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阳白发人》是白居易写的一篇政治讽喻诗。《行宫》是元稹写的同题五言绝句。《上阳白发人》详尽具体,如话家常,妇孺皆懂;《行宫》寥寥数语,惜墨如金,以少总多,含蓄雅致。《上阳白发人》268字,《行宫》仅20字,寥寥数语,也可曲尽其妙。白居易选择了一位有代表性的宫女作为描写对象。诗人略去了她的过去,极力渲染她的老年悲惨生活,通过"那一个"集中反映"后宫佳丽三千人"的  相似文献   

2.
<正>同题诗《上阳白发人》和《行宫》在叙事艺术上有很大差异。前诗擅长渲染,叙事详尽可感,诗中人物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后诗叙事惜墨如金,以少总多,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天宝时,皇帝穷奢极欲,除皇宫外,还大肆修建行宫。不久便被弃置,而宫人常年枯守,终至白发苍苍,青春虚度。《上阳白发人》是白居易因此而写的政治讽喻诗。《行宫》是元稹写的同题五言绝句。《上阳白发人》序:"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  相似文献   

3.
一写人物诗不自白居易开始,但白居易写了很多人物诗,其内容之丰富,是古代诗人中少有的。这里不准备谈他有名的《琵琶行》、《长恨歌》叙事抒情的人物诗,也不准备谈新颖别致的《有木诗八章》、《李都尉古剑》等托物寄情的讽人诗;只是摘取其塑造老人形象的《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不致乐仕》、《江南遇天宝乐叟》等篇来谈谈其人物的典型性。并借以讨论所谓“白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辞源》对“时世妆”一词的解释是:“时世妆,妇女的入时装饰。唐白居易《长庆集》三《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又卷四有《时世妆》诗”。经考,这种解释遗漏了另一个义项,且例证二有误。时世,最早见于《荀子·尧问》:“时世不同,誉何由生”,是时代的意思。时世妆即指某一时代流行的妇女的装饰或妆束。张美蓉《唐代妇女的“时世妆”》一文(载  相似文献   

5.
·【爱情怨女诗简介】爱情诗:自《诗经》以来,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等内容的诗歌;宫怨诗多是描写帝王后宫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生存困境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可以说是孔子对诗歌特性的简明概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理解为广义的艺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怨”列为诗歌的四大作用之一。《诗序》说,“乱世之音怨以怒”,指出了“怨”诗是对乱世而发。《诗序》的首句可信者较多,其中指明风雅为怨刺诗者凡一百二十四篇。这说明《诗序》的作者很重视怨刺诗的作用。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所说的圣贤发愤之作,显然是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是一个卓有贡献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他热诚关心人民疾苦,直言敢谏,政治上提出“节用爱民、止狱措刑、轻税敛、但兵革”等一系列改革意见。思想上,反对苛捐赋税,揭露统治者荒建无度的生活,宣扬爱国主义,同情妇女并关心其命运。与其相关,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认为要使作品取得“惩劝善恶的社会效果,诗歌创作须著减去伪”,强调“风雅美刺”精神,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他创作才借出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尤以讽喻诗为最,《上阳白发人》便是其…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讽刺锋芒,最初本就是指向君王、皇上的。孔安国解释孔子的“诗可以怨”,曰“怨刺上政”(《论语注疏·阳货》);《毛诗序》阐释“风”的含义,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唐孔颖达也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之词”(《毛诗正义·邶风·击鼓》)。这个“上”字,即指君王、皇上。验诸《诗经》,也可看出其政治讽刺诗的锋芒大都是指向周厉王、周幽王等昏庸之君的,如《大雅》中的《桑柔》、《板》、《荡》,《小雅》中的《正月》、《雨无正》等。汉儒论诗,好言“美刺”,所谓“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  相似文献   

10.
在白居易诗歌研究中,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叙事名篇,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等,前人及今天学者已分别作了大量论述。然而至今尚未有人把白居易叙事诗专门作为一类,沿流溯源、综观全局,研究它们与以前叙事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崔颢诗歌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颢是盛唐时名诗人,其在言情,边塞,写景等题材方面都有脍灸人口的名篇佳作传世,然其诗却未能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如人们多肯定其边塞,写景诗,而对其写女子,情受的诗颇有微辞,殷Fang,李邕等人就曾有对其“轻薄”,“无礼”的无端指责,实际上崔颢此类诗篇不仅言情纯正雅洁,而且寄恨遥深,含蕴丰富,艺术上多见创新之处。《卢姬篇》,《邯郸宫人怨》更是在主旨,题材,结构,叙事,语言,表现诸方面给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诗以巨大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元代白朴根据它提供的简单情节敷演成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悲剧之一,影响甚广。但是,白居易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诗的“作者一方面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对自由婚姻加以劝阻;而在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中,对受迫害的天真少女又寄予同情。”霍松林著《白居易诗译析》说:“在客观上,这首诗是有暴露封建  相似文献   

13.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15.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一句。对于“怨女”之“怨”的意思很多选本上并未注释,但实际上对其理解却存在争议。章太炎先生认为是“蕴积、蓄积”之义,郭在贻先生认为“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那么,哪种解释更为妥帖呢?  相似文献   

16.
"怨旷"最早见于《毛诗诂训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怨女"之"怨"本是"蕴"的借字,"怨女"指蕴积之女;"旷夫"指无妻之夫,"旷"义为"空",为"无"。大约从汉代开始,"怨女"、"旷夫"与"怨旷"由词组凝固为词。同时,由于"怨女"与"旷夫"经常对用,"怨旷"经常连用,义相渗透,故"怨"亦有"旷"义。《汉语大词典》"怨1:7·别离"为虚假义项,应该取消。"怨旷"条的第一义项"长期别离"释义有误,"怨妇"之"怨"也不能理解为"别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诗教的功能,应当抓住孔子的《诗》论。整体地全面地剖析孔子的诗教理论,是揭示中国诗教功能的关键。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就是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这一诗教学说有三层意思:一层是兴、观、群、怨,这是论述诗教的心理功能:诵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人的观察力(分析力)、促进人  相似文献   

18.
离愁别怨压莺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则有戏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是诗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长亭送别》一折,“别怨”二字则是戏眼。  相似文献   

19.
余丽 《现代语文》2009,(6):27-28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在他的的诗歌当中,宫怨诗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些作品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反映宫女身居禁宫不得君王宠幸和青春被埋没的悲哀;二描写宫女悲惨的结局,并借以抒发诗人自己的不遇之音:三抨击极不人道的宫女制度和奉陵制度。他的宫怨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思想深刻。  相似文献   

20.
牛艳 《学语文》2009,(2):56-56
《文心雕龙》中有许多理论对中学写作教学有启示。启示之一:中学写作教学不能把目的放在应付考试上,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写作是自己表达情志。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的一种手段。儒家经典《论语》这样说道:“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阳货》)。阐明儒家文学观的《毛诗序》也指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秉承先志,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指出。人禀七性,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