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徐卫军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97,(7)
语感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过程就是设疑——思疑——解疑—验疑的过程,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学生的语感训练便贯穿思维过程的始终并得以完成。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感训练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4.
一、对语感训练的认识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经验性的感知能力,就是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看起来顺眼的一种语言直觉能力,是对个性化语言即言语的鲜明个人特色、对语言系统各种成分的自由结合、语言系统的不断运动状态的综合感知能力,它包含着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及对语言符号、涵义、知识性内容、人文精神的综合把握。语感并不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知识,是对语言的规律性认识,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是社会成员交际的工具,具有稳定性和相对静止性。而语感是感知语言的一种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语言,像掌握了物理、数学… 相似文献
5.
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重视语言积累积累是直觉思维产生的根基 ,只有把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撞击 ,才会产生直觉思维。一般说来 ,语文的经验越丰富 ,对知识理解得越透彻 ,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和问题产生直觉。经验告诉我们 ,积累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多读、速读。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多读、速读便于更广泛地地积累语言经验。所谓多读 ,是指在读好教材之外 ,广泛深入地阅读课外读物。关于多读 ,新课标有明确的要求 :一是提… 相似文献
8.
10.
11.
语感能力是人们对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它越过了逻辑推理的理性分析阶段,凭借感觉对语言的内涵进行直接的捕捉。马克思主义认为,直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认知方式,而是像感觉一样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理解。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可以凭借经验感觉现象的真假。这时人的感觉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属性,而且具有个别性的品格。因此,人们对感觉的本质属性的辨别、判断,就不必经过复杂的分析、演绎、概括等加工过程,只需在感知活动中将储存在大脑中的理性印象与特征相应的某一事物的感觉比较一下,就可以作出判断。有时这种比较也可省略,可以直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高效的阅读,主要在于对语感和思维的训练,而阅读技巧是次要方面。语感训练解决的是对信息接受和加工的问题,目的是从根本上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感和思维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是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阅读效率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
(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不论思考什么问题都离不开语言,不凭借语言材料的思维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同思维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同时产生,同步发展。所以,大纲指出,“要在训练语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5,(28)
<正>这里说的语感是指对汉语言系统的一种敏锐感觉,是多年规范的汉语感受和汉语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感悟能力,是一个学生能迅速感知汉语言的最直接的语文素养,它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也有比较鲜明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学生对汉语言的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逻辑关系以及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等方面比较准确的甄别、理解和鉴赏的把握上,它不仅可以帮助阅读者迅速领会作品的内容,还可以帮助阅读者直觉地判断其正误、优劣,是高中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16.
语言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的,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首先,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脱离了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同时,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也依靠思维来进行,没有思维就没有语感。语感的形成,脱离不了思维,并且不同的语感能力是不同形式的思维积极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陈丽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3):74-75
语感是一种感受语言的能力。由于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尚存在差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成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熊成钢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多数认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的较强的感受力,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