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不久,我在某校听了一堂公开课,从头到尾,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可谓连篇累牍:“你回答的声音响亮,好样的。”“你真棒!有探索精神。”“你很聪明,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而高兴。”“非常之好,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认真,红旗就是非咱莫属。”一堂课40分钟,被赞扬者超过20人。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赞扬,学生也不例外,谁都喜欢得到老师的嘉许。作为教师,对下了苦工夫或者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给予赞扬,激励个体,引导整体,是重要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历来成绩都是十几分,而某一次上升到三四十分,这时候给予赞扬,对帮助他和其他成绩差的学生树立信心,就是有作用的;如果一个学生历来天天迟到,而某一天却按时到校上课,那么给予表扬也是必要的。然而,像上述那些平均分配的赞扬能否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我就很怀疑。我曾细细地考究过,上述那些受到赞扬的人和事,其实都很一般。对本不该赞扬的人和事予赞扬,会使学生们误以为:得到赞扬原来是这么容易,赞扬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一定程度上讲,体育课是一门动力课。模式化、机械性强,想让其“活”起来,的确不易。然而在实践中,我深感语言充满磁性,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表现语言艺术的魅力,体育课就会变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一、让赞赏性的语言成为主旋律美国的教育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等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真的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可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可赞赏…  相似文献   

3.
激励赞赏之于孩子,犹如阳光之于种子。美丽的鲜花在激励赞赏中绽放,在责备呵斥中凋落。 激励赞赏就是用语言或行为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重视、称赞、表扬、赏识、鼓励。恰如其分的激励赞赏会成为助力器、加油站、航标灯,给学生插上创造与腾飞的翅膀,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相似文献   

4.
范丰梅 《家长》2015,(2):32-33
让孩子占用这么多的时间来学习,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好吗?无数事实证明,未必。孩子们又要开学了。很多孩子的这个寒假过得并不轻松,除了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外,还要在各种兴趣班、提高班之间穿梭。也不要责怪家长朋友们,他们也都是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可是,让孩子占用这么多的时间来学习,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好吗?无数事实证明,未必!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5.
儿童一出生就受到各种各样的赞扬和责备.在每个成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儿童形象,他们用赞扬和责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裁决.儿童的行为得到赞许,就会重复去做;如果受到责备,就会终止,即选择或保持某些行为倾向,排除或改变另一些行为倾向.成人往往把对儿童的赞许或责备看作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儿童却在这一过程中有所领悟并形成和发展起他独特的个性,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方法比赞扬和责备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更深刻的影响.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受过赞许或责备,则将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总之,赞扬和责备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习,不能主要以成绩高低来论,而应以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为准。现在的家长却不这么认为。很多家长,只会用"成绩"这把浅薄的"尺子"来衡量自己孩子的能力。如果考试不小心挂了红灯,就会招来教师的责备、父母的打骂……反之,考得好就会得到同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8.
我校高二数学教研组对数学作业的布置、批改、批语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肯定成绩,给予赞扬 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赞扬在学生的心灵上如同阳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它如同点金石.赞扬,不是顺情说好话,是当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时,教师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赞扬得当,学生会感到教师在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会因此更加的努力,这是由于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决定的.他们喜欢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讨厌老师板着面孔冷冰冰的责备和训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2010,(5):79-83
一 一个孩子,成绩好,长得好,又听话,谁不希望有这样的孩子呢?许多做父母的人会说,如果有这么好的孩子,梦里都会笑醒。但许多人不知道,在心理咨询室里,我看到那些好孩子的父母流下的眼泪。他们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