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涉及到“典妻”题材并且影响较大的小说有3篇。因为它们同处于百年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其主题就具有一种延承性和共同色调;又因为它们创作于不同时期,其主题就受到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别于他时代的额特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力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生活环境艰苦、教师权利较少、社会地位较低及教师考核评价不足,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本文通过对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提出如下策略:奉献精神与工资待遇并重,赋权增能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改变评价方式形成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基于政治、地理及经济等因素,加之世界经济危机风暴的冲击,粤港两地走私现象日趋猖獗。这不但严重影响了粤港间的正常贸易活动,也造成国货滞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被称为"中国第一乱世佳人"的赛金花留给人们众多的谜团。有人挺,大唱赞歌,甚至树碑立传;有人贬,破口大骂,甚至造谣诋毁;有人怀疑,提出诸多问题,发人深思;有人同情,抛洒眼泪,募集钱物等等,形成了文艺界、史学界、新闻界赛金花热的特殊文化景观。20世纪30年代,救亡背景下的文化内转、民族精神的回归、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思考以及现实斗争的迫切要求等因素共同作用,使长期被冷落的赛金花成为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说“农”     
吴慧 《天中学刊》2014,(5):66-6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先民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也创造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不仅出土的地下文物给我们留下了农业发展的实物证据,古文字也以其独特的构形铭刻着它们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功绩。"农"字的古文字构形,正记录了农业和蚌壳、时辰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其意义的分化与演变,也反映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已成为农村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学校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农村家庭教育的离农期望、社区和社会大众媒体的离农影响也是农村学生离农现象不可忽视的原因。为此,应充分挖掘农村隐性的课程资源;培养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农村教师;为农民探索致富之路,转变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规范大众媒体的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7.
王永剑 《文教资料》2011,(36):77-80
人们把何其芳进入延安后“思想进步,创作退步”的现象称为“何其芳现象”。“何其芳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客观因素促使下形成的。本文主要从时代环境的促使、作家本人的自我角色认定、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思潮和文艺政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何其芳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涉及到“典妻”题材并且影响较大的小说有3篇。因为它们同处于百年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其主题就具有一种延承性和共同色调;又因为它们创作于不同时期,其主题就受到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别于他时代的额特质。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安化,这一以盛产茶叶而闻名的地方的茶农,倍受商业资本家的茶号(或茶庄、或茶叶公司)的盘剥,盘剥手段之毒辣,骇人听闻: ①茶号收茶,有明七六暗九扣之陋规。明七六者,即毛茶一百斤折算七十六斤兑钱。其理由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了限制关内人口入境的政策,关内移民出关受阻,人口数量骤减,至1937年达到了最低点,正常的人口流动被迫中断。这一时期移民的数量、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分布、居留年限、迁移过程等方面与1931年之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30年代的移民运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其发展随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玉安 《甘肃教育》2008,(24):16-16
《小学管理规程》规定:“小学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学班级以不超过45人为宜。”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很多学生纷纷进城读书,使得城市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样形成了城市学校的“大班额”现象。下面笔者就形成“大班额”现象的原因、带来的问题、建议与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     
《海外英语》2012,(11):27-27
20世纪30年代,世界笼罩在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当中。但在文化、电影等领域也出现了许多重要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创作,它们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其中,会议现象在这批创作中多有出现。它是党解放农民的有效途径,其不同形式及作用蕴含了深层的政治寓意,同时也不失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后人所称道的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有其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教授治校”为例,教授会与评议会是其基础性组织。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过程中,“教授治校”制度的成立和“教授治校”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思潮引领、组织基础与人员支持。特别是留美“少壮派”作为中坚力量,在教授会与评议会成立过程与早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教授会与评议会代表着清华教师群体,在维护教师权益、践行“教授治校”过程中发挥了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作用。以教授会与评议会为基础的教授治校制度,深深影响了清华二三十年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声乐表演中歌者发挥失常的情况屡有发生,这种现象即“克拉克现象”。文章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它的形成原因,并对它的解决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里存的一种“急功近利”式厌学现象,与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相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宜之计”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同各级领导干部不无关系,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败行为,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从端正党风政风的高度,坚决反对和罅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坚持和实行依法统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自杀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女性自杀问题尤为突出。从《申报》所载的相关情况来看,上海女性自杀现象呈现以下特点:自杀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以年轻女性为主;外地多过本地;以服毒为常见方式。究其原因,家庭及婚恋矛盾成为激发女性自杀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