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直接投资为主.其突出特点是:它长期靠政府推动,属于国家行为;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与贸易、援助相辅相成.到90年代初,中国对非投资已经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加快了对非投资的步伐.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对象国数量由少到多、投资规模由小到大、投资领域由窄到宽,投资主体也呈多元化,初步形成了对非投资的格局.中国对非投资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主要投资领域及其目标市场比较集中、投资效益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54):169-170
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是"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选择走出国门投资办厂,而非洲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空间大,是当前最热的投资地区之一。我国这几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呈递增趋势,投资覆盖率高,双方接触日益频繁,合作也越来越深化,中国和非洲国家及地区的合作无疑有着巨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本文结合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并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区域分布广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通过借鉴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2年中国对非洲39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引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促进了中非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加,随着加入WTO后更多海外市场放开了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适应跨国需要。将邓宁的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讨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规模偏小;海外直接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但国有企业仍居主导地位;投资行业多样化,但以贸易性企业及资源开发和加工企业为主;投资地区虽向多元化发展,但仍相对集中;海外企业组织结构多样化,以合资和新建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供应问题随之凸显.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成为了中国能源类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首先对我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我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及区位选择上,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割裂开来单独分析。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进行产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宏观影响因素和行业影响因素;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不同市场,中国应结合其不同区位特点和中国行业实际,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做出合理的产业选择。同时,我国不同的产业部门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跨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运作,至201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达878亿美元,是2002年22倍,并跃居全球排名的第六位。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项目占中国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中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最重要的战略方式。但在这样繁荣的的中国海外投资的大潮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政府的干预在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角色。相对于中国国有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在资源、能力和优惠政策等方面都是匮乏的。但是随着制度干预的水平下降和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地位的上升,在未来几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海外农业投资可以解决我国农业加工企业原料不足问题,充分利用国外土地和当地劳动力资源,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农业投资周期长,容易受到地域、气候、环境和东道国的政治因素影响,因此,海外农业投资保险是防范和化解我国海外农业投资政治风险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特设或指定的保险机构对本国海外农业投资者面临的政治风险直接保险,一旦发生政治风险,即由保险机构代替投资者地位行使代位求偿权,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主要运用世界银行——公司数据库和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2005中国项目数据,分析了中国大陆对外直接投资(简称外投)的动机和发展趋势,并运用案例对其加以说明。文章得出,中国大型或中小型跨国企业为拓展海外市场份额进行大量的外投,大型跨国企业偏向投资于欧洲和美洲,便于技术转移,加快进入其市场,而中小型跨国企业的跨国度赶超大型跨国企业,其外投区域集中在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东道国与我国的贸易关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应选择东南亚地区,发达国家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及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1):43-48
CAREC机制是中国参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中国同CAREC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合作日益密切。借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以及《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重点分析中国对CAREC成员国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以及CAREC成员国吸引外资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CAREC成员国的投资流量和存量不断增加;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直接投资企业数主要分布在蒙古、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同时,CAREC成员国也在改变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为此,中国要进一步加大对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实现投资结构多元化、获取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减少投资风险使中国更好的参与CAREC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海外移民已经成为了本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其中投资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投资移民群体赋予了海外移民新的特点,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基于人口迁徙的推拉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分析与比较来探讨此次投资移民潮的成因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这对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有限,达不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目的。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四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国内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坚持“走出去战略”;在投资区域选择上,应根据本身实力及东道国投资环境,适时选择不同国家进行投资,以确保投资成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海外公司应该实行当地化经营策略;政府应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有实力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自1979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区位、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等方面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东欧作为中国贸易进入欧洲西部市场的大门,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基于2005—2018年中国对中东欧16国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数据,从投机动机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东欧的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呈显著促进作用。从不同动机看,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投资对出口贸易显著促进,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重要投资动机,而资源寻求型和创新寻求型投资未呈现显著的出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RCEP国家的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中国对RCEP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腐败控制度及民主自由度是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东道国的政府效率是阻碍投资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监管质量对投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中国对RCEP国家的投资效率较低,且呈现较大的国别差异。中国对RCEP国家的投资潜力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中国应以RCEP协定正式签署为契机,客观评估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积极拓展RCEP国家市场,不断优化投资区位与产业布局,积极开展文化融合,充分挖掘RCEP国家的投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陈健 《教育》2013,(14):6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为招募海外志愿者而举办非洲文化交流会现场。据了解,此次招募的海外志愿者,将于暑假期间赴非4周至6周,主要为教授非洲的中小学生短期学习中文,同时还有一些防治艾滋病宣传等任务。图为一名中国学生正接受非洲朋友在脸上彩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镇规模呈现了扩张态势,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所以中国应效仿日本与韩国积极开展海外的耕地投资.从人口膨胀与粮食需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外汇储备与对外投资等角度,分析中国发展海外耕地投资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潜在威胁,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发展海外耕地投资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综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各理论观点的同时,对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按不同行业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中国对待对外直接投资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