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凡对新闻写作略懂一二者皆知,消息的写作,主要采用叙述手法。但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场合也可运用白描。运用白描手法撰写的消息导语叫描写式导语。那么,有人会问,以叙事为主的消息为什么在适当场合也可采用白描手法呢?笔者以为,这大概基于三点:一是消息的段落需要简短,而白描手法数笔即可勾画出一个场面,一个人物;二是消息的文字以朴素为宜,而白描往往是淡淡一抹;三则消息的内容要求绝对真实,而白描的作用如同一面  相似文献   

2.
过河要架桥     
层次的安排与段落的划分是分不开的。段落是文章、报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又是构成层次的基础。段落划分得适当,层次才能分明,读者看起来才省劲儿、易懂。反之,段落划分不当,必然造成层次不清,读者看了会不知所云。因此,段落的正确划分,是层次井然的前提;层次清晰,又是段落有机结合的结果。上一节已经说过层次的安排,这一节就谈一谈段落的作用与划分。划分段落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承上启下。以郭梅尼《社会主义的乳汁》头  相似文献   

3.
档案著录的内容(二)4、著录格式。它是指条目内各个著录事项的组织、排列顺序及其表示的方法。著录格式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段落式,一种为表格式。段落式又可分为段落式标识符号法和段落式空格法。《档案著录规则》推荐的著录格式为段落式标识符号法。段落式标识符号法,是将全部著录项目划分成几个著录段落,同一著录段落不同项目之间,同一项目内不同小项之间,均有特定的标识符号分隔。  相似文献   

4.
平津战役与辽沈、准海战役相比,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数量虽不是最多的,但它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独特的结束战争的模式,即:北平方式和天津方式。平津战役后,全国大片土地基本上是用这两种方式解放的。湖南、云南、四川、绥远、新疆等地是以北平方式改编军队、和平接管城镇乡村的;上海、太原、广州、兰州等市则采用天津方式全歼守敌。当然弃城逃窜之敌被我围而聚歼者也为数不少。毛泽东在平津战役结束时,为新华社修改了一条消息《北平解放》、一篇述评《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这两篇文章就是集中阐述这两种方式的形成、发展、特征和基本经验的。如果从历史角度观察,这两篇文章具有文献价值。它准确、鲜明、精炼而生动地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这里摘录这两篇文章的部分段落,以供鉴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播好一篇文章有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播好句子,重视播好句子的基本功,这是播好全篇的基础。前些天读了《文心雕龙·章句》,有些启发。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写文章由词连成句子,集结句子才构成段落,段落集成篇。篇所以文采焕发,是因为段落没有毛病,段落所以明朗流畅,是因为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所以清晰美好,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结构形式与结构内容 1新闻结构,包括结构形式和结构内容两层含义。结构形式是指作品的开头、主体、结尾呈现的一种基本框架或段落格式,它表现出不同的文体式样一定有特殊的段落构成。在所有文章结构中,固定的结构形式只适用于少数文体,且最能反映出同一文体有大致相同的不变格式和段落共性。如书信体,开头必有称呼形成独立段落;再如消息,第一段一定是消息导语,尔后是主体或背景;导语、背景和主体共同组成了消息体裁的基本框架格  相似文献   

7.
简约之美     
西方新闻学崇尚简短,力求用最少的文辞表述人、事和物。我国新闻界前辈也曾要求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文短,而又把话说得透彻,说得明白,说得生动,说得有趣,那就堪称奇文、妙文了。宋人陈骙在《文则》中说:“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 美联社最近播发的两则短消息,让我们体会了这简约之美。 其一是5月29日发自北京的消息,题目是《国宝回归激发民族自豪感》。全文中文字数仅270余字,说的是我国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收回三件失却的国宝在京展出的事。消息只用了五句话,分成五个段落,却逐层  相似文献   

