资本,合作等方面的年度风向标,以及最具影响力、最具价值的专业交流合作平台。这也是每年一届中国互联网业规格最高的盛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从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产业格局、互联网传播格局三个方面,概括了最新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指出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根植于中国土壤而具备中国底蕴,同时期待政策、技术、需求等全方位的升级,将中国互联网进一步朝着服务民众、惠及社会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4.
吴涛 《网络传播》2005,(10):5-5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来,在中国经济的结构中,互联网不过是一个补充,从来都没有进入国民经济核心。  相似文献   

5.
从1994年中国科技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算起,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的历程。经过这10年的发展,互联网目前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互联网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又该怎么走?为了解开这些疑问,《网络传播》杂志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  相似文献   

6.
2001年1月,CNNIC公布了最新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步入2001年门槛之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250万。经济学界认为,中国经济领域存在着一个独特的2000万现象,当某一待业一旦规模用户数达到2000万以上就开始步入飞跃发展阶段,这在彩电、冰箱、空调、汽车等行业无一例外。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来说,2000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关口与门槛,人们都在关注:中国的网民已经2250万,那么依据这一2000万现象,互联网业2001年会怎样发展,会不会发生质的突变?新年伊始,所有关心互联网发展的人正拭目以待,从本次调查数据与以往数据的比较分析中,或可初窥端倪。  相似文献   

7.
1994年4月20日,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从此,具有5000年文化传统的中国步入了高科技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日新月异,而不变的是《网络传播》评选中国互联网10大新闻的宗旨和目的,那就是梳理和记录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发展历程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有效地延伸这些重大事件在引导未来互联网发展中的固有价值和深层意义,我们期待中国互联网繁荣的那一天,更期待和谐网络那一天的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互联网已整整走过了10年。互联网在中国跌宕起伏的1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样,信息污染、网络欺诈、垃圾邮件、病毒侵袭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一、1994年4月20日,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64K网络信道开通了,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国际大家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为25.5%;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稳居世界第一位,并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相似文献   

11.
亮剑CDN     
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也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2.
199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联接,成为我国第一个与国际互联网联接的网络,从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网络大家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与图书出版的相遇所带来的震撼比任何一次变革都要快速和深远。1987年,中国真正拥有互联网;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民屈指可数;至今短短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4年1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了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其中图书出版单位23家,电子音像出版单位5家,图书发行单位1家,报纸6家,期刊3家,综合网站5家,电信机构2家,新闻单位4家。标志着第一批网络出版的合法主体诞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已经有10个年头了,在这10年中,中国互联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法规建设到基础设施,从技术研发到应用普及,从网站数量到网民数量,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新闻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5.
又到年终,又该对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进行总结与盘点。回顾2007,展望2008,为了和互联网同行回味这些值得记忆的重要事件,《网络传播》一如既往地用独特视角对2007年中国互联网的重大新闻进行全面地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16.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敏  陈琼 《网络传播》2005,(7):60-61
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等待,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猜疑、迷惑和不安中,国际巨鳄微软还是带着MSN中文门户来了。5月26日,微软正式宣布在中国推出全新的MSN门户网站(www.man.corn.cn)和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标签服务。此举标志着微软MSN今后将正式开始向中国互联网、门户、传媒等核心领域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18.
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到2014年4月,中国互联网走过了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2005,(9):32-32
起起落落,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事业逐渐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而且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与上一轮不同的是,这回不再是泡沫满天飞,而是充满了对机遇的理性的审视和务实的推动。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正是在这种氛围里进行的。9月1日至3日,2005中国互联网大会正式召开,盛况空前,群贤必至。而且与会者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中国互联网将迎来”第二春”。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互  相似文献   

20.
谭砚文 《青年记者》2023,(24):101-103
互联网“计数”与“量化”指的是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发起的对网络活动与网络行为等的计量行为。本文考察1995—2005年间主导性互联网平台论坛和博客的量化规则发现,互联网计数的初衷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一方面,计数让网民获得网络体验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计数管理网民,维护网络平台的秩序。互联网计数的发展折射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经济史、治理史和网民使用史,为丰富互联网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