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运动项目,运动员按不同体重级别参加比赛(柔道、摔跤、举重、拳击、赛艇轻量级等),为了参加低一级别的比赛,运动员需在平时训练中控制体重或在赛前减轻体重;另一些运动项目(体操、花样游泳、跳水、长跑等),运动员为了完成复杂的高难度动作、获得单位体重的最大肌肉比、减少运动中的耗氧量和耗能量,需长期控制体重或间隙地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2.
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凡是为了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改进提高和熟练抓举、挺举两项竞赛的训练,称之举重技术训练。在举重技术训练中,往往是由教练员先示范,后讲解向运动员输送信息。运动员用听觉、视觉、接受教练员的信息,用自己完成的动作应答教练员。教练员再注意根据运动员做动作的反馈,作出评价。如果运动员完成动作做得不好时,教练员又重复自己指示、并作必要的示范。如果运动员完成动作正确时,教练员就用“好”字来给予肯定。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竞技体育中,体操和跳水运动员,需要进行高难度的动作并保持体型美观;举重和摔跤等按体重分级比赛的运动员,对体重则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对于上述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经常需要施行控制体重或者减轻体重的措施。目前,较为理想的减轻体重的方法就是控制饮食。运动员的饮食问题,是营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运动医学的一  相似文献   

5.
举重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比赛项目。但良好的技术也是关系比赛成败的重要因素。而规范、标准的技术动作,又是靠正确的训练方法来获得。因此,正确的训练方法又是举重运动员掌握良好的技术动作的保障。在举重训练中,一般采用的是"动力训练法",所谓"动力训练法",  相似文献   

6.
亚运之最     
.身材最高的选手:朝鲜男子盗球运动员中锋李明勋,身高2米32。.体重最重的选手:中国男子举重运动员才力,体重159公斤。.年龄最大的选手:澳门男子射击运动员多·纳西门多·门德斯·马里奥·法蒂马,年龄为67岁。.年龄最大的裁判员:菲律宾的田径仲裁费尔南多·鲍迪斯塔,今年82岁。亚运之最@刘刃~~  相似文献   

7.
抓举是个连续不断将杠铃从举重台上提拉到两臂在头顶上伸直的快速动作,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比较高。如何使一些从未练过举重的新手,尽快地掌握好抓举技术,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学习抓举的完整技术,先从学习七个分解动作开始。正确、完整的抓举技术比较复杂,对于一个从未练过举重的新运动员来讲,要一下学会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C·托普罗夫成为一名最出色的世界纪录创造者。他创造了60公斤级挺举180公斤的纪录。在世界举坛第一个举起三倍于自身体重的人。举重运动员的纪录在持续递增,目前还很难论断它的极限。 促进提高举重运动成绩的主要原因有下列五个方面: 一、优秀举重运动员取得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的胜利而感到十分荣誉。许多国家选手在这些大型国际盛会中世界纪录冲击往往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改进举重动作技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对成绩至关重要。教练员在训练课上大量的工作,就是帮助运动员改进动作技术,它是学习、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全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对改进举重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身高、体重、身体形态、遗传因素等八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举重运动员的选材问题。着重论述了怎样的身体形态结构有利于举重运动成绩的提高和选材时对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包括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方面。举重的专项素质是力量和速度,也就是爆发力,从举重的竞赛动作抓举和挺举这两项来看,都是要求爆发力很强;一般身体素质则是灵巧、柔韧和耐力等。  相似文献   

12.
举重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比赛项目。但良好的技术也是关系比赛成败的重要因素。而规范、标准的技术动作,又是靠正确的训练方法来获得。因此,正确的训练方法又是举重运动员掌握良好的技术动作的保障。在举重训练中,一般采用的是"动力训练法",所谓"动力训练法",就是人体肌肉工作时所产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举重成绩将产生什么变化?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使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年龄、体重变化与举重成绩的关系调整好,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调研重点,对山东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进行调研.研究表明: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大、中、小级别在赛前抓举训练强度上具有相似性,除第四周外,最高强度不低于95%,强度组数距比赛日越近,试举的强度与组教下减越明显;赛前挺举强度在95%以内;中、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耐强度优于大级别,耐强度组数也优于大级别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的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和下蹲翻进行运动学比较分析,并对其力量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此外,运用逆向动力学对两种技术动作的主要关节的净力矩进行了分析,为更深刻地理解抓举和下蹲翻动作的差异和力量特点提供参考的依据。本文研究对象是:参加2003年4月在河南平顶山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10名运动员。结论:本研究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举重的抓举和下蹲翻技术动作,在动作的结构、力量的特点以及关节受力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更深一步地了解其动作的结构和力量的特…  相似文献   

16.
在举重历史上,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运动员曾多次打破挺举世界纪录。然而在近年来的以举重比赛中,我国举重运动员失误较多。调查结果表明:在举重竞赛中,极为突出的问题是上挺动作成功率偏低。笔者对1986—1989年全国业余体校举重分龄赛13—15岁年龄组1086人,进行现场观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本人多年实际训练对举重运动员上挺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继而正确合理掌握上挺技术的要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海燕 《精武》2012,(25):17-17,19
本文根据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动作的对比,进行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优势,为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高日常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从整个抓举过程来看,优秀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要比一般运动员准确的多,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阻力臂,通过每一个动作的扎实完成,保证整个抓举动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发力阶段等动肌力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与等动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时的等动肌力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抓举发力阶段,提肘动作发生在伸髋结束时,不同关节等动肌力的比值反映了举重发力动作的先后顺序;抓举与挺举上挺发力阶段的最大相关速度与上肢等动测试的峰力矩,平均功率相关指标有显著性相关,而最大速度与等动测试的峰力矩、平均功率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优秀举重运动员大幅度降低体重导致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后的能力恢复训练的个案进行研究,探索大幅度降低体重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和能力恢复期运动员机体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长期跟踪测试优秀举重运动员降体重后的体重控制与运动能力恢复期间的身体成分、血象(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等)、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皮质醇等指标的变化及营养情况调查.结果:运动员体重在降体重后控制良好,运动能力逐步恢复,血清睾酮持续低下.结论:大幅度持续降体重将导致运动能力和血清睾酮大幅度下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随着能力恢复训练的进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逐渐上升,但并未完全恢复;降体重造成的HB等氧运系统指标下降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营养和训练手段的调节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