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舞台上,是冉冉升起的青春明星;舞台下,是渐渐痴狂的少男少女。走上PK台的,都在爽朗地笑着,说着“谢谢”;坐在电视机前的,都心急如焚,按动拇指……这就是“选秀”节目的非凡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很多在校学生来说,看“选秀”、参与“选秀”已经成为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有家长说,因为“选秀”,孩子重新安排作息,腾出时间观看;有老师说,因为“选秀”,教室里会同时出现很多红肿的眼睛;有专家说,因为“选秀”,孩子将失去自我……那么,学生是不是真的这么痴迷“选秀”?现状是不是真的如此令人忧虑呢?为了真正了解学生对“选秀”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待“选秀”节目的真实态度,我们特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2006年“选秀”大赛的抽样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了学生的观看情况、短信投票情况、街头拉票情况、父母态度、老师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电视上有一档以男歌手为主的音乐选秀节目,叫《快乐男声》。这些参选男歌手被观众戏称为“快男”。与中国现代不乏“好声音”一样,中国古代的“快男”也不少,其中有很多还是大家熟悉的古代名人,  相似文献   

3.
裹挟着巨额的商业利润,“文化娱乐化”的浪潮汹涌而至。自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风靡全国以来,电视“选秀节目”显示出其在文化影响力和商业利益方面的巨大潜能。各地电视台也随即纷纷推出自己的选秀节目。目前的情形是,只要打开电视机,无论转到哪个频道,都会发现有几个文艺界名流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4.
何年 《教育》2011,(7):21-21
前不久,童童一家坐在客厅里观看去年夏天参加一个电视选秀节目录制的视频。参加这个选秀节目给童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最终没有过关。直到前些时候看到电视上播出的总决赛,童童一家才找到原因:原来是童童表现得太“成熟”了。  相似文献   

5.
芒果台的选秀节目又一次火了,“曾羊羊”和“包太郎”之间“谁走谁留”的故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抱着吉他一口缔羊音的曾轶可也成了年中的娱乐焦点。有关她的戏谑和恶搞随处可见,从“曾哥”这个“炙手可热”的称呼,便可以看到许多人对曾轶可的怀疑。  相似文献   

6.
娱乐选秀节目中一夜成名的“新星”.青春偶像剧中一飞冲天的“太子”、“玉女”。要么一炮而红成为中国娱乐圈挣钱最多的明星,要么被媒体大肆渲染深受广告商家青睐,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7.
2013年,扎堆而来的歌唱类选秀节目霸占了各个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闪瞎你双眼的除了各种“小鲜肉”和“回锅肉”之外,还有一个华丽的群体,那就是明星评委,别名“导师”。事实上,2013年的选秀,绝不仅是选手们的舞台,评委导师们的表现,已经超越了选手,成为观众们追看选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明星选秀比赛如今已成为我国娱乐界的一股新势力。湖南卫视《名声大震》节目就是其中的一员。该节目在“角色换位”的操作理念下,建构起诸如“平等自由”、“互助合作”、“挑战自我”等深层话语。在商业规则的驱使下,这些创意引导节目从“看点”走到“卖点,”完成了由明星文化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这种转化的潜在技术“支点”是发达的现代通讯手段。  相似文献   

9.
数字     
《红领巾》2014,(7):5-5
98% 针对全球多个国家的老百姓的一项“娱乐调查”显示,中国人最热衷看电视剧,98%的中国被调查者会一次看两集。另外,中国人参与选秀节目投票的程度,也高于各国平均水平。你有同感吗?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超级女生”为代表的选秀类电视娱乐节目获得学界和业界广泛的关注。这类节目高扬“梦想”的旗帜,凸现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等民主社会民众的追求理想。但机会的均等并不能带来现实的平等,所谓的个性也从丰富多样的存在蜕变为千篇一律地媒介批量生产,甚至是成就梦想者也面临被异化的危险。适量的电视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存在是有益的,但若过量,则于媒体、节目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有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的电视荧屏,男性选秀节目风起云涌。从老牌的《美人关》到新生代的《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更是将这场“男色”盛宴推至顶峰。借鉴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理论成果,尝试对男性选秀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透过节目浮华的表象,不难发现。这恰恰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遭遇作出的补偿,不过是一场女性革命的幻象罢了。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达人秀》这一选秀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节目的语料进行分析,探究该选秀节目情景语境以及情景语境“四语境”下的话语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是被公认的选秀大年。《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档音乐类选秀节目在荧屏上一争高下。一到周末的夜晚,遥控器就很忙,可是无论观众切换到哪个频道,都会看到有人在唱歌。从2006年湖南、上海两台的双雄并立,到如今的诸侯争霸,各个省级卫视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不甘将市场一直拱手相让,从国外重金买来好节目的版权,于是大同小异的音乐类选秀节目齐头并进地杀入了市场。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省级台有没有大型音乐选秀节目,已经如同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参考一下有没  相似文献   

