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学生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热情奔放。课堂上,我领着学生洙浴《春》的温馨,探索《死海不死》之因,同情《孔乙己》之不幸;课堂下,我和学生活跃在操场上,漫步在林荫下,亭台间,我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虽然学生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崇拜。  相似文献   

2.
我的学生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热情奔放。课堂上,我领着学生沐浴《春》的温馨,探索《死海不死》之因,同情《孔乙己》之不幸;课堂下,我和学生活跃在操场上,漫步在林荫下、亭台间。虽然学生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从中也得到了许多。我赢得了学生的信赖,我拥有了学生纯洁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不愠而喜     
<正>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度假,每天仍背着画夹四处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画画,3位英国女游客看到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加以修改,末了还跟她们说"谢谢"。次日,贝罗尼到了另一个地方去,又碰到那3位女士。她们问道:"先生,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我们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  相似文献   

5.
凯钦自杀了,然而,事发之后老师和校长的反应竟然是不知道管教学生是该严还是该宽。尤其是k老师,居然到现在还自欺欺人地说凯钦承认自己撒了4次墨水并矢口否认自己骂过凯钦“人渣”,这让我不能不生出许多联想与感慨。  相似文献   

6.
李香 《宁夏教育》2009,(2):74-74
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家庭教育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家庭养分。  相似文献   

7.
凯钦自杀了,然而,事发之后老师和校长的反应竟然是不知道管教学生是该严还是该宽.尤其是k老师,居然到现在还自欺欺人地说凯钦承认自己撒了4次墨水并矢口否认自己骂过凯钦"人渣",这让我不能不生出许多联想与感慨.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生纪律松弛、品德不良的原因在哪里?我认为:首先是有些教师既没有从理论上弄明白培养儿童自觉纪律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原则,也没有从工作实践中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在教育方法的掌握上常常出现如下的偏差: 一种是爱而不严。解放后由于禁止了体罚,有些教师便误以为关心和爱护儿童就是要无原则去照顾儿童迁就儿童。我曾碰到这样的一个教师,他热爱儿童,工作非常积极,进行家庭访问、个别谈话,做了很多工作。如他曾带了一个“特殊儿童”睡觉,每晚都陪孩子起床  相似文献   

9.
《论语》开篇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孔子讲的读书人所应达到的最高 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君子。《说文解字》讲:"君者,尊也。"君即是尊贵之意。"子"字 初为男子之通称,春秋后期凡有道德有学问之人皆可称"子",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君 子连起来就是因有道德学问而尊贵的人。这种人即理想人,中国传统的教育就是将自然人变 为理想人的教育,故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君子。  相似文献   

10.
读《论语》的“人不知而不愠”,我想起了一句流行语——“理解万岁”!倘若说,这句口号为了追寻社会安稳、和谐,倡导人际间互谅互让,凡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可少许多矛盾,那绝然无错,仍可推而广之。然而,大凡口号的东西,常常被人异化。你看,有人就把理解万岁作为一条单向的社会准则:你怎么不理解我?你怎么不体恤我?你怎么不赞誉我?说真的,这种一厢情愿,非要别人理解自己的人还未断过根。那个善射的陈尧咨依仗职高位尊,见卖油翁“但微颔之”,竟然出言不逊,气势咄咄逼人。当代,某些政绩追求者,动辄圈地百千亩,造广场,垒楼宇,物质的克隆所谓现…  相似文献   

11.
“人不知而不愠”,先得对“不知”作解释。大致有二解:一认为“知”就是知道,进而 可译为理解、了解;二释“知”为“知遇”,比了解更进一步了,就是希望有人了解自己栖 栖惶惶的苦心,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安顿(现在说起来就是安排一个职位),也就是日常说 的“知遇之恩”。我取前解。孔子没那么可怜,硬是要人家“知遇”于己。他只求人们能了 解自己就可以了。可以听一听孔子自己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在聚会上,偶然听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提到了这样的话题——他说:“篇章语言学自从引进以来就一直与教学紧密结合,可几乎都是与外语教学联系在一起的。难道它对我们基础语文教学就一点用也没有吗?  相似文献   

13.
“瘟”的本义是“瘟疫”“瘟病”.指人或动物所患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人或动物得了瘟病,自然会精神委靡,缺乏生气。因此.“瘟”又有“神情呆滞.毫无生气”的意思,“不瘟”即是对这种消极状态的否定,所以在传统戏曲评论中.常用“不瘟不火”来赞扬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一段时间以来,“不瘟不火”的字形发生了变化.并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邱海林,高级教师,现任广州市第二中学科研处主任。从教27年来,勤奋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形成了"严而不滞,活而不逸"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同行好评。在阅读教学上,他以生本和谐为目标,以文本重组、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构建和谐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2005年,他在国内较  相似文献   

15.
罗庆云 《贵州教育》2010,(13):12-12,14
我作为一名从教十八年的教师,越来越体会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引领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钱入山 《考试周刊》2011,(67):231-232
班主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热爱、尊重学生和对学生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不可或缺——爱而不严则罔,严而不爱则殆。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赞而不吹、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又一途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我们怎样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最佳心理距离呢?教学工作中,教师偏爱、溺爱好生,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强化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和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教师在好生和后进生心中都无法占住应有的位置。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武器,把握好分寸。对好生,…  相似文献   

18.
19.
不明觉厉     
“不明觉厉”(bù míng jué lì),即“虽不明白,但觉厉害”的缩略句式,网络用语。和“人艰不拆”、“喜大普奔”一样,同样是“蜘蛛人”(整天在网络上活动的人)们喜欢的用语方式。  相似文献   

20.
厉≠励     
厉≠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6年第3期22页有这样一段话:希望语文出版社全体人员·再·接·再·励,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多出适合各行各业、多层次读者需要的语文读物和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成语“再接再厉”,如上例所记,很多人都习惯写作“再接再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