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王小宁默默寻找丈夫坟基的稿子,10年前我写过不下10篇,本不打算再写,可总是身不由己。  相似文献   

2.
苦辣酸甜的笔耕路上,总有妻儿的微笑相伴。每当我回望自己风风雨雨的写稿历程,尤其是认真盘点取得的一点成绩时,最先涌上心头甚或脱口而出的,便是“为了妻儿的微笑”这句话。  相似文献   

3.
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成为“新闻”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采访和报道,关键取决于记实力的强弱。笔认为,记提高实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有一句话:“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饶钹三千。”这话的意思,在于说话要突出重点、要显出特色。高亢优美的旋律一出,可以跳出混沌之音一片,收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新闻工作者经常向社会发言,这个“金钟”如何去撞响呢? 不要遇钟就撞:尽管钟声千篇一律,但还是习惯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是小和尚的职业特点。新闻工作者不要这样,应把“比较和选择”的观念,在思想上树得牢牢的,遇事多比较选择、挖掘。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为记者进行选择提供了可比性的条件和依据。没有比较就…  相似文献   

6.
万红金 《新闻知识》2002,(11):30-31
一、记者有风格记者的作品是否应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问题一向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但我坚持认为,记者应有自己的风格。从新闻实践来看,有相当一些新闻作品都是讲究美学效果的。在中外众多的新闻记者中,也确确实实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思想深度、比较成熟的记者。如意大利的法拉奇,美国的斯诺、李普曼,日本的本多胜一,中国的范长江、邓拓、穆青和柏生等。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富有创意的地方,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雨果在谈到文学时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  相似文献   

7.
8.
看着稿件在编辑老师指导下刊发,感受到自己在报道路上成长的快乐,不由想起自己刚学报道时的一些往事来……  相似文献   

9.
徐莹 《新闻实践》2012,(1):23-24
在与年轻同行的交流中,常听他们问,怎样采访才能不被拒绝?为什么你的采访对象总愿对你敞开心扉?我的心得是:沉下去,蹲下来,用心听。  相似文献   

10.
从孔子到孟子到苟子,先秦的儒家三大家,一致坚持并鼓吹着“不服从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尽管岩井俊二自己极力甩脱,那个藤井树仍然偷藏在他内心的某个角落,20年来从不曾离开  相似文献   

12.
由斯诺登掀起的这场有关美国窃听和间谍行为的风暴,不仅是一场外交危机,也反映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之后漫无目的,缺少战略眼光,不能集中于大局,而只顾狭隘的策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这样的90后不是全部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这一代才算上“正常人”,轻易地把环境的宽松和个性混为一谈,将手段的多元等同于自由;也因为年轻,他们不羞于炫耀自己的优越,除了自己,又看轻和蔑视一切  相似文献   

14.
陈曦 《中国记者》2018,(2):91-91
2017年8月1日,我带着一身尘土,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下车瞬间,我抬头望着高楼,突然无比怀念在朱目和的17天。这17天对我是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纸媒拐点曾被认为是2005年。当时的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纸媒“严冬”论、“拐点”论,掀起了一场纸媒是否消亡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这是现任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在任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期间,于2009年12月的一次讲话,原文刊发于2010年1月25日出版的《大同日报》,虽然4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前在全党干部重新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今天,当年耿彦波同志这篇感人肺腑的讲话却愈彰显出其深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他来自粗犷的武汉,而且高中就辍学了。那么,他如何成长为亚洲身价最高的在世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站在千名京师大学堂学生前面,光绪沉默了片刻后,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云轩阁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做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说罢,光绪抬起右手轻轻地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相似文献   

20.
记者:您出生的时候(1958年)正好赶上3年自然灾害,对于那个时期还有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