14.
乃庆  冬昱 《同学》2006,(11)
2006年,又一档真人秀选秀节目“绝对唱响”新鲜出炉了!与“超女”和“MY SHOW”比赛不同,“绝对唱响”摒弃了单一的选手演唱方式,创造性地采用了男女对唱的比赛制度。一对对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组合在舞台上展现他们的活力与实力,这样的比赛是不是更有新鲜感,也更有可看性和悬念性呢?“绝对唱响”在2006年造成的轰动效应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然而,隐藏在这场华丽赛事背后的故事或许会更令我们动容——令人惊异的是,参加“绝对唱响”的选手中,竞有很多都来自单亲家庭。为何如此之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在了选秀节目中?在台上深情对唱的男孩女孩们,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又经历过怎样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下半年,选秀类节目又一次被国家广电总局下令"调控":中央电视台的"梦想星搭档"延播,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延播,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副产品""男声学院"取消播出,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取消播出,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取消播出……被延播的节目,一直到当年的第四季度以后才陆续与观众见面,但收视率已不能与以前的选秀节目比肩。国家相关部门的"疏"与"堵",说明充斥于荧屏的各类选秀节目已经过于泛滥。近年来,只要一打开电视,各种"选秀"五花八门:选手水平参差的表演、观众声嘶力竭的呐喊、评委或高或低的点评、主持人略显拙劣的煽情……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电视文化生态怎么了?在这个完全娱乐化、商业化的"后选秀时代",难道我们还要被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16.
孙萍 《教育文汇》2009,(10):14-16
这几年,电视选秀节目在国内各级各类电视台竞相推出,电视制作和播出单位、文艺界不少人士极力叫好;电视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狂看热捧;教育界大部分人士乐中有忧;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贬比褒多。笔者认为,电视机构可以适度但不能过度地开办这类选秀节目,是到了该给“选秀热”降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大获成功后,其它卫视都开始模仿、追随,但同时也伴随着同质化严重、低俗手段层出不穷的现象,到2001年广电总局再度下发“限娱令”,音乐选秀几乎陷入绝境.而此时《中国好声音》犹如一匹黑马杀出重围,播出第二期就在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一,迅速爆红.文章从节目模式、导师、选手、制播分离、播出时间和播出平台等角度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电视选秀节目的火爆在业内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为代表: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丰厚的经济回报,狂欢的社会反应……本文将以该节目为研究样本,分析“悬念”这一手段在节目的策划、包装、运作等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进而探讨“悬念”在整个选秀节目中所起到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秀之我见     
近年来,"选秀风"正借助着广大人民的高度热情向整个世界漫延开来,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选秀"的气息. "选秀",多么迷人的字眼.它可以表现一个人极力展现自我的心情,电可以成为一个人成就梦想的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电视台如百花争艳般新鲜出炉了一个又一个的选秀节目.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上海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舞状元";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河南电视台的"红歌会";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非常6+1"……这些选秀节目,一方面培育了歌坛的新生力量,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欢乐;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的明星梦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近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衰交替的思考,着重分析了2012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在大片策略、整合运营模式、赛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指出该节目既有别于传统音乐类选秀节目,也打破了传统的"制播分离"模式,其精神内核应是"反选秀"。并总结了该节目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从趣味性、互动性、去功利化、整合化的角度提出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意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