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相似文献   

2.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一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  相似文献   

4.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中充满嫉妒和忧伤。然后去三棵树的火车消失在铁道的尽头,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那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标题是“三棵树”。这本来是一个地名,与本文的主旨原本毫无关系.作者却用它作为文章的“导入”,也就是引子。其实引子本身并没有多少内涵,但是,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三百多字的篇幅里,先后七次说到“三棵树”,这是不是有点重复,有点哕嗦了?然而,读者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因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怅惘。这种怅惘非常深.所以才反反复复地念叨。即使这样念念叨叨。作者却仍旧说“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于是就引出了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树令我怅惘。”从这里,可以看出,念念叨叨,其实就是一种抒情。  相似文献   

6.
“树”散文阅读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梦想王国的国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是美好而又令人难忘的,犹如生命溪流最初泛起的浪花。童年充满着梦想,天空中“到处都挂着诗意的彩虹”,儿童的艺术、儿童的诗歌、儿童的游戏都是他们自由梦想的天地。梦想为童年抹上了绚丽的色彩,为童年披上了朦胧的面纱。梦想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翅膀,是一个光照四方的灯塔,让主动的生命之光投射向新奇的未知世界,它实在是“开拓未来”的。当加斯东·巴拉什在《梦想的诗学》中鲜明地提出“我梦想,因此我存在”时,我想到将这句话用来描述儿童的存在状态是多么贴切啊!每个儿童…  相似文献   

8.
为童年而歌     
人人开口爱唱歌,唱的都是童年的歌;童年的歌是自己的歌,是快乐的歌,是幸福的歌。在《童年的歌》征歌作品中,有关“童午”这个主题的作品就有几十首,“七彩的童年”“憧憬的童年”“梦想的童年”“美好的童年”“童年是什么?”“童年的欢笑”“童年的伙伴”“童年往事”等等,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心事和烦恼,完全倾注于这小小的作品之中。“是谁,扣响了我儿时的门窗,领我进入这七彩梦般的童年,灰姑娘伴我入睡,白雪公主唤我起床,蓝精灵与我嬉戏,孙悟  相似文献   

9.
挤老米     
读了朱介凡先生的《晒暖》,说到北方话的“晒老爷儿”、“挤老米”,又使我回了一次冬日北方的童年。冬天在北方,并不一定是冷得让人就想在屋里烤火炉。天晴,早上的太阳光晒到墙边,再普照大地,不由得就想离开火炉,还是去接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温暖吧!  相似文献   

10.
童年     
童年是———葡萄架下绮丽的梦想。爸爸的西装是我的晚礼服,葡萄藤是麦克风,小石子是忠实的听众。嘿!我就是有名的歌星!童年是———土堆上的决斗。一把沙石一根棍,就是我的武器。打遍天下无敌手。哼!我是叱咤风云的侠客!童年是———河沟中的嬉戏,一身污泥一张大花脸,换来了满手的河蚬和母亲的“竹笋炒肉丝”。哇!我放声大哭成了泪人。童年是———小巷中的“家家酒”。我是“爸爸”,她是“妈妈”,洋娃娃呀!你是我们的儿。花朵、落叶是食物,碎瓦、破碗是餐具。嘻!我有个幸福的家。童年的日子在游戏的幻想中度过,伴着笑声和…  相似文献   

11.
难忘槐花梦     
“那刻着我名字、年老的树是否依然茁壮,又会是什么颜色,涂满那片窗外的红砖墙。谁还记得我童年眼中的希望……”每每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便会想起我的童年和院子中的那棵老槐树。从我记事起,我就同外婆生活在一起。那时,每到和风吹拂、草长莺飞的春天,树上便会结满一片一片的白花,与嫩绿的叶子相映,好看极了。那些时候,阳光暖融融地照着,院子上方的蓝天,仿佛是一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苏童,籍贯江苏苏州,曾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有文学评论家将其归入先锋派小说家行列。苏童姓童,本名童忠贵。笔名“苏童”之意大概是苏州的童忠贵,他十分欣赏自己这个笔名,甚而有点迷信“命与名随”。那抑或是他早期的作品屡遭厄运,某日更名改姓,启用“苏童”这个名字后,凑巧一炮打响,继之百发百中。白他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搬上银幕后,苏童就有了不少崇拜者。《三棵树》这篇作品的标题,在文中具有多重含义。它是地名“三棵树”;也是作者一生曾经拥有的三棵树,即苦楝、石榴和枇杷。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一种怅惘之情。所以作者说“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3.
【我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成年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自然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童年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两个“我”的生活环境、学识思想大不相同,那么两个“我”眼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否一样呢?  相似文献   

14.
借我一双翅膀,让梦想不再遥望。
  --题记
  “一望无边的绿地上,花香袭人,笑语盈盈,一位慈爱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快乐地聊天。”那是我童年时梦想过无数遍的场景。然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教育E时代,我的梦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不想长大     
想不到吧,我这个13岁的“青少年”也会像小时侯那样,盘腿坐在椅上,看“梦想乐园”,品愉快童年。想想看,长大的确是一件很青涩的事啊!童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泥巴中滚来滚去,沾着  相似文献   

16.
李艳 《湖南教育》2005,(16):9-9
结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后,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一个乖巧的女孩子举手发言,她很认真地说“:我没有童年。老师说童年是人一生当中最开心、最无忧无虑、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我认真想了,真的没有。”我一时语塞愣在讲台上。我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和外祖母都非常喜欢绘画艺术,我从童年起就对铅笔和色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的老师是大自然和生活本身,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加·马卡维耶娃  相似文献   

18.
“呜……”在火车站,一列从上海到厦门的火车停了下来。“儿子,上车喽!”老爸拉着我上了这列火车。原来,今天老爸要带我去厦门玩。我走上火车后,找到自己的床铺,和老爸坐了下来。火车开了,我探出头向外看,转眼间,火车站已被甩在了后头。这时,已经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那么没有童话的童年将是没有希望的童年。我校以童话为载体,实施“回归天性、发展个性”的童话教育,经过十年的实践,建设了从童话教学到童话教育的课程,打造了童话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程 《班主任》2010,(5):8-11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我梦想时光永远不老,我可以天天陪着孩子们走过他们的童年;即使有一天我老去,有孩子的童年相伴,生活也会有滋有味。我梦想学校里没有检查,学生回家后没有作业,班上永远不会出现“差生”,所有家长都是我的同事,我们用爱心和希望,编织着美丽的教育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