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冯连世 《体育科学》2005,25(11):F0002-F0002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高原训练本身也存在不利于恢复、难以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等至今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的营养问题,有与平原训练的要求一致之处。但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训练,受到缺氧和运动负荷的双重刺激,由此而引起运动员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能供给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原上训练能量的消耗加大,再加上机体本身的消化能力削弱,在平原上的能量供需之间的矛盾更显得突出,因此,如何来合理的安排高原环境条件下的饮食,以确保其高原的合理营养供给问题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在我国田径项目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必修课”高原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吸氧量和血色素浓度提高,增强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方法的建立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实质就是利用高原缺氧环境加强运动员某些方面的生理机能,为运动能力的提高奠定生物学基础。目前,高原训练作为提高田径耐力项目运功能力的重要辅助训练手段,得到国内外体育训练工作者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6.
分析高原训练时血液机能、呼吸机能、循环机能、骨骼肌等特点,表明高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提高,血液中天然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肺通气量增加,增进有氧工作能力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玲 《体育科学》2004,24(8):53-55
近年来,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已经应用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比赛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部分研究进展,包括对世居高原运动员机能特殊性的概况,并着重论述了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及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以此为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的高原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好多年了,近些年国家长跑队和各省市的中长跑队伍继续着高原训练的历史。众所周知高原训练有助于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奔跑能力,通过高原训练提高训练难度,利用高原缺氧的环境来达到生理内部负荷的改变,从而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再通过平原训练的过渡,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专项跑的能力,进而提高专项成绩,这是高原训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过程中的运动员营养与补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连世  田文秀 《体育科学》2002,22(4):112-114,F003
高原训练时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有其特殊性。在高原训练期间,三大营养素在运动员膳食结构中的供能比例应为碳水化合物占60~65%;蛋白质占13~15%;脂肪占20~30%,同时,也应适当的补充糖、水、铁、维生素等营养素,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营养保健品,抗氧化剂,以及红景天等中药的应用,有利于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  相似文献   

11.
孟志军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10,31(4):75-78,93
高原和低氧训练已成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氧运输和摄取能力。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训练中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在高原训练时间长短以及高原和低氧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异同等方面还没有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完进展加以综述,以便对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规律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特殊的环境会对机体产生缺氧的刺激,这对耐力项目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然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求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应该针对性的补充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一些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13.
高原适应和高原训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关于高原训练和高原适应的有关文献,认为高原训练并不象人们期望的那样,总能给运动成绩的提高带来好处,操作不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有关高原训练的运动营养补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高特殊的环境会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这对许多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高原环境对高原训练的运动员热能和营养的补充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应该针对性地补糖、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一些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15.
高原结合低氧训练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是传统高原训练新发展,拓展了高原和低氧训练的效益和功能,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而这种新训练方法中有效的科研监控内容和方法将是训练是否达到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海游泳队10名优秀运动员2007—2008年期间3次高原结合低氧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科研监控,并对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基本建立了游泳项目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这将为该训练方法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理论诸方面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可划分为适应训练、系统训练、结束前训练三个阶段,持续4-6周较为普遍和适宜。1600m-2400m为适宜高度,1800m-2300m为最佳高原训练高度。下山参赛可形成两个竞技高峰,训练安排的好,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血容量对运动训练及高原应激的调节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综述了血容量在运动训练及高原应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对有氧能力的影响,希望能为在运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等常规指标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指导训练时,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分析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在分子学上的生理机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介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原训练中的主要生理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VEGF与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及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以促进今后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过程中VEGF分泌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血管系统在高原训练过程中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赛艇运动高原和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耐力项目,赛艇运动也因合理地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综合各家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居高原运动员有较好的耐缺氧能力,为探讨他们上到更高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对13名世居昆明(1890m)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到更高海拔地香格里拉(3200m)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训练安排、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以评价训练效果。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更高高原训练的安排基本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一致;更高海拔训练时,在合理的训练安排下,运动员的尿常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等指标随训练负荷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和血清睾酮水平先升后降,训练后较之前有上升,白细胞趋于下降,可能是高原缺氧和训练安排的综合影响造成。结论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已经适应高原环境,上更高海拔训练是承受更大缺氧刺激,提高机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方法;经过多次更高海拔的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缺氧适应会逐渐提高。建议以后的实践中大胆增加运动负荷,以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