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秋》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秋"这一人文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的情感。 教学设计:话中秋-颂中秋-唱中秋-演中秋四大环节,以综合艺术贯穿其中。 教学难点:艺术与人文的渗透 教学过程: 导语: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我给大家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看图并猜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屏幕打出《中秋月夜图》)学生答:中秋节。老师:对,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沐浴着明月温柔的银辉,品尝着象征团圆的月饼,还会讲讲中秋节来历的故事。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谁来给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2.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晋书·袁宏传》中有“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代,中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中秋习俗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上升为与春节、端午齐名的民俗大节。  相似文献   

4.
中秋之夜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去年的中秋之夜还历历在目,爸爸的那席话仍在耳畔回响。 去年八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团圆节。夜晚灯火通明,火树银花.天空中礼花绽放。五彩缤纷。鞭炮声不绝于耳.团圆的笑声此起彼伏。中秋的夜晚是美丽的.中秋的人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相似文献   

5.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  相似文献   

6.
“八月中秋月正圆,平分秋色一轮满。”提起中秋,人们自然会想到月亮。月亮和中秋节的确有绵延千古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中秋是我国传统佳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便成为我们的一件赏心乐事。这是一件情景、心境俱美的事啊,所以不少同学也喜欢以此为作文的题材写作。但要知道的是,中秋节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而赏月又是人民群众共同喜爱的事,  相似文献   

8.
节日灯谜     
节日灯谜江苏大丰县新团乡政府周洪林(1)今年中秋喜连教师节(打我国城市名一)(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我国城市名一)(3)中秋大团圆(打电影名一)(4)今年两度中秋节(打一历法用语)(5)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6)欢度建国四十六周年(...  相似文献   

9.
月是故乡明     
《留学生》2006,(10)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这可是我们国家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我不禁又想到在国内时的热闹场景:大小商场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家人、朋友相约的中秋赏月聚会。中秋的圆月,使华夏大地的每一块土地都流溢着聚的欢乐与思的情怀。祥和与祝福从每一个聚会、每一个角落传递到四面八方。那一个个温馨、团聚的中秋之夜;那一个个充满思念与祝福的中秋之夜,像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像一首不老的歌回响在我的耳边;像一条清幽的河从我的心田淌过……而今年的中秋,我却客居他乡,到了遥远的美国。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着  相似文献   

10.
中秋     
中秋理应是团圆的日子,但今年院中赏月的只有我一个人。这不能算中秋,没能过上一个像样的团圆中秋,整个一年都遗憾。正这么懊丧着,看到邻居一家外出吃饭,听到了小男孩吟诵诗篇时稚嫩的嗓音。孩子吐字并不清晰,但可辨出吟诵  相似文献   

11.
中秋     
乡下的孩子特别喜欢中秋。难怪大人们在那一天放下农活或买或在灶边烤饼时,总爱说:“孩子们恨不能把中秋天天捧在手上。”我也很爱中秋,曾经、现在以至将来我都会深爱中秋的。记得儿时,每逢中秋,母亲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  相似文献   

12.
[中秋节概述]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相似文献   

13.
圆月中秋     
又到中秋月圆。淡淡的月光是柔和温暖的,总在夜幕降临时多一层恬然的色彩,光晕舒展,洒向广袤的苍穹。圆月中秋,月亮不知升了多少回?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除了世人皆知的赏月习俗外,各地还流传着许多奇风异俗。走月亮。苏州一带,中秋盛行“走月亮”。姑娘们穿起时髦的衣服,悄悄地找心上人月下幽会,倾诉衷肠;少妇们则三五成群,互拜亲朋,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办歌墟。广西少数民族中秋有办歌墟习俗。相传广西某地一位老者有三个女儿,求亲人多,约定对歌的时间正好在中秋节。因而每到中秋,广西都要办歌墟,青年男女互相对歌,互诉衷情。竖中秋。这是广州一带趣俗。中秋前,家家户户用竹条和彩纸扎成各种鸟兽虫鱼、果品的花灯,有的用小灯串起“花好月圆”字样。中秋夜,家家把灯…  相似文献   

15.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 清光同普照,秋色正平分 冰壶明雪魄,银汉漾金波 几处笙歌邀月老,万家糕饼乐中秋 人逢大治无穷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起源、中秋习俗、月亮传说、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类似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相似文献   

18.
中秋的月儿可还圆? 看了题目,也许有人会说:“中秋的月亮什么时候不圆过?”当然,这仿佛是一条真理,深深烙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只是,每当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之时,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欣赏过她,与她在精神上对话过? 我觉得,现在的中秋之月是孤寂的。忙碌生活的人们连抬—下自己的头也懒了目光不再融合于柔美的月光,也很少与月的笑脸对视了。唯有那包装越来越精美,做工越来越精细的月饼,堆满了中秋,让人们总算嗅到了一丝中秋的味道。人们不再需要对月寄托思念至亲的忧伤,电话“义务”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月亮孤零零地留在漆黑的夜空,淡去。  相似文献   

19.
月到中秋分外明,历来的文人墨客都喜爱吟咏中秋之月,关于中秋之月的诗词歌赋也特别的多,下面就是关于月的谜语和对联,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吧!  相似文献   

20.
付燕 《青海教育》2009,(12):39-39
一、文章解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睛圆缺中阐明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