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化》2011,(6):1
亲爱的朋友:你现在所处的人生阶段,是一个多么快乐的阶段啊!现在,快乐就是你的事业。年轻的时候,那些枯燥的规矩,无关联的词汇,都无法给你带来快乐。等你再大一些,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那些与公共事务相伴的焦虑、烦恼与失望。你的快乐会有助于你的  相似文献   

2.
李政道认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在中国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星空天象的图案,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探索。从中,人们感受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确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3.
“美”,在科学家与艺术家眼里,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会继续是“井水河水不相犯”吗?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又该如何真正地互动与互补?  相似文献   

4.
陈方正 《中国文化》2009,(2):92-106
自二千五百年前的轴心时代开始,以迄十七世纪为止,人类社会的结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大文明的传统宗教所陶铸,但自十八世纪开始形成的现代社会,则深受现代科学所陆续发现的自然规律以及由是衍生的崭新技术所塑造,人类生活与观念,因而出现翻天覆地钜变。表面上,无论从实质内涵抑或人生取向看来,宗教与科学都好像是南辕北辙,漠不相干,  相似文献   

5.
雕刻家亨利·穆尔对科学与艺术的异同有自己坚定的看法:艺术是独特的,如果莎士比亚不写《哈姆雷特》,决不会有其他人来写,如果米开朗基罗不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决不会有别人来画,但是,如果爱因斯坦未曾发现牛顿理论中的微小差异,别人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就是你、我、他,众人之间有序的和谐关系之体现,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三五好友休闲的片刻,总之,在有人的地方都必须讲文化。一个社会如果做到文化无处不在,这个社会必然是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在大城市建设各种博物馆、剧院、电影院,这些固然是文化的主要标志,但这些代替不了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加值得提倡。人与人交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思想感情。三朋四友相聚议事,总要有人说话。即或是亲戚朋友们相见,总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在这中间就有文化问题,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讨论文化怎样…  相似文献   

7.
在克林顿与莱文斯基的绯闻案还正余波荡漾;在科索沃战争、车臣;中突也还烽烟未息之时,时代步入了21世纪。此时的纪实摄影,尾随上世纪末的战乱纷争,持续以新闻摄影、战争摄影或专题报导摄影几大项占尽锋头,让景观摄影、自然生态摄影、旅游摄影、家居摄影等位居后勤。  相似文献   

8.
纪实摄影除前文提到的普立兹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奖年度奖外,近30年来业界则以马格兰摄影通讯社作品为首,再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杰出纪实摄影家,如巴西的塞巴斯提欧·沙尔加多、前苏联的鲍里斯·米克哈罗夫、波多黎各的曼纽尔·利瓦伊拉·欧尔提兹、印度的拉古毕尔·席与非洲的马力克·西迪贝等。  相似文献   

9.
鄭工 《中国文化》2011,(1):155-167
一滕固(1901-1941年),字若渠,生于江苏宝山,1918年毕业于上海图画美术专科学校;1919年秋东渡日本,1920年春入东京私立东洋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回国;1930年赴欧洲,后入柏林大学攻读美术史,1932年获博士学位。其回国后曾任行政院参事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常务委员等,1938年出任国立艺专校长。  相似文献   

10.
铁栗 《大理文化》2010,(3):65-66
不能不承认,现代人的生活是充满了新奇的,其精彩的程度已超出了作家的想象。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得让人匪夷所思,如果仍以惯常思维去理解,很多事物都会使我们陷入困惑。生活的变化太过迅疾,作为写作者的我们,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就是对于生活的误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放弃想象,想象是文学的翅膀,一旦放弃了,我们的精神就无法飞翔。想必大理农民作家安轩龙也是这么想的,否则,他的那部《韭菜香》就不会写得那样清新。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了众多黑人艺术家,非裔历史文化研究者卡瑞·文兹曾经概括了该运动的四个特征:第一,艺术家的基本着眼点是美国黑人的历史,包括非洲遗产和南方的生活记忆;第二,探索哈莱姆和其他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很多作品探索了种族关系和种族主义的影响;第四,在创作中自觉地运用非洲文化元素。出生和成长于哈莱姆社区的女艺术家费斯·林格尔德(Faith Ringgold,1930—)  相似文献   

12.
艺术圈从来不乏奇闻轶事,何况著名艺术家与著名收藏家诉讼公堂的巅峰对决现象;但是,恰在他们寻求公理的同时,也在娱乐着公众而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无异于社会普法的典型案例,而其矛盾的焦点,则是艺术批评的准则和底线。  相似文献   

13.
张生 《东方文化》2000,(5):112-113,116
“当代感性档案”栏目力求贴近现实生活,用平实灵动甚至“越轨”的笔致捕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语境中浮现出来的新的意识形态或新的感觉。去年本刊已组织刊发了三组文章,颇受欢迎。本期再约请三位作家谈“当代经验对表达的刺激和制约”问题.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14.
孙为民不是当代中国美术运动中活跃的弄潮儿,而是一位扎扎实实沉稳地从事艺术探索和创造的实践家。我以为,中国当代艺坛,后比前更为需要,也更为重要。因为有太多的人赶潮流,玩潮,心态浮躁。艺术这玩意儿,必要的时候需要发表宣言和制造声势,求助于外部的力量,以推进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科学,经过原始综合的阶段以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艺术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科学曾给艺术以巨大的支持,无论是从认识世界的方法上,还是技术操作上;与之同时,艺术又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家园和独立的尊严。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艺术又一次受到挑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李兆忠先生的章从“艺术本位”的立场对李政道先生的“科学主义”艺术观提出商榷。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事关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进一步讨论,欢迎大家参加。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莎翁亦借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发出“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的千古之思。浩淼宇宙,个体的生命不过一粒微尘,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对于问题深刻如斯,无论先贤圣哲还是凡夫俗子,共同的选择恐怕多是在痛苦中沉默,并在沉默中思索。肤浅的语言是不足以承担表达的重荷的,生活教给我们的毕竞更多。  相似文献   

17.
青山在那个乡间,一个莽撞瘦弱的少年背个绣花包,朝乡村小学跌跌撞撞地跑去,被踩踏起的那些灰尘:洁净,轻盈,刺鼻。他朝对面的山上望去,湛蓝的岚烟,正清洗着他的目光。我是那个少年,我们都是那个少年。那个刚从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那块摇摇欲坠的黑板上写下"青山"二字,俊秀优雅,最让我感到羡  相似文献   

18.
19.
史学与科学     
研修史学者,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历史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易准确而明白回答的复杂问题。近代以来,西方不少历史学家通过撰写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但是,学者们仍然意见纷歧,莫衷一是。中国的历史学家在对此问题的探讨中,基本形成这样的认识:所谓历史,就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或对以往实际发生事件的记录。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这就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而中国“历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就记载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致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实际上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已经消逝于天地之间,永远不可能重演。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知识     
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俄)契诃夫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俄)列·托尔斯泰 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 (法)约里奥·居里科学与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