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刚 《海外英语》2011,(15):286-287
该文在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也"字用法总结的基础上,将其四类用法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性用法,一类为主观性用法;在认为"也"表示两者类同的语义基础上又进一步从"也"的主观性与句重音的关系、"也"委婉语气功能的内在动因、类同与甚至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也"的主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洋 《现代语文》2008,(3):65-66
本文描写了重庆方言中的助词"来"的语法特征,并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标注为来、来.文中分别探讨了来、来的意义和用法,并对二者作了详细的比较,说明了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山西武乡方言中"老-"类与"表-"类这两组有密切联系的亲属词群成员众多,它们都表示远亲属关系.它们在数量上和用法上的特点受宗族观念和长幼之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语用方面的归并和区分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柴萌 《海外英语》2011,(13):360-361
Try作为一个常见的实意动词,其"try+and+do"的用法往往被当成冷僻用法或不够"正规"的用法而鲜少介绍。对此,不少外国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否定论","文体论"和"含义论"三类观点。通过借助COCA这一具有美语使用普遍代表性的语料库所进行的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在外语课堂或者正式语法或写作教材中鲜少提及的搭配用法,tryand确实如try的其他两类我们更为熟知的用法一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灵活运用,但受到相应的句型限制。  相似文献   

5.
类指是指借助使用冠词(或不用冠词)将具有共同性质或典型特征的人或事物形成一个类别。不定冠词、定冠词或不用冠词(即零冠词)均可用来表示事物的类别,这就是冠词的类指用法。冠词的类指用法可分以下几种:1.用"不定冠词+单数名词"表示类指。这种用法是侧重于将该类别中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儿"做名词后缀和动词后缀的两种用法。"-儿"是语素,应该区分构词和构形的两类"-儿"。  相似文献   

7.
反身代词"自己"表强调时,一般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是某人亲自而不是别人发出"。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发现反身代词"自己"表强调时,有几种延伸意义,并将其归为两大类:指代"生命体"时的强调;指代"非生命体"时的强调。其中,第一类又分三种情况。另外发现,反身代词"自己"的强调用法会存在两种意义的同时交叉出现,不应把反身代词"自己"的强调用法绝对为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卢平 《现代语文》2009,(7):40-42
古汉语中的两个词"然"和"后"逐渐融合为一个词"然后",沿用至今,其用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对"然后"在现代汉语里的新用法加以分析,将有利于语言规范化,增强语言功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的非精确用法是一种很普遍的语用含糊现象. "约略"和"夸张"是使用数字非精确用法时常用的两种语用策略.使用数字的非精确用法体现了说话人的不同意图.在一些语境中,合理使用数字的非精确用法有助于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all"与"都"     
文章通过对"ALL"与"都"在词性、词义、语法功能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这两个词在互译时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这为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对于"都"字的用法使用有偏误的外国学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讨论称谓词前加人称代词这一语言现象,具体以"家""舍"类词语为例。文章认为"家、舍"类称谓词前可加第一人称代词"我",构成语义上的复指关系。"我+称谓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法,与常见用法有别,明清时期常见。  相似文献   

12.
"咱/咱们"是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本文通过对现代典范白话文著作中"咱/咱们"用法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从语言标记理论的角度将其用法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所具有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咱"指称自己时最为普遍,乃其无标记用法,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有标记用法分别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 "咱们"的无标记用法是用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其他的用法像指示说话人及其伴随方、说话人自己或者听话者为其有标记用法."咱/咱们"除了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外,还有语用移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X屏"类词语本是名词性词语,但随着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黑屏""白屏""蓝屏""花屏"还发展出了一些动词性的用法.本文从动词的特性和动态单音节颜色形容词的角度出发,对"黑屏""白屏""蓝屏""花屏"的动词性用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角度分析了其动词性用法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益""指涉"和"相与"三个关系子系统等等。我们对比"挨"各个用法的语义功能和出现的句法环境与条件,分析"挨"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以及演变源头动词"挨"在语义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挨"在虚化过程中的语音渐变规律和音变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花 《文教资料》2008,(33):48-49
对于<诗经·大雅·荡>"而秉义类,强御多怼"之"义类"二字,学界多以"善"、"美"、"好"相释.然而,若考之于诗旨、句意以及古籍中"义"、"类"的用法就会发现"义"还有"邪僻"之意,"类"有"戾,曲"之意.将"而秉义类"之"义类"解作"邪恶",方才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6.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字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其词性和用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词性言,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就用法言,"用"为动词时有"使用"义,"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用"为连词时主要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学生难掌握,难就难在这种时态既涉及过去,又联系现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清二个问题.一、"已完成"与"未完成"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已完成"与"未完成".分别用于"结束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但某些动词具有两重性,两种用法均可."已完成"用法指动作或过程发生在过去,到现在已经完成,其影响和结果还存在;可与already, recently, yet, just, before, ever, never等副词连用.例  相似文献   

18.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19.
偶然看到"最近报纸上的文字真难读啊"这个句子的日语译文有两种说法:"最近、新聞の文字が読みにくいですね"和"最近、新聞の文字が読みづらいですね"。这两种译法是否合适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弄清にくい和づらい的含义和用法区别。而且进一步考虑的话,就会发现还有类似说法,如"がたい"。这无疑增加了理解和把握这组类义表现的难度。所以以此为契机来分析"にくい、づらい和がたい"这三个词的含义特征和用法区别。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前人对现代汉语词缀"们"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并展开讨论了"们"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即"N们"表示的是由多数界限分明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此整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们"前不可计量和"们"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计量的原因.全面地指出了"N们"在指称方面的特点: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N们"在指称上的特点"定指为主"和"有指为主"均是由"们"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决定的,即使是辅助性的类指也是由"们"的整体多数义决定的,而特殊的归属性用法中也反映了"们"的整体多数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