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登登 《科教文汇》2008,(13):177-177
《邀舞》是韦伯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于1819年,原作为钢琴曲,是韦伯送于妻子的生日礼物。作品清新而富有表现力,是倍受欢迎的一首曲子。这首乐曲是一个倍复三部曲式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回旋性。《邀舞》也预示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特点:各圆舞曲不再现,只在尾声部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黔中赋>这首乐曲,由徐晓林女士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无论是从题材、音乐表现手法、演奏技术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乐曲中出现的古筝演奏新技法,产生出特殊音响效果,不仅烘托了环境气氛,也生动准确的描绘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拓宽了筝的艺术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这篇文章就我学习和演奏这首乐曲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钢琴教学中,初练一首曲子或解决某一技术课题,教师时常要求学生“慢练”。那么,何谓“慢练”呢?其目的与目标是什么呢? “慢练”是指把乐曲或练习曲的应有音乐速度放慢之后加以练习的习琴方法,它绝不是演奏心理懈怠、演奏情绪散漫、演奏状态松垮、触键不正确、技术与艺术上无要求的随意练习。“慢练”的目的是为解决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速度的把握是演奏好乐曲的技术保证。不但不同的音乐作品在演奏速度上存在差异,而且同一首音乐作品用完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也会产生决然不同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速度是音乐的生命,更与钢琴演奏的成败维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对速度的把握是演奏好乐曲的技术保证.不但不同的音乐作品在演奏速度上存在差异,而且同一首音乐作品用完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也会产生决然不同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速度是音乐的生命,更与钢琴演奏的成败维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蒋卫星 《科教文汇》2007,(11Z):210-210
对速度的把握是演奏好乐曲的技术保证。不但不同的音乐作品在演奏速度上存在差异,而且同一首音乐作品用完全不同的速度来演奏也会产生决然不同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速度是音乐的生命,更与钢琴演奏的成败维系在一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魔鬼邀请书     
50多年前,音乐史上曾发生过一桩“国际音乐奇案“:人们为听一首乐曲而自杀的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相似文献   

8.
初学乐器,在弹奏上总是缺乏完整性,一首曲子弹下来,经常出现时有停顿的毛病,虽然弹奏的总体速度不算慢,但经常性的停顿却使整个曲子缺乏完整性,有时甚至出现速度忽快忽慢,令熟悉曲子的人觉得似乎在听一首完全不同的作品。如果这一问题是出现在多次练习之后,那么这并不是练习不够,而是节奏上的毛病。  相似文献   

9.
一位乡下的小朋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是我从未听说过的,小朋友也不知道出处,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 从前有个国王。他有7个女儿,7位公主各有一千支用来整理她们头发的扣针.每一支都是镶有钻石且非常纤细的银针。扣在梳好的头发上就好像闪亮的银河上缀满了星星。  相似文献   

10.
高尔夫大师阿诺德·帕尔默曾经说过:“我父亲总是对我说,‘记住,不管你参加哪项运动,百分之九十的成功都是来自于肩膀以上的部位.’” 无论是作为一位高尔夫球员,还是一位商人,帕尔默都从未炫耀过自己的成功.几年前,我去拜访他的时候才知道,尽管他赢得了数以百计的奖杯和奖状,但他在办公室里只摆放了一座残旧的小奖杯,即1955年他在加拿大公开赛获得的首个职业赛奖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I0015-I0015
化学家斯坦利·米勒曾在1953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实验成果,揭示了幼年期地球上,部分生命分子是如何形成的,但同时,他也留下了许多他本人都从未分析过的实验样本。  相似文献   

12.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将这艘船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是一名来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辩护失败,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遭受不幸的人。当他在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  相似文献   

13.
千年雨     
他终于恢复了记忆,知道自己确实还活着,但死亡正在附近徘徊。周围连绵无际的荒漠、尘土使他一子子回忆起整个过程。他叫克莱德·安德尔斯,是第七人造卫星城的太空探险家。仿佛就在刚才,他在阿尔发·阿莱夫上着陆,进行一次两小时的考察。这是一颗从未被人类考察过的行星。虽然这  相似文献   

14.
授人以欲     
一位博士,从未谈过恋爱,转眼到了而立之年,父母焦急万分,四处为他张罗相亲.一段时间过后,媒人纷纷抱怨:"你家儿子是不是在诚心找对象?给他介绍的姑娘条件都不错,他也答复可以考虑,怎么每次都不见他再联系,难道还要人家女孩追他不成?"父母连忙解释:"儿子可能是读书读傻了,不会谈恋爱."于是,父母轮番给他讲授恋爱的方法和技巧,但毫无效果,再次约会,博士仍如木头一般笨拙.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今日科苑》2014,(11):60-62
<正>"爱因斯坦一生关注并同情中国,中国人也始终尊敬和爱戴爱因斯坦。"谈到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与中国的一段缘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这样告诉记者。两次路过上海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实实在在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当时他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讲学,曾携第二任妻子来回两次途经上海。戴念祖很详细地考证了爱因斯坦的两次中国之行。他介绍说,爱因斯坦是乘日本船"北野丸"号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吹奏乐器进行改进,用电动气泵来代替人力吹响乐器发声器,用像钢琴一样的琴键来操控吹奏乐器发声器发声而完成吹奏乐器的演奏,一个乐师可完成传统吹奏乐器的乐曲独奏,也可以用传统吹奏乐器完成几个乐师才能完成的乐曲联合演奏,或者完成几个乐师用不同的传统吹奏乐器才能完成的乐曲联合演奏,这些演奏都可以增加和弦的效果,使小型乐队能够演奏出大型乐队才能完成的演奏效果,并更好地表现民族乐曲的韵味。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7日,比利时伊普尔森林墓地。一名叫山姆·斯威尼的男子面对墓碑深情地拉着小提琴。琴声低沉、凄婉,如泣如诉。墓碑上刻着:李察·霍华德,1917年6月7日。从时间上推测,墓主已经去世100年了。拉小提琴的山姆·斯威尼和李察·霍华德非亲非故,为何他要在今天演奏曲子?原来,这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书中,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又花了一个小时打扫庭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重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  相似文献   

19.
张珺 《知识窗》2007,(11):1-1
有一位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的一天,联邦调查局老资格的反间谍专家怀泽带领几名特工突然闯入中央情报局前苏联东欧处苏联反间谍科负责人奥尔德里克·埃姆斯家中,随后埃姆斯和他的妻子玛丽亚·罗莎里奥被逮捕。他们被指控向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