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益广告与报纸自我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好报纸的版面如同市场的好地段,寸土寸金。报纸版面不用来刊载新闻或赚钱的商业广告,转而做无利可图的公益广告,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不然,这正说明了报纸自我宣传的转型,由自我夸耀式的广告宣传转型为以自我形象塑造为主的公益广告宣传。   公益广告的由来及报纸公益广告的发展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 20世纪 4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由于经济过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推出了这种具有教化功能的广告形式,意在提醒美国公众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以及社会主人翁的参与意识。后来的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益广告的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广告诞生干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向社会呼吁,引起公众关注,公益广告应运而生。我国电视台开始明确推出公益广告的,是贵州电视台做的一条节约用水的广告:许多工厂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突然没有了,出现了各种狼狈不堪的场面。其意在告诉人们水资源有限,要节约用水。这之后不久,中央电视台创办了“广而告之”栏目,开始经常播出公益广告。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益广告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中宣部、国家工商局等四个部门,在全国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华好风尚”、“自强…  相似文献   

3.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交往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的社会互动行为之中。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将“舞台”“表演”的隐喻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的拟剧论(Dramaturgy),从而被后起的相关研究奉为圭皋。而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社交媒体中的云端交往使人们的自我呈现不再囿于面对面的在场情境,戈夫曼所言“前台”“后台”“印象管理”“舞台设置”等概念也在新的社交语境中呈现出新的姿态。在这一系列新变中,被戈夫曼在自我呈现研究中有意回避的“自我”构建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播放的一条“别挤了”广告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公益广告的发展经过了萌芽诞生、逐步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如今又朝着创新突破领域迈进.对比其他广告而言,公益广告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性和传播性.  相似文献   

5.
李卓 《东南传播》2014,(5):130-132
公益广告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突出的现实主题和鲜明的价值导向,为人们创造了一种精神性、情感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随着公益广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广告已成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其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越来越凸显。本文分析了公益广告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特点及表现,探究了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传军 《青年记者》2017,(17):100-101
近年来,公益广告在众多的电视节目形式中异军突起,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凝聚和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公益广告在“四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因此,对新时期公益广告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探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赫尔曼(Herman)、乔姆斯基(Chomsky)的有关著述中曾提到“制造认同”的说法,他们认为,媒介实际就是宣传工具,它教给人们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融入媒介制造的社会体制中。在“制造认同”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时效的途径。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公益广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牛晴晴 《新闻世界》2014,(4):219-220
1959年,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对“自我呈现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每个人总试图在社会情境中保持适当的印象,以求得到肯定的评价。社交网络出现后,人们逐渐将社交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系统来构建自己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行为的研究,总结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使用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特征和效果,探索了“自我呈现理论”的新意义和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陵琳 《视听界》2002,(5):50-51
电视早已成为都市人家居生活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仅是给大家提供休闲娱乐,更提供资讯和信息。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广告算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制作人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广告的制作越来越精良,种类也越来越多。电视作为广告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声形并茂、形象生动等优势。电视台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很多企业做过商业广告、企业形象广告,也播过许多公益广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电视台自身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也应该花功夫进行自我推销和宣传。  相似文献   

10.
白若男 《视听》2023,(3):113-116
近年来,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个体形象的塑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人格特性,而社交媒体的“进场”使得个体自我形象的呈现由现实社会逐步迁移到线上的虚拟社交平台中,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的表演行为与舞台设置显示出新的特征。这不仅影响着人们自我呈现策略的调整,也给人们进行理想化的自我呈现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田明 《新闻记者》2003,(9):23-24
今年4月中下旬到6月底,密切配合全市动员抗击“非典”的新闻报道,上海文广集团下属的11家电视频道先后播出了“守望相助、共抗非典”,共计20部系列公益广告片。如此集中、大规模地播出公益广告史无前例,而公益广告同电视新闻报道的首度组合出击更是值得一提。原本可看可不看的公益广告成了人们新的收视亮点,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一、目标与瓶颈:公益广告的劝服属性1.劝服:公益广告的本质功能属性电视公益广告实质是以广告形态出现的一种大众传播方式。美国学者J·露西和G·彼得森认为,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北京广…  相似文献   

12.
虚拟性是媒介现实的根本属性,虚拟现实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个人可通过媒介在虚拟平台中获得“现场感”,故通常将网络空间视为自我呈现和构建的真实“情境”。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具有倾向性、选择性、观众隔离式三大类型,个人以此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呈现,并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参照获得自我重构再认同。但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日益弥散出社会性的幻像、主体及客体之间的相互伪装,从而引起个人的社交危机、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益广告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广而告之”栏目以来,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广告业的日新月异,中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开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因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与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使公益广告未能形成更  相似文献   

14.
公益广告,因其与生俱来的社会效益和现实价值,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公益广告创作,因其广告主题的严肃性、现实性、社会干预性,相对局限了广告创意的发挥,常常让广告人觉得一筹莫展,成为广告创作的创意难点。但是,2013年,人们发现了公益广告的创意高地。其一,2013年,全球网民特别是广告界的目光被澳大利  相似文献   

15.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我国出现公益广告到现在,公益广告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它越来越成为维持社会稳定,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电视公益广告凭借电视这第一媒体,影响力尤其大。但与国外同类广告、国内电视商业广告相比,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在:一、题材狭窄。目前电视公益广告题材往往局限在公共道德、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内容。这些内容当然很重要,需要公益广告为之不懈地宣传。但是,公益广告的题材却不仅限于此。还有诸如国家形象宣传、质量宣传、反对黄赌毒等等口这些内容,电…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大观周刊》2012,(52):94-95
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的积极参与,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群众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集中体现着他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之间有差异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早期研究者发现,因为自我差异长期存在,难以消除,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他们过于注重自我差异的消极效应,而忽略了自我差异的积极效应.网络的崛起,引发一些研究者开始研究网络情境中的自我情况,他们认为,人在网络中更易进行理想化的自我陈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当今网民热用的新媒体——微博,分析其使用者如何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想自我”,研究发现,微博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建构理想我:通过印象管理策略来美化自我,将“理想我”投射于他人,虚拟想要成为的另一身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媒体批评的反弹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新闻官司也越来越多。于是,如何增强批评报道的自我保护,保证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便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精心策划,认真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是一项政策性很强、非常严肃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从事。首先要选准题目。批评报道要克服随意性,  相似文献   

20.
治愈系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青年文化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三个问题:治愈系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什么样的生活感受;它如何影响了人们看待自我与世界之关系的方式;治愈系文化的流行对公共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借助雷蒙·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研究发现,治愈系文化主要包含个体化与重视自我感受、对“复杂性”的放弃和回避、寻求温暖和亲密关系三种感觉结构。治愈系文化的流行促使“疗愈型自我”在中国社会兴起,网民心态从关注公共议题转向更注重个体感受,以“温暖”和满足自我的情感需求作为社会交往、参与公共事件的标准“,疗愈型自我”走向极端,会有导致自恋主义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