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国”和“家”都是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组合成词。独立成词时,“国”指国家,“家”指家庭,组合成“国家”一词时,义偏于“国”。而在古代汉语中,“国”和“家”的含义要复杂得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3.
用“无动于衷”而不用“无动于中”《现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作中。《新华》只收“无动于衷”。《大词典》以“无动于中”为主条。词频统计:无动于衷186,无动于中0。宜以“无动于衷”为规范形式。(参见“热衷”条)用“毋宁”而不用“无宁”《现汉》:“[毋宁]副词,表示‘不如’:这与其说是奇迹,~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作无宁。”《新华》处理同《现汉》。词频统计:毋宁43,无宁0。在“不如”的意思上,“毋宁”与“无宁”为异形词,宜以“毋宁”为规范词形。“无宁”在古汉语中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4.
“中庸”、“中和”,皆为儒家思想精髓,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和追求。“中庸”由孔子首倡,但孔子并未就此进行阐释。历代都有关于这两者的不同阐释,“中和”为“人道”,“中庸”为“天道”,两者共同组成了“道”。“中庸”之“中”为“中和”之意,是将“人道”推及到万物,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5.
“偏旁”与“部首”《康熙字典》曰:偏者,颇也,侧也;中之两旁曰偏。旁者,侧也,非一方也。《辞海》上说:旧称汉字合体字中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湖”宇的“氵”与“胡”,“崮”的“山”与“固”都是偏旁。“氵”和“山”表示意思称形旁...  相似文献   

6.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7.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8.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9.
也谈“”“臣”“易”“”安徽李粹华赵宗祥同志《区别有“”或“臣”、“易”或“”偏旁的字》(见《1995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第47页),从韵母上区别这两组学生经常写错的字,我认为很好,但有疏漏之处。现补充如下:常用的字中,有“”旁的字韵母为“i...  相似文献   

10.
“却”应释为“退”山东省五莲县一中刘鹏翔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别”,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为什么”和“怎么”都可以用来询问原因和目的,但“为什么”的用法相对单一。现代汉语词典中,“为什么”只有一个义项,即询问原因或目的;但“怎么”除了这个义项外还可以用于询问或泛指性质、状况或方式,可以用在否定式中表程度。当“为什么”和“怎么”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我们将“为什么”“怎么”同现的主要用法分为四种。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数形结合,往往考虑的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形”中觅“数”、“数”上构“形”当中,通过相互转化,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函数、向量、集合等等.  相似文献   

13.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14.
“峒”“硖”“孽”三字小考张守基,张崇文1993年,华山管理局决定给华山的主要景点立碑介绍。碑文草就后,约我们前去华山下与碑文作者们一起讨论定稿。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通常写作“千尺”,“百尺峡”、“椽”中的“”、“峡”、“”三字有问题。经过考索,觉...  相似文献   

15.
孙振江 《教师》2010,(32):112-112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中下生”,而每一位教师对于“中下生”都有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处理方法。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四种方法,把它们总结起来分别是“吹”“拉”“谈”“唱”。  相似文献   

16.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巳”“已”“己”是三个常用字,同学们在运用中常犯错,主要原因是对这几个字的音、形、义混淆不清,教学中不妨这样来区别:  相似文献   

18.
《论语·微子》的“荷丈人”中有“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一句。高中语文课本将“为黍”解释为“用黍米做饭”。这种解释虽然能够讲得通,但不符合文言文翻译“信”这一原则(信·达·雅),即不符合古人生活的习惯。因为“饮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设宴待客往往以酒菜为重,“杀鸡”为菜,那么“为黍”自然应该解释为“备酒”较为合适。这种解释可上溯到“黍”的本义,《说文解字》注:“黍可为酒,古从禾从水也。”“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二”中有“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一句,意…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在某单位打工,任务是汇编一本资料性的书。笔者发现不少原稿中有“雄居”一词,如某项产值指标“雄居”全县首位,某种产品产量“雄居”全省第一,逐将“雄居”改成了“雄踞”。不料,修改稿经“把关者”一过目,要将“雄踞”改复原,并以《文摘报》2001年8月23日5版上的“……畅销五洲的《老夫子》在闯入内地图书市场的一年来,一直雄居中国图书排行榜的前列”为例,证明笔者的改稿之误。“居”、“踞”的读音虽相近,但意义实不相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居”有住、住的地方、在、当、积蓄等八义,而“踞…  相似文献   

20.
“成就”应是“成”和“就”竺晖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外读物《文言文选读》第一册节选了邵道元《水经注·江水》中写长江三峡东端情况的几段文章,其中有写黄牛山的句子:“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句中“成就”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