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10年,我国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问题。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视角,为清晰地呈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致贫因素和治理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运用生计资本视角对渝鄂湘黔边界武陵山区149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社区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发现:生计资本系统既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和评估困难地区村庄和农户的生计状况和贫困状况,也可以清晰地表达致贫的影响因素;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现状体现为自然资本贫瘠、物质资本不足、金融资本短缺、人力资本匮乏、社会资本薄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治理,需要科学评估或监测村庄和农户的生计资本,并通过改善脆弱性环境、改革不合适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从战略策略上分层推进,以增进生计资本,达到优良的生计产出,最终实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善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石阡县茶产业的实地考察,重点对茶产业链的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和管理环节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石阡茶产业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方面的提升面临瓶颈,物流综合发展能力较弱,信息流发展严重滞后。基于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路径在于厘清茶产业上、中、下游产业,确定产业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茶产业集群,以此努力实现延伸茶产业价值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加快云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步伐,既关系到云南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又涉及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如何构建合理的城乡发展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考查,分析出云南省现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上的弊端是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及AGIL功能模型为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系,"AGIL"功能条件尚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制度设计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外部环境契合度不够(A);教育无用论思想误区及公众自主脱贫意识淡薄等使得教育精准扶贫目标不集中(G);教育精准扶贫制度协同性欠缺(I);激励机制不健全,项目推动乏力(L)。当前,应构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的AGIL模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精准扶贫制度框架;明晰发展目标,确立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精准扶贫思路;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以协调有效为重点的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系;持续推动扶贫制度执行,形成连贯有序的推动体系。  相似文献   

5.
连片特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跨行政区域组织管理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及数字化建设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及现有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区域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缺乏。因此,要转变观念,凸显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完善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完善片区信息化组织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机制及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机制;推进片区职业学校协同合作;完善片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远程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劳动力。而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保护,却始终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欠薪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详细查阅相关资料,详细论述农民工欠薪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准确识别其贫困人口和贫困状态是开展扶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进行了多维测量。数据表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家庭存在着多个维度的贫困,贫困指数较高,其中住房面积、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对贫困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农村多维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兰正彦 《文教资料》2012,(3):125-127
在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中,由于农村适龄入学人口减少和教学质量不高,故推行"集中办学"的模式,但是采用此模式存在影响经济资源、社会文化、学校工作、学生学业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使集中办学惠及学生,建议从"转变思维,科学决策"、"以学生为本"、"关注教师发展"等三个方面着眼认真审视"集中办学"。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贵州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存在很多问题.建议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提供均衡的体育场地设施及服务,建立健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组织,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角色,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农村体育服务现状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农村体育诉求与体育服务两者间的状况是否协调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城乡体育服务,在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下,农村体育服务长期不均衡发展,难以满足其当下体育诉求,矛盾日益凸显,集中体现在:体育服务资源不足、服务内容单一、不尊重农民体育主体地位、体育意识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化"内生动力",提高体育意识;政府"输血"与农民"造血"结合,丰富体育资源;依托互联网构建多方交流平台,凸显主体地位,意在为解决农村体育问题提供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非特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相比非特困县,特困县中小学教师的各类教学资源配备状况均有待提升;特困县中小学教师使用各类教学资源的频率显著低于非特困县;特困县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显著弱于非特困县。实现精准扶贫应从解决保障性办学条件入手,既要注重硬件投入也要注重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源使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江西省H县的调研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外部拉动力;农村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和管理上的问题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推动力;学生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控制辍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明确行政责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助学制度、突破关键环节、构建亲情校园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使用2010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的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研究发现,深圳、宁波、苏州、厦门、杭州、北京、南京、长春、大连、青岛获中国城市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十佳城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人均教育支出、人均GDP、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其中前三者对满意度的影响呈正效应,后两者对满意度的影响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家长教育观念、家长素养、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四方面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1161名0-6岁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家庭养育,存在重智倾向,家庭养育受家长生活环境和家长实践智慧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难以满足家长不断增长的养育需求等。据此,通过依托社区建构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掘社区本土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策略,建构适宜于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自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思维下陷入困境,农村公共物品总供给数量少、层次低。咪哩乡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拓宽了农村公共物品的筹资渠道,形成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17.
陈英 《广西教育》2022,(21):59-63
本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接受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子女就读大学的不利因素及有利因素,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建议,即持续提供政策扶持以稳定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切实解决政策供给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J地区23所农村小学6 283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验证农村小学教育满意度的指标体系,考察农村小学教育满意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福建省J地区农村小学总体的教育满意度较高,但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亲属关系的教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父亲的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母亲和其他监护人;外地生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本地生家长;小规模学校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中等规模校家长;低年级学生家长的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家长。应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关注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服务有效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两个阶段的纵向研究对比,笔者探讨了西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与问题。研究发现:教师对新课程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度较高;新课程在西北农村地区的适应性稳步提高;新教材在西北农村地区的适应性显著提高。当前,新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专业引领,评价改革滞后,教师培训不到位,课程资源匮乏,上级部门不够重视;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一定难度;现行教材练习题难度过大、习题量过少,配套练习内容陈旧、与教材不配套,教材城市化,教材编排次序、教材难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校是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中的关键角色.研究基于多元贫困理论和政策文本分析,构建资源输入、内涵发展和系统改进三维12类农村学校阻贫成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五县的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在贫困生补助、办学资金增加、设施设备改善、贫困生陪伴关怀与贫困生身心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阻贫成效显著;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贫困生营养健康支持、学业质量提升、学校软环境与家庭观念改善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农村教师直接参与社区扶贫工作等方面存在政策执行偏差.“后扶贫时代”应继续加强师资改善、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优化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整体提升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和学业质量,合理扩展农村学校对家庭和社区的阻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