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按:课本注:“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释“是”为“之”,即助词“的”;释“过”为“错”,名词,非是。此句属疑问句宾语提前,“尔是过”不可解为“尔之过”,因为古代人称代词表示领位极少再加别的虚词。此句“过”作动词,意即责备,归罪;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诗歌教学中,“句“的概念如何确定?是一行为一句呢还是按句号(。)定句子? 泰县 田成功 通州 龚建忠 田、龚两老师: 编辑部转来你们的信和稿,让我谈这个问题。 先说说古诗中的“句、读(dòu逗)、标点”。 如今的“句、读”使用非常分明,即文辞语意已  相似文献   

3.
章汝奭同志在《浅谈“浑然天成”》中说:“写诗要确有实感,浑然天成;勉强成篇者,只是徒费笔墨而已,不知诗家以为何如?”我并非诗家,但此话无疑是对的。我所不敢苛同的是:章把晚唐诗人许浑的名作《咸阳城东楼》理解为“勉强浅篇者”的例证,是“拼拼凑凑之作;而且把许诗解得十分拘泥:说首句与次句“不伦不类”,次句写的是“春景”,“溪云” 句写的是“夏景”,“蝉鸣”句写的是“秋景”,于是责问:“试问怎么能在登临之时一下子触及三个季节的景色呢?就算是诗思驰骋吧,却又很难和‘万里愁’联系起来”,“最后只能勉强凑上两句怀古套语作结”。  相似文献   

4.
从思维的深刻性来看,问答式教学大多教师随口问,学生信口答,像“文天祥被捕,敌人让他做大官,他答没答应?”所问大多是选择问、是非问;像“闻一多怒对……”,“生:国民党的手枪”,一般教师问上句,学生接下句;像“他有两句著名的诗,这两句诗是?”所问问题大多不具有思考的价值,无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下列各句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 What are the children talking? 2. I want to make a friend with you. 3. Do you like eating the bananas? 4. Who teaches your English this term? 5. Tom does his homework in every  相似文献   

6.
反思我们多年的语文教学,不外乎这样一种模式:在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并且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让学生反来复去地写字、组词、造句,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重复;在小学高年级则主要是进行句、段、篇的教学,这种教学基本是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为什么要写这一句 ?为什么安排这一段 ?这些词、句、段对渲染主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段意是什么 ?中心思想是什么 ?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然后通过“启发式”或“填鸭式”导出每个问题的统一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种模式是不是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呢 ?它对提高学…  相似文献   

7.
一、释“帅”《国语·越语》中有这么一句:“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有人认为“帅”在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帅”在句中是否名词活用为动词?值得探讨。有人把“帅”看成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能是把“帅”看成“元帅”、“将帅”的“帅”。  相似文献   

8.
说话与作文     
文章写不好: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逻辑紊乱、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数起来“十大罪状”——几大缺点吧!别人常常这样责备,自己也常常这样觉察。这种缺点似乎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口头语言呢?说话呢?那么就用词妥当、准确、鲜明、生动了?不见得。结结巴巴,含含糊糊;说上句,丢下句;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说话罗唆,“这个”、“那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0,(4):18-18
[用法简析]A项各句是主动向别人提供帮助或给对方提供某物的常用语。句(2)用法与句(1)相同,但比较客气。最不客气的说法是:What do you want?句(1)、句(2)是公共场所的服务性用语,其意义则可灵活翻译,如在商店意为“你要买什么?”在图书馆意为”您要借什么?”在饭馆意为“您要吃什么?”等。句(3)则含有较强的请求意味,使人听起来郑重其事。  相似文献   

10.
刘发峥 《高中生》2015,(3):46-47
1.“介意”还是“不介意”?“Do/Would you mind...?”答句要根据句意分清到底是“介意”还是“不介意”。对这一句型的回答实质上是对动词mind的回答,即用yes肯定回答表示“介意”,即不同意对方要做某事;用no否定回答表示“不介意”,即同意对方去做某事。解题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论“学”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是一部孔子以及弟子言论、行事的集子。上引三句话 ,即《论语·学而篇》第一节。第一句大意是“学习后按一定时间温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第二句即“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第三句即“别人不了解你 ,你却不生气 ,不埋怨 ,不也是君子吗 ?”三句话看起来很简单 ,理解起来很容易 ,若分别深究一下 ,问题就来了。先谈第一句。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作为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要求 ,…  相似文献   

12.
《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两句:①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②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句中加点的“之”字应怎样理解呢?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把①句的“之”解释为:代物,指“水声”。既然是“了然无声”,又何来“水声”可听?岂不前后矛盾?其实,“之”在句中是代事,指“鬼渡”,可不  相似文献   

13.
王佩 《教师博览》2005,(8):48-49
曹雪芹写了一部大书,人们能背诵得几句来?有位朋友幽默日:“我只背得一句:‘女儿是水做的。”’引得在座之人皆哈哈大笑。友人之言是戏语,大家笑笑正好开怀解闷:但曹雪芹的这句“名言”为何脍炙人口?难道就是一个“登徒子”的“好色”的“审美感受”?若那样.《红楼梦》“风斯下矣”!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在《代檀》的注释中,把“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国兮?”三句中的“廛”、“亿”、“囷”注为通假字?闯啤扳芡ú?“亿通繶”,“囷通禾囷”,都解释为“束”。这是沿用了清人俞樾的说法。这个解释是不妥的。首先,它与传统的正确注释不合。  相似文献   

15.
蒋祖霞 《语文知识》2002,(10):15-16
早读课上,有学生问下面两句中的“云中”是不是一回事: 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句的意思是:云中的信使有谁把丈夫的信捎寄来了呢?月光洒满西楼的时候,才见到排成人字的雁行飞回来。句中“锦书”即锦字书。《晋书》载前秦窦滔妻苏若兰织锦  相似文献   

16.
从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特别是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在小语义教6册中,编者安排了“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读懂每个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这4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单位,读懂每个自然段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是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呢?这里有两个标准:①读懂每句话;②搞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每个自然段,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 《诗经·魏风·伐擅》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囷兮?”其中“廛”、“亿”、“囷”,中师课本《文选与写作》(册一)注为;“廛”同“缠”,“亿”同“意”,“囷”同“(禾囷)”,都是“束”的意思。按此注沿用俞樾说。笔者以为该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教材,但对“好自相扶将”一句的注释,我们认为不妥。“好自相扶将”一句,课文下面的注释为:“好好服侍老人家。扶将,这里是扶持意。”这种解释,我认为起码有两点值得怀疑:A、在结构上,“自”的意思没有着落,遗漏了;B、如果此句如课文所释,那么,岂不与上句“勤心养公姥”重复?其实,在这句中,“自”字是有具体意义的,指对于自己。“扶将”是扶持意,此  相似文献   

19.
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笔下?”沉寂了半天之后,古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很好,被誉为‘欧洲的良心’的是谁?”“罗曼·罗兰。”“‘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名言最早出自谁之口?”“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很好,那么,‘民有、民治、民享’是谁说的?”“1863年,亚伯拉罕·林肯说的。”“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是作为欧洲国家的学生却答不出来,太遗憾了。”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把日本人干掉!”突然有人发出…  相似文献   

20.
一、释《召南·行露》中的“家”字这首诗有些词句较难解释。前人疑第一章的词句有讹夺,以致意思隐晦不明;特别难解释的是第二、三章中这样的句子:“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讼!”历来注家大多把“家”字解释为“室家”,却没有照顾到这一句和下一句“何以速我狱”、“何以速我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