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完《落花生》(五年制第九册7课)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呢? 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作者从父亲谈话中所得到的启示。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所以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了语文第十一册中的第八课《落花生》后,有一个习作练习,要求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关于稻花的作文。说明题目要求后,学生哗然,他们睁大眼睛,发出惊讶之声,有的问:“稻子还有花呀?”有的说:“我怎么从没有见过?”他  相似文献   

3.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文章感情真切,语言朴素,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本课时作如下安排。一、分清课文主次,抓住重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是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项目。本课“预习”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这两个要求都是为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分清课文主次而设定的。因此,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理清文脉,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七册教材里的一篇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例文,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揭示习作范例,引导明“例”,达到用“例”,从而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一、巧设提问——揭“例”提问是敦促学生读懂课文的一条途径。怎样提问才能达到“巧设”,把习作范例揭示出来呢?我认为这尚需根据习  相似文献   

5.
“以读引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第九册第二组课文是培养读写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好教材。 本组教材由《黄河象》、《落花生》、《小青石》,“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组成,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测重于写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写文章怎样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并能联系学生的习作,克服不会取舍材料,平铺直叙,详略不当,没有重点的毛病。教学本组教材怎样围绕训练项目,从整体入手,培养读写能力呢?我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材浅析 本组的三篇课文,都是以物做题目,但文体不同,《黄河象》是一篇结构严谨的科学小品文。《落  相似文献   

6.
案例背景: 在批改作文“最难忘的寒假生活”时,看到一篇写跟爷爷吃麻辣烫的文章,有滋有味。作文评讲课上。我特地挑出这篇佳作推荐给同学们——出人意料的是A同学嗤之以鼻:“这篇作文是抄的!”同学说:“我昨天在《新概念作文》中看到一篇作文和他写的一模一样。”我顿时无语。究竟是谁剥夺了他们说真话的自由?为此我选择本校五、六年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找到了“假”习作原因:小学生习惯于或乐于写“假”习作,这与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习作评价时有意无意“立意深刻、内容健康、材料典型、语言优美”等列为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更有甚者鼓励学生假借他人作品。  相似文献   

7.
统编小学语文第九册除了三类课文,还安排了《习作例文》四篇。在编排上,《习作例文》属于第二类课文(阅读课文)。讲授这类课文,既要体现“半扶半放”的原则,又要完成它所担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双重任务。怎样搞好《习作例文》的教学,我的体会是: 一、教学目的要单一,重点要突出,内容要集中《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一家人在过花生收获节时,父亲和姐弟几人的谈  相似文献   

8.
吴燕 《江西教育》2022,(35):50-53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整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一单元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优秀设计《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尽管我曾多次执教过这篇课文,但我深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是为学服务的,面对新的孩子,我决定从调查他们的学习需要入手,不但让他们在课前查阅作者和其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还开展了“最佳问题手”竞赛,让他们提出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还真行,归纳起来,主要提了以下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笔名取为“落花生”,而叫“落华生”?·为什么父亲要将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为什么课文要把“议花生”当作重点来写?·为什么父亲要一边吃花生一边让孩子去体会…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五册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内容无可非议,的确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但笔者认为文章以“我的‘长生果’”为题,把“书”比作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是值得商榷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长生果”的解释是:〈方〉落花生。《现代汉语词典》对“落花生”的解释是:①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  相似文献   

11.
暑假是学生们的天堂,也是学生们的地狱。同是暑假,有的学生过的是甜蜜生活,有的则过的是“苦日子”。这两篇习作同是写暑假生活,却从不同角度看待暑假生活。《悲哉?喜哉?——我的暑假生活》是对假期全景式的描写,而《快乐的暑假》则择取了假期的一个横断面进行精心刻画,二者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中午,我刚放学回家,妈妈就故作神秘地说:“有一个好消息,你想不想听?”“想听,想听!”我迫不及待地喊道。“那就好……”妈妈卖了个关子,拖着长腔说,“你写的《我给黄瓜“理发”》这篇习作发表在《快乐语文》这本刊物上了!”我一听,真想马上找到我写的那篇习作。妈妈好像看  相似文献   

13.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优秀散文。课文本身并不深奥难懂,可我在导入课文时却卡了“壳”。当时我先释课题“落花生”就是我们所说的花生,而后我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知道花生在什么时间栽种、什么时间收获吗?全班竟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个大概。我所在的小学是苏  相似文献   

14.
《落花生》一文是盲校六年制小学教材第九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对于许地山先生的这篇文章,大家并不陌生,文中教育人们要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不讲外表、为人民服务、默默无闻的人。这种“共识”。几十年来都一直不变,很多人都为那样的精神所鼓舞、所感动。可是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的提问着实令我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做完习作后,先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然后师生当场讨论评议。如果这篇习作有比较突出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6.
周国霞 《师道》2005,(3):39-39
作课上,按计划这一节课我们将以《我的教师》为题进行习作。为了使章真实生动,我教育学生:“真实是章的生命。章随便捏造就不可能有真情流露,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周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灯下,我叹气摇头地批阅着学生那些“套”声依旧、无病呻吟的习作,在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艰难写作的场面,我沉思着: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在哪儿呢?“孩子呀!我一定要点燃起你们心中习作的激情!”我暗自琢磨着。“快来看你最喜欢的《电视散文》!”妻在一旁喊道。我走过去心不在焉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忽然一拍大腿,对!有办法了!于是,第二天我班作文教学的“配乐作文”正式开场了……“同学们,这节是习作评讲课,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录音。”说着,我打开了录音机。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声,录音机里传出了我那抑扬顿挫的配乐(《回家》)朗读——《爸爸,你回来吧!》,录音结束,教室里异常地寂静,孩子们显然还陶醉于其中。“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录音机中老师朗读的是谁的作品吗?”孩子们茫然地摇了摇头,“告诉你们,其实这就是你们的作品!这是老师昨晚将我们班朱登秀同学的作文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配上音乐录制出来的。”“哇——”学生们夸张地叫了起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创造出这样优美的作品,从今天起,我们每周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抽出两篇优美的作文,我们共同修改,然后配上音乐朗诵再录制下来,怎么样?”“好!...  相似文献   

18.
刘莉 《湖北教育》2003,(3):19-1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的行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如在教许地山的《落花生》时,教师让学生说:“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体验各不相向,有的人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它虽然不好看,可很有用。有的学生却认为要做“外表光鲜,又有用的人”。理由是现代社会光有用不行,还要学会包装、宣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相似文献   

19.
学完了《落花生》一课后,学生意犹未尽。尤其是在进行了“我喜欢落花生”与“我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辩论会之后,大家对花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内涵。如何进一步将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另一次飞跃,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碰撞以及文本与生活的接轨呢?于是,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像落花生一样藏而不露而且对别人有好处的呢?”一生马上站起来说:“有真才实学但不炫耀的人。”另一生说:“这还不够,应该是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20.
宽容的美丽     
一次习作课上,我正朗读王某的习作,台下有人嘀咕起来。一名学生鄙夷地说:“抄的!抄课外书上的!”为了证明所说不虚,几名男生还把这本课外书拿了出来。课堂哗然,王某羞得满面绯红。我拿来那本书一对照,果然不差。稍一思索,我问大家:“你们说,这篇作好不好哇?”“好!”学生异口同声。“到底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笑着说,“王某能把这篇短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