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是无冕之王,而是新闻民工。"这是工作强度和竞争压力极大的媒体人士经常对彼此开的玩笑话。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在当今社会日益庞大,媒体人亚健康现象愈加严重,甚至引发早逝、"过劳死"等问题。急速膨胀的从业人数、激烈的市场竞争、连轴转的工作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常常处于透支状态。如今,媒体人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各  相似文献   

2.
张淑利 《大观周刊》2012,(19):180-180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又称为工作压力或职业应激、工作应激),一般是指在幼儿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的幼儿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适度的职业压力可刺激人奋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能够扩展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从而影响到个体身心和职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图书馆员工作压力的外在表现及其对工作的影响,剖析了工作压力的成因,提出了要从图书馆和馆员两个方面缓解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压力的危害,提高馆员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吴咏林 《新闻前哨》2004,(11):14-15
又是一个猴年,又是一个甲申.逝去了的光阴.再也不能复返;走过去的脚步,再也不能收回。花甲已经临近——我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5.
记者何为     
李鹏 《青年记者》2004,(10):1-1
不知不觉.做新闻工作已经十个春秋了.从初始的好奇,懵懂到今天的责任,惶恐.从早先的实习生到现在的编导.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新闻的本原?新闻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记?  相似文献   

6.
平凡记者     
夏日雨后,行走在南国珠江边,踏着被雨水打落的木棉花“,遥想”当年在一片恐惧与憧憬之中,上了这条路,做了记者。第一次看到死人后,写稿时不断望窗口,心里有点怕。第一次看到人会死得这么惨,也死得如此“轻松”,生命如此无常。许多被采访者在感谢你,也有不少人在背后骂你,甚至被  相似文献   

7.
石研 《今传媒》2007,(3):34-36
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压力,是指他们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当新闻工作者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8.
做个好记者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的理想。但有的人吃了一辈子新闻饭,却碌碌无为,有的人则把自己的作品和名字留在了新闻史上。那么怎样才能具备一个好记者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坚守职业道德.秉持职业精神,以高洁的人品去锤炼高尚的文品.以坚实的职业精神去塑造让人敬服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刚到任不久的杨兴盛台长对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驻站记要抓住重头,抢在前头,紧密配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面前保持快捷速度,用快发稿、多发稿、发好稿的工作状态抢占先机,体现大台水平。”两年来,记管理部完善管理办法,加大考核力度,18名驻站记人人争先干工作,创造了优异工作成绩,展示了主流媒体记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记者现场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让观众感染现场气氛,进而对新闻产生兴趣,并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媒体出镜记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出镜记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本文分析了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提出了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记者的采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而这些人和事,往往是超乎常规的,异于常人的,这是由新闻报道的性质所决定的。 超常规,是指这件事与平常、习以为常的情形有所不同,新闻价值大的事件,一般都不是习以为常的内容,换句话说,超常规的事物通常都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怎样当好基层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记者摇篮》2009,(11):39-39
在永乐地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整整二十年。多年来,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和新闻自身对社会起的作用,感觉人们普遍对记者“另眼相看”。我自己也充分利用了这种客观条件,以自己的形象感染力,去努力缩短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期达到满意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许多记者碰到好题材、好素材、好线索却无动于衷,一点感觉都没有,往往是与好新闻失之交臂。原因就在于记者平时不注意积累,内功没有练好。  相似文献   

15.
记者是社会发展过程忠实的记录者和发掘者,要做一个称职的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反映最原始真实的生活,才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作为驻站记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始终和最基层的群众,和基层的党委、政府在一起,上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下联系最火热的生活,因此是最能够写出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的。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安徽日报六安记者站工作时的一段经历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6.
春节前,我应邀与几位久未谋面的朋友一起喝茶,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这种朋友间的天南海北的交谈,便平添了许多的亲切和温馨.不经意中谈到了我们正在从事的职业——记者的尊严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金 《青年记者》2004,(11):40-42
“招聘记,年龄55岁以下”,这是包括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不少媒体招聘广告上必不可少的一条要求。据说这个年龄已经算是放宽的要求了。目前很多报社招聘,年龄限制都很严格,像在北京,《新京报》原则上不要超过25周岁的,《法制晚报》则限制在50周岁,极个别人可放宽到55周岁。年龄,成了进入媒体越来越高的一个门槛。然而,反观之,就算媒体放低门槛,让“超龄队员”上场,又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从事记职业呢?激烈的行业竞争,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付出,让不少记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日前,国内医学专家公布的数字令人沉重: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155岁,不再有大把的青春可以去尝试,去比拼,又远不到老去的年龄。坚持还是退出?进入还是却步?或许,只有那些坚守职业信念的人会成为最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罗惠妍 《新闻窗》2014,(3):17-18
随着基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人民精神需求日益增强。基层新闻机构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基层记者则是基层新闻机构工作开展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层新闻机构的工作效能。基层记者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将基层新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播音主持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一门艺术,说明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写《浅析记者型主持人与主持人型记者》这篇文章,就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实践得来的认知,也让曾经和我一样,在传统媒体下成长起来的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永葆一颗多一项生存技能就多一份机遇的学习热情!当你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实力后,主持人型记者的优势无疑会让你更加充满职业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