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向死而生     
主持人语 说“死”,其实是在说“生”。正是对生的苦苦依恋.人们才一直纠缠“死亡”这个话题。就像高僧们说“放下”,其实正是“放不下”;就像人们呼唤“和平”,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战争”。  相似文献   

2.
解读"中间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中间生”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中间生”的个体立场受到漠视是“中间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消除“中间生”现象,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以关注为起点,构建教师与中间生的互动格局;重塑“中间生”形象,形成“中间生”文化生态;实施横向促进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方式;淡化学生的竞争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向死而生     
王立栋 《新读写》2023,(6):30-31
<正>海明威作为美式“硬汉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大多包含着向死而生的决绝,从《乞力马扎罗的雪》到《老人与海》,其中都包含着完整的死亡,即精神和肉体一同力竭,死去。这在文学中不能说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相比之下,如果肉体比精神先一步死去,那是个人的悲剧;若是精神提前死去,便是社会的悲剧了。在鲁迅或莎士比亚这样的作家笔下,我们得以体会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学流派纷呈;二是创作手法多样化;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小说创作中的隐退;四是小说创作的个体化意识明显加强。新时期小说创作也存在不足: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独象”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西方的摹仿多于作家的个人创造;如何在“穿越”政治的层面后,进一步“穿越”化的类的本质,探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进行更个人化的写作,还有待于作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她是极具争议的当代女艺术家,因为作品中透露出的诡异气质和疯狂想法被贴上了很多另类标签;她不看电视,不会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却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不二的“先锋榜样”;她的生活是工作室和精神病疗养院两点一线。没错,精神病疗养院!三十多年前,这个在艺术界名声大噪的女人自愿住进了精神病院;即便是在本就流淌着另类血液的艺术界,她无疑也是另类中的“极品”。是的,她就是日本艺术界的话题女王——草间弥生!  相似文献   

6.
对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人永远是最高的原则。正视死亡,热爱生命;不放弃抗争,也不轻言牺牲,是鲁迅的壕堑战术,也是他的生存哲学。在“死”的阴影面前,鲁迅的“赶紧做”是对生的留恋,也是对死的抗争。鲁迅对人的思考是以生命为本位,因此对中国在几千年极权统治下的屠杀、暗杀与酷刑问题特别注意,对害着革命热的中国问题也有独特而深刻的认知。对于死亡,鲁迅抱着明知是“坟”还要“走”下去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过客”论与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论有着内在的契合与神会。  相似文献   

7.
梁巧平 《广西教育》2014,(2):110-111
机械制图课程“生本”教学,应加强问题的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坚持“生本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创新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死亡教育”强调“向死而生”的价值理念,它引导人们探寻死亡的本质,追求生命的价值。结合死亡教育的内涵,重视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但丁在《神曲》中所描写的他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游历,实际上是一次“死亡之旅”。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场旅行呢?是因为身处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原有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危机,面对挑战,他回到生命的有限性这一人生最基本的起点,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对三界的游历,探索新的人生。这一“向死而生”的路径正是秉承了西方化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的传统,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神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新时期随科学技术及经济利益多元化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新时期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然后重点探讨了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继任班级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本文探讨了继任班级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四条有效途径,既是经验的总结,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均势安全和集体安全各有优劣,而其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合作安全反映了世界安全发展的趋势,尽管其完全实现尚待时日、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精神资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已经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群体。物质的贫困造成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理想和价值观的迷失,导致"精神贫困"。笔者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贫困"的现象及成因的分析,力图找到一条"精神资助"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对解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不仅运用了那些适宜于《孙子》的一般概念 ,而且运用了相对于《孙子》来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术语。从这一证据有可能证明不仅《老子》比《孙子》出现得相对晚一些 ,而且《孙子》对《老子》还有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或多或少地有所滞后或者缺陷,在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尤为突出。寄养儿童在寄养家庭中得到了情感满足、需要满足、行为支持、心理健康发展。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果加重犯是刑法分则中较多见的一种犯罪形态.理论界对其定义和构成说法多种,尚需进一步讨论.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并结合结果加重犯与转化犯的区别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明刘勰对曹操、曹丕、曹睿的论述,指出他们的文学成就。《文心雕龙·时序》篇说:“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颇能绘出“魏氏三祖”喜爱文学,作诗制曲的情状。曹氏一家三代之风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令人惊叹不已。刘勰对“魏氏三祖”的论述,虽不那么全面、系统,却不乏精全美玉,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图像信息的传递中,将用到离散余弦(DCT)编码。术文着重讨论了DCT编码的基本算法,并以8×8DCT变换矩阵为例来说明问题,特别是对图像信号奇异值分解的数学原理及其特性给出了较为详尽的解,并指出用光栅扫描顺序测算各块的标准差过程中,当块标准差小于设定值时,可采用DCT编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历史地客观地介绍了两汉时期的宋玉批评,同时根据现代宋玉研究的学术成果评述了汉人批评的正误得失,指出两汉的宋玉批评,在文学自觉初级阶段的文化背景下,未能从文学的角度正确地评价宋玉,在诗教文学观的意识形态中,未能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评价宋玉.尽管如此,两汉是宋玉批评的原始,汉人的宋玉批评也有着宋玉文学批评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