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法伦理学的经典文本.社会文化心理与习惯置换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要树立"法信天下"的理想状态,就要发现并宣扬法律本身就具有的信仰生命.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主流法律观,是主导新中国不同发展时期的法律思想和法制建设方向的法律观,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各自的法律观为主线,经历了从"工具"观到"制度"观再到"价值"观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领导集体对法律解读的状况和水平,也厘清了我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涉外海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事国际私法中涉外海事合同的法律选择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定,就法律适用原则进行探讨.通过对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等法律适用原则的分析,提出我国涉外海事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并探讨其新发展.涉外海事合同应当依据合同当事人的选择确定准据法.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适用法律时,依据"特征性履行"方法确定与涉外海事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或者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准据法不能查明时,可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在法律之林独树一帜,"天理"、"人情"、"国法"之交融是其表征之一.分析其成因,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疑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法学和历史学的双重视角,对孙中山的法治思想进行考述与透析.法治是被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内含追求巩固国本、完善政治等价值,它是法律得以完全实施的保障,其中枢机关是国会;民权是法治的基本条件,法治是民权的有力保障,二者的共同敌人是封建专制;法律与权力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此外,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也是孙中山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6.
北魏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其法律呈现出了承上启下、继承与创新的双重历史作用.留养制度作为北魏法律的首创,是中国式缓刑制度的一种尝试,其深深地扎根于古代社会的社情,折射出了北魏法律儒家化的特质,同时其所蕴含着的"孝"的观念和曲法纵情的魄力也为中国古代法文化增添了一层浓厚的亲情味.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症结及其法律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和丰富的体育竞赛资源严重不符,这与中国是体育产业后发国家有关,更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有关.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法律制约、集权式体育"自治"的管理制约、产权界定不清导致的经济学制约、纠纷裁决上的机制制约等4个制约症结.中国体育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与这些制约症结的根本解决紧密相关.从修改现行<体育法>、协调体育"自治"与"法治"的关系、创新体育产业的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纠纷裁决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法律环境建设,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并最终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法制教育以造就具有法律素质的社会建设人才为根本目的。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法律基础"课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中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方面则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法律常识贫瘠的问题。"参与式"即是为提高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实效性而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对于主办城市来说,最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是奥运场馆市场化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奥运会场馆建设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加上开发经营市场化法律本身的滞后性,从近几届奥运会的情况看,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体育场馆的开发问题以及赛后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如何解决好我国奥运体育场馆的开发与利用的一些法律问题;避免奥运场馆运营的法律风险;我们当前应当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进一步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壮大与发展.本文中哈贝马斯是从社会整体与关联性互动的这一视域来探讨法律的,从生活世界和系统亮界面的社会特点出发,探讨当代人类社会法律被视为"媒介"和"制度"的两大核心内容所在,并以此来重点分析当代人类社会法律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我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再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宪治国的重大举措,因此研究哈贝马斯的法社会学思想无疑对当代中国社会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禁止拒绝裁判"原则,法官有权对存在法律适用困难的案件作出漏洞填补式的处理,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便是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对法律漏洞作类型化概述后,以存在"原则漏洞"的"四川泸州继承案"为切入点,就法律原则"补缺作用"的启动机制与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语言词汇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新词不断被创造,用于表达新的事物和关系,旧词的词义也不断发生变化或承载新的意义。同时,由于受法律背景、语言和文化的"束缚",法律术语标准化过程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本文旨在探讨法律术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为实现法律术语的标准化欧盟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使用实现了普通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法律隐喻,其在法律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内省法,揭示出法律隐喻与法律语言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是我国落实依法治国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大学生身为社会高知群体,培养其法律意识,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本文以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法律教育的时代意义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法律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法律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法学专业实习。针对我国高校在法学专业实习中存在的对实习重视不够、实习基地不规范、实习时间与方式不合理、实习的监管制度不利等问题,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法学专业实习必须从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确立科学的实习方式与时间、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过程监管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产物,其归宿是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套规则,因此,法律评价的最终指标,是现行的法律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能否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一套可行的规则.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既存在于整个法律体系(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该法律体系是否能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一套完整、正当、可行的规则),也存在于某一部规范性文件和某一个条文.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行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又制约其培养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在明晰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树立"全程"实践的教学观念,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路径,实现重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青年学生的法律信仰及法律素养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就青年学生的法律信仰及法律素养的培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当前法学高等教育存在培养方案模糊,教育模式僵化、单一,考核方式陈旧、狭隘的病灶。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创新法学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准确契合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手段,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协同育人背景下法学实验平台作为承担法学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场所,如何更好地将法学实验平台打造成运行高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切实为培养卓越法治人才服务,值得认真思考和关注。本文围绕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从法学实验平台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思路、设计原则、B/S框架结构设计原理和方向以及关联数据库技术中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展开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