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但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提出借助地方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地域"辐射"作用,帮助当地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育,节约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始终是中日两国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热点.文章探究了日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装备环境建设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了日本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背景,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分为萌芽期、定型期、发展期和变革期.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2020年开始的变革期中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和现状,探究了信息化装备环境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是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四方面展开。为了研究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笔者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对五省二市(以下分别简称为A、B、C,D、E省和F、G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许多中小学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难,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结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着重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教师培训必然要走向与信息化融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存在的瓶颈,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英国的信息化教育实施较早,在这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本文在分析总结英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以期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介绍了俄罗斯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基本设施建设和应用情况,总结了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启示,希望对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互操作实践需求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标准化及互操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开展数据规划、标准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结合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需求,介绍了北京市"中小学应用互操作框架",阐述了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基于标准促进互操作、推进数据整合与应用的发展现状.冀以期望引起大家对这一领域的实践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向着信息化的道路迈进。一方面,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前些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和二元教育结构体制的存在,造成了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并根据探讨结果给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向着信息化的道路迈进。一方面,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前些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和二元教育结构体制的存在,造成了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并根据探讨结果给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应信息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改变教育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状态。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相对于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巨大。巨大的投入带来的效益如何?如何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取得的因素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仇忠海 《上海教育》2010,(17):71-72
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领域里,数字化校园建设已不再是陌生的话题。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推出之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我国各地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逐年加大,校园网、区域教育城域网建成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国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教育的信息化也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透析教育信息化冲击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探究和完善,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并且信息化已经逐渐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学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重点问题。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着手,探究信息化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国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教育的信息化也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透析教育信息化冲击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探究和完善,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探索,应用引领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在教育部提出的"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要求下,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小学构建以应用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和提升全民教育的起始环节.我国中部地区是教育大省聚集,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成为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洛阳市作为中部典型的副中心城市,近年来正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文以洛阳市中小学为实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调研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其在基础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及教育信息化保障措施等方面发展情况,旨在理清我国中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洛阳市中小学数量较多的3个区(县)教育信息化调查结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以此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整理最新文献,主要对2003-2006年间南非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环境及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剖析,从发展空间、推动力量、优势远程教育环境和"Thutong"资源建设方面分析南非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有利因素,并简单介绍了南非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典型案例-EDN项目,旨在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开始计划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0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又以很大力度和上百亿元的投入,开始实施面向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  相似文献   

20.
2l世纪,我们已身处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学会利用信息已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生产力相对不发达。教育的先导性告诉我们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只有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口资源。本旨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