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报》副刊《自由谈》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副刊之一。1932年12月,史量才借《申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对《申报》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大胆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编辑黎烈文任《自由谈》的编辑。黎烈文新生的《自由谈》一改先前为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颓废风格,使之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3.
因为工作需要,翻阅了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五年十月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它使我肃然起敬,感慨良多。这个时期的《自由谈》,是经过改革,先后由黎烈文先生和张梓生先生主编的。黎张二位先生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而只是一般的进步文化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在蒋介石政权把中国社会“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条件下,竟能利用《自由谈》这个舆论阵  相似文献   

4.
陈凌云 《出版科学》2016,24(6):107-111
《申报·自由谈》因黎烈文而在新文学运动中大放异彩,黎烈文也因《自由谈》跻身于编辑家行列。通过研究黎烈文主编的《自由谈》,可以窥见他的编辑思想与特色:立足于“文艺进步和近代化”的编辑方针,以文取文、兼容并包的选稿原则,网罗优秀作家与培养文学新人并举的作者战略,以及重视策划、编读互动的市场策略,从中习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元旦刚过不久,《申报·自由谈》主编黎烈文邀请部分"自由谈"副刊作者聚餐;这通常也是编者与作家联络感情,以取得后者支持的正常之举。这天受到邀请的有鲁迅、郁达夫、曹聚仁、陈子展、唐弢、周本斋、林语堂……林语堂入席后,目光正好迎向鲁迅,  相似文献   

6.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7.
黄亮 《新闻世界》2011,(8):191-192
《申报》的光辉曾闪亮中国的东南地区,《自由谈》作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主编手中演绎着不同风格,尤其是黎烈文主持期间的《自由谈》,一扫之前的文风,大胆创新。本文旨在对黎烈文主持期间的办刊思想加以探析,以期能有指导现实社会之功用。  相似文献   

8.
副刊在报纸上是一个最大的自由族。而且,由于其不太受时效限制,同时又可以涉及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因而其文化色彩也就更浓厚一些。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副刊的确发挥了为单纯的新闻体所无法比拟的传播作用。我国报纸刊有副刊性质的文字甚早,但却不一定作为专页,也不称之为“副刊”。“副刊”两字首先见诸报端的,当推北京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程芸  陶许娟 《新闻世界》2012,(6):170-171
本文试以《申报·自由谈》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将“公共领域”理论引入,探讨《申报·自由谈》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的实践。文章以1932年黎烈丈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上的独立和文字的独立,所形成的开放、自由和平等的言论讨论氛围;并且还能时刻保持着对权力机关的批评与批判。可以说,《申报·自由谈》成功构建起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公共领域。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自由谈》被迫停刊,但这也体现出了副刊在构建公共领域上的局限性,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事业也是有所启示的。  相似文献   

10.
简敏 《新闻前哨》2007,(1):43-45
中国报纸分设副刊可以上溯到1875年上海《申报》在新闻版面之后公开征求“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刊登“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1911年,《申报》设《自由谈》,并将之作为一个长期的栏目固定下来,由此,副刊正式定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与报纸副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名家荟萃,佳作不断,共同形成了中国文艺副刊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时副刊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