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转基因     
《百科知识》2013,(14):1
<正>事件农业部近日发放了三份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使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政府应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对于转基因食品公众有哪些知情权?各方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条件、模式和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阻力、条件、模式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作了进一步思考,提出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使我国公众更好地参与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实现转基因食品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现实情境,结合社会系统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引入系统信任、风险/收益感知、科技观、传播媒介等系列变量,对重庆、湖北、浙江三省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比较国内研发的转基因水稻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公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接受度比转基因大豆的接受度高,受到更多风险感知等结构因素的显著影响。信任国内转基因研发机构、转基因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的收益感知是对这两种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公众接受度都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转基因风险管理要聚焦粮食安全保障、专家系统的信任机制建设和科技观引导。  相似文献   

4.
其实我们早就在食用超市里的转基因食品了,但我们也许并不知道。对转基因的态度总是两极分化:左派反对转基因的急功近利,右派力主技术的成熟与安全。转基因真正的问题已经超出科学的范畴,而关系公众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对公众环境权产生的伤害主要体现出一种可能性和潜在性,但是此种伤害一旦现实化了,那么将是严重的而不是轻微的。此外,从公众环境权受到伤害的主体上看更具广泛性、代际性;从对公众环境权伤害的内容上看更具不确定性;从对公众环境权伤害的时间上看更具长期性。鉴于此,在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广中,需要采取措施以维护好公众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9):28-29
“许多消费者对于哪些食品可能含有转基因成份,始终怀着疑问。由于目前全世界广泛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油菜等,而大豆、玉米及其衍生产品(如大豆磷脂、大豆蛋白、玉米淀粉等)最常被拿来作为食品原料和添加剂之用,也就可能添加在日常接触到的饼干、方便面乃至婴儿奶粉等食品之中,使得含有转基因成份的食品也因此无所不在。”——《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在农业,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伦理道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潜在危害。加强转基因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安全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就各国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态度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研究和商业化的管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可能有潜在的风险。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人们对其争论也非常激烈。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基因专利和利益分配问题,食品标签和知情选择问题,动物和人体实验问题,商业化的利益平衡问题都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为了使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造福于我国人民,本文对我国转基因食品研究和商业化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田科 《今日科苑》2013,(19):26-27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在世界范围由来已久。2013年9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玉米改良工程中心主任戴景瑞等专家带领20多名网友采摘、品尝转基因玉米,掀起了民众对转基因的新一轮讨论。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具有科普价值;而广大民众对转基因却仍顾虑重重。那么,转基因食品是否真的吃不得呢?  相似文献   

10.
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态度研究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仇焕广  黄季焜  杨军 《中国科技论坛》2007,18(3):105-108,51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也日趋激烈。消费者的态度是影响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消费者的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态度及其决定因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就国内外对该问题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方法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发展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讨论多聚焦于"安全性"问题,因此,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从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角度切入,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管理方式,对比分析其与我国的差异,期望藉由良好的风险评估与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提高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隽武 《科学生活》2011,(9):12-15
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新闻,可能是在近年才为我国公众所知晓。去年9月,某报报道说,山西和吉林出现动物、家畜生长异常现象,经深入采访,得知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同一种转基因玉米——先玉335。  相似文献   

13.
“实质等同性”原则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新志 《科学学研究》2004,22(6):578-582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其安全性评价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质等同性"原则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合理吗?为此,我们需要对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实质等同性"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旨在探寻更加合理的方法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一书围绕转基因粮食安全这一主题,从科学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显现的和潜在的不安全性,从经济角度揭示了转基因技术、产品持有者通过转基因技术与专利谋求全球粮食市场垄断地位、永久控制人类口粮的企图,从  相似文献   

15.
谈毅 《科学学研究》2006,24(1):30-35
“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这也为公众参与技术评价范式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基础。本文以国外围绕转基因技术所进行的公众讨论为例,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目的与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3,(14):13-16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2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卓勤四位专家,以"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转基因技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新玩意     
《世界发明》2009,(10):6-7
基因食品烹饪大师 如何缓解人口膨胀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而食品烹饪机Cocoon就是专门用来烹饪未来的转基因食品的。未来,你从超市买来的“食品”——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食用鱼或肉的细胞组织——将被装在一个扁平的容器内。  相似文献   

18.
刘标 《百科知识》2000,(5):20-2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简单地说,转基因食品是指含有转基因生物体或其成分、或者含有转基因生物体外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食品。转基因生物体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而获得的生物体,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生物体与普通生物体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它的遗传物质中含有其他生物体的基因(也叫“外源性基因”),而且这些外源性基因能够在转基因生物体中发挥作用或表达出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各项研究的结论差异较大。本文根据对我国东部5省11个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深入研究了我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听说过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知识了解较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但对不同类型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收入水平、所居住城市的规模等是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澍 《百科知识》2011,(18):40-41
目前介绍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说法:一种认为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强制要求标识的,另一种则声称不仅转基因食品不要求标识,其他食品也不得贴上“非转基因的标签”,因为涉嫌歧视。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标识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