8.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现在的消息,一般要求以客观的形式出现,不允许记者在其中发议论或作出主观判断。即使想通过报道事实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的事实来表达倾向。对于报道事件性新闻来说,最常见的消息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是:整条消息根据某一事实的各方面的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将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置于最前面,于是就形成“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就像一座倒置的金字塔。例如下面这条美联社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段落是区别意思的艺术手段。美国新闻记者杰克·海敦曾说过:“好的新闻写作是甘脆而明快的.简短的句子和段落是它的特征.”下面结合分析《波兰排队排队排队,特别是为了买伏特加》这篇专稿,谈谈西方新闻界广泛采用的这种文体. 《波兰排队排队排队,特别是为了买伏特加》克里斯蒂娜的办公室上午7点上班,但商店6点开门。因此这位来自华沙边缘地区的波兰主妇很早就开始了她的一天,为了买面包、黄油和乳酪之类的主食品,排队“可能要10到15分钟”。她还顺便到附近的肉店看看,供应卡使她每月能买大约8磅肉,一半是她称的好一点的肉,象香肠和熏制的什锦冷盘,一半是象做汤的牛肉那样较次的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把消息写得具有群众性、可读性,应着力研究消息的写作技巧问题。消息的写作技巧,主要体现在四种写法上,即巧设悬念、积累兴趣、运用“特写镜头”、讲述故事。下面分別谈谈这四种方法在写消息时如何运用。巧设悬念。消息的导语是记叙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的部分。巧设悬念是为增强消息导语阅读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技巧。其目标应是:一、概括凝炼,要言不烦,准确地反映全篇的关键部分。二、吸引读者卒读全篇。好的导语是尽力抓住新、奇、巧的事实和材料,使它像磁石一样紧紧吸住读者。下面援例予以说明。哈尔滨火车站主楼设计方案完成,两家报纸同时刊发了消息,《黑龙江日报》消息的导语是:“哈尔滨火车站主楼设计方案竞赛,今天在哈尔滨铁路局揭晓:省建筑设计院谭军的设计获一等奖。”《前进列车报》的消息导语是:“候车室两头盖——哈尔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体与发挥喉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新闻写作文体 笔者查阅了一些新闻学辞书。有“新华体”这个词条的不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有此词条。照录如下: 新华体 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外新闻所形成的一种写作体式。关于新华体的特点说法不一,但这一概念在我国新闻界已流行通用。新华体的公认特点是:消息简洁,文字精炼、准确,篇幅短小;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很少空发议论;层次清晰,尽量做到一个事实一段,消息中段落过渡自然;稳健中见权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注重通稿的信誉;善于抓大问题、关键性问题,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题开掘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的名字是美丽、动听而富于诗意的,而现实中的丝绸之路却有着相当一部分段落是风和沙的海洋,其中的许多地方“一年只刮一场风,一刮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再没有比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沙古道”更为荒凉和单调的了,而这些恰恰是《丝绸之路》的表现对象。作为主要编导和摄影的屠国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把新闻的第一段称为导语,即"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①。但在西方,最新导语的概念,有时又包括除新闻第一段落之外的第二段落、第三段落,甚至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西方人认为它们都是导语,而我们把这些段落合起来称为"复合导语"。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一、多段体──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新闻报道中。在当代各国媒介中,记者们在消息、通讯──尤其是消息的写作方法方面,普遍、大量地采用的结构样式是:由多个小段落组成一条消息。据笔者对《参考消息》载文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新闻为上述多段体结构。例一:题:埃菲社评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文:中国用了数IO亿美元的钱来修住高速公路,这在一个共产党国家来说,只有南斯拉夫有此先例,然而.现在使用高速公路的人却是很少。将近3000公里的高速公路.是用了不到10年时间建成的,但是.大部分公共汽车特别是大卡车,仍在使用老的公路…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苜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原因是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1998年第10期上有一篇文章:《消息唱主角,还是新闻唱主角?》作者的结论是报纸是新闻唱主角,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消息唱主角。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众所周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了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以至于新闻图片和新闻...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新闻”是报刊上经常采用的新闻消息类体裁的一种,其突出特点是“短”,适合于报道动态性新闻。一、外在写作形式:“一句话新闻”的外在写作形式主要掌握三点即可。一是无标题,二是字数不超过100字,三是段落中不出现句号。二、内容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生动的消息离不开生动的语言,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消息写作中,选择动词是值得格外花一番功夫的。西方有的记者说:应像寻找情人那样去寻找动词。一组甚至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动词,往往能使一篇消息增色,甚至成为这则消息的传神之笔。多数消息写的是刚刚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动词的动态性能增加其形象性和现场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请看1984年8月8日《羊城晚报》上一则消息的开头两段: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6日的《文艺报》发布了一条消息,题目是“一本研究裸体艺术的专著成了畅销书”,消息的导语写到:最近,在城市文化人居住、工作、往来较为集中的地区,书店和书摊摆上了一本装帧精美的畅销书:《裸体艺术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20.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2005年3月9日第A34版(“广州新闻·重点”)由两则消息构成,分别题为《孕妇天台坠楼老公搓麻正欢》和《发廊女惨遭割喉丧命》(下面分别简称《孕妇》和《发廊女》)。它们都是负面的社会新闻,均发生在3月7日晚。两则消息的主要新闻事实分别是:一怀胎七月的孕妇从九楼楼顶天台坠落身亡,其时,丈夫却正在家里搓麻将;一发廊女随一男子上楼,几十分钟后,该女子倒在发廊门口,被割喉而亡。在版面编排上,两则消息分别占据了该版上半版和下半版。编辑为它们各配发了一幅图片——“事发现场模拟图”。其中,《孕妇》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