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物理知识的适用条件,造成物理概念应用不当、物理公式乱套和物理定律乱用,给学生学习物理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的分析物理知识的适用条件,帮助学生能真正的明白物理知识,下面从高中物理知识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发现学生失分最严重的是物理计算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用计算题的完成始终是他们的难点,特别是在考试中,应用计算题更是令不少学生畏缩不前。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不理解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死记硬背、乱套乱用公式,才导致解题的混乱和解答的错误。怎样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物理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握好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抓好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公式名称、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这五方面进行全方位复习,还要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解答基础习题训练学生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技能,进而  相似文献   

4.
一、通过物理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初中学生在运用物理定律时,常常是夸大其绝对性,忽略其相对性,解答物理问题时,不去分析特定的物理环境和条件而乱套公式。例如,物体的底部都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时,他们仍用 F_浮=p_液 gV_排求物体受到的浮力。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结论,是客观真理。它们是绝对真理,同时又是相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是指它们在适用的范围内是绝对正确的;所谓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利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相关计算题是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做题时乱套公式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学生对公式的由来、意义、适用条件等不理解,死记硬背,运用的灵活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物理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解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认识和体会有关定律、公式的含义,牢固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但一些学生在解题时不注意考虑物理规律和适用条件,乱套公式、张冠李戴,甚至出现运算失误,严重挫伤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解物理习题常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教师能注意进行记录、分类、整理,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便能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动向,了解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情况,以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进行了尝试,现将有关的几种常见错误浅析如下:1、乱套公式学生对学过的公式记错的有之.但用错公式者却更普遍,他们在解题中常不从题意出发,去运用符合题设条件的物理公式,而是不加分析地乱套公式以致产生错误。  相似文献   

8.
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它是在相关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物理概念是理解物理现象的关键.物理规律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在应用定义、定律、定理时一定要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条件,以免张冠李戴乱套公式.机械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这里的"其他物体"就是指参考系(也就是我们认为静止不动的物体),也就是说参考系是为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只有确定了参考系,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运动的规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课本中,每当介绍了物理定律、定理或导出新的物理公式时,常安排有例题.例题教学得法,不但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公式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判断有据、推理严密,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学生往往把物理问题单纯看作一种数学运算,乱凑数据,乱套公式,因果关系颠倒.作为物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明确此例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已告知什么条件,应用哪个物理原理?有时,还须做好“翻译”,把字里行间除含着的物理语言转化为明确的某个物理量,最后列式求解.课本中例题看似简单…  相似文献   

10.
林超 《物理教师》2007,28(12):18-19
物理学中的公式很多,有的是定理或定律公式,有的是量度公式,有的是定义公式,不论哪一种公式,都是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物理公式解题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发展逻辑思维和综合思考的能力,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公式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要注意解题规范.不管公式的适用范围乱套公式,就不会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偶然碰对,也没有明确其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纠正学生解题中的错误颇象医生给人治病。因此,研究学生物理解题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病因”,很有必要。那么,学生在物理解题中一般有哪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呢?“医治”的要点又是什么呢?本文对此作一探讨,供同行们参考。一、忽视条件错用定律(或公式) 物理定律和公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范围内成立的。但在实际解题中,不顾条件滥用定律或公式的错误是相当普遍的。因此,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对物理定理、基本公式有较深入的理解并会准确应用,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例1] 如图1所示,一块水平木板上放置质量m=0.2kg的砝码,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0.4,手持木板(始终保持原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中,练习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练习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练习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练习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正确的思维能使学生顺利地接受物理知识,并能牢固地掌握和准确地运用。相反,若思维发生障碍,不就难以接受知识,即便暂时接受了,也不具有稳定性,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会出现差错。从学生作业和平时检测等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到,诸如概念模糊不清、乱套物理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学习物理,常有死记硬背、乱套公式,碰到复杂和生疏的问题,就感到难于下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公式的物理意义一知半解;对于物理问题不善于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理现象。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抽象出物理概念,总结出物理定律。对这些概念和定律的定量描述就是物理公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物理理论。  相似文献   

15.
要掌握物理公式,除了记住公式的形式之外,还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等,但后者往往易被同学们忽视。下文中的例题是一道高考模拟试题,我用此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过测试,结果得分率很低。分析同学们的解题过程后,发现大多数同学解题的物理思想是正确的,由于忽视了公式的适用条件而出现了乱套公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毛病,归纳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这些方面:物理概念模糊;没有抓住物理规律的特点;忽视了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忽视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凑合数据,乱套公式;看不懂题目或错误理解题意;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工具来解答物理问题;用文字计算能力差;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防止死记硬背,乱套公式等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多方面的教改实践,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和做法。一、注重观察和实验。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大的直观性、形象性,对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不易理解,总觉得枯燥乏味,以致造成思维故障。因此,教  相似文献   

18.
从经典力学范围和相对论力学两方面,分别讨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条件,并从所导出的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变质量问题的公式,通过具体举例说明了如何应用变质量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相应的解题时,由于部分同学没有认真理解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公式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以及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常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现把同学们的错误,以剖析错解的方式指出,以作“前车之鉴”。一、死记硬背,乱套用公式的常见错误1.不理解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例1:圆柱形的桥墩,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m3,如图所示,则桥墩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m3=5×105N剖析:阿基米德定律的表达式F浮=ρ液gV排是在物体受到浮力情况下才适用的。本题中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由…  相似文献   

20.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应用物理定律、公式的基础.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能力的不足,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的障碍,如果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理论,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公式、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重视物理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