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等几个方面对中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入学条件、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对中美情报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中国开展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重新审定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明确职业定位,实施个性化教育;构建动态化的课程模块体系;共享全国情报学教育资源,实现跨校选择课;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合作,开拓情报学研究新领域;改革激励机制,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强化动态评估,加强研究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6,(6):82-88
国内研究者已分别对中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国外不同国家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中国与外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博士资格认定、修业年限、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将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德国等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展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将会呈现以下趋势:明晰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5.
6.
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以下简称“文科博士生”)的培养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与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等三个方面.英美一流大学文科博士生培养的成功经验,比如,学术自由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跨学科的培养制度、注重科研与学术训练的课程设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淘汰率、多元化的导师制度等对我国文科博士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13所医学院校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进程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客观地评价我国医学院校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奠定改革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修读模式的比较,论析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课程修读模式的影响及其差异。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应建立跨学科选修课程制度,重视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推行助教制度,加强学业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丰富课程教学方式等,以保障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明航 《江苏高教》1998,(5):84-86
一、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比较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和教育制度有比较大的差异,体现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现就其主要特点作如下比较。1.关于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学制美国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要求:大学本科毕业文化程度,2-3名教授的推荐信,大...  相似文献   

10.
11.
中美两国MPA教育发展,由于学科发展历史的不同,尽管培养目标相似,但是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正确认识差距方能迎头赶上,有效推动我国MPA教育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调节,有效解决并防范了博士供给过剩问题。在供给侧,通过动态调节博士招生数量、提高海外留学生比例、鼓励博士多元就业等措施,既合理控制了国内博士供给数量,又提高了博士供给与就业需求的区域、学科和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在需求侧,通过扩大博士后招聘数量、提升非终身教职比例,扩大了学术性岗位的需求数量和博士就业的层级弹性。建议我国通过提高博士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加强博士可迁移能力培养、扩大博士后招生规模建立博士培养过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陆2000年至2010年145篇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随机抽取的30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在态度上,研究方法意识淡薄;在认识上,混淆了研究策略与研究方法;在论证中,偏重于二手资料,原始证据不足;在质量上,研究结果缺乏检测。针对比较教育学研究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对策:增强整体方法论意识,提高研究方法课程的有效性;确立原始资料优先原则;运用三角验证检测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内涵、发展及特点入手,深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的培养目标,分析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培养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强调根据其学科特点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349名博士生为对象对甘肃省高等院校的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接受调查的博士生对所在学校博士生培养过程的满意度不高,指导方式较为单一、培养过程中考核不严格和研究资料缺乏及培养经费不足是其主要原因;(2)多数博士生认为发表论文对其学术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他们不赞成学校规定发表论文的做法;(3)多数博士生认为参加学术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且分别有近38%和60%的博士生有过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经历。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改革,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确保科学研究贯穿博士生培养整个过程”为最高原则,以“强化培养过程,优化培养环境”为重点,主要举措包括:改革课程学习环节,强化课程学习的研究训练功能;调整论文评价取向,重点考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健全导师指导制度,注重对博士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指导;完善论文审查制度,实现过程指导和过程监控的有机结合;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运用引文分析的方法,对B大学160份工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与普通学位论文在参考文献总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文献类型、语种情况、文献的衰变情况、跨学科文献数量、经典文献数量以及自引文献数量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规律、特点及其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因而可为博士学位论文创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和欧洲博士生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和欧洲的研究都与各自的社会热点、教育现实和发展阶段紧密联系.我国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人员构成等方面与欧洲有着较大的差距.虽然中欧博士生教育有着不同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背景,但是欧洲同行在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上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工学博士培养模式是影响工学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经历了由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多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变迁过程。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宏观教育管理、经济和科技等体制变革从制度环境层面影响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中存在两个关键节点,分别形成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理念先在性、体制锁定和自我强化机制等因素影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受阻。基于此,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外部体制环境,突破理念桎梏、探索建立工学博士分类培养体系及建立分类学位授予标准体系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