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识字教学是汉语文教育的基石。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汉字,因此,如何提高儿童的识字量、识字效率和激发识字兴趣等问题,受到中国大陆、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汉字识字教学是汉语文教育的基石。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汉字,因此,如何提高儿童的识字量、识字效率和激发识字兴趣等问题,受到中国大陆、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汉语”是汉族语言的简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语以外。尚有满、蒙、藏、朝鲜、维吾尔等兄弟民族语言,通常说的汉语,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但包括使用汉语地区的方言。由于汉族人数众多,使用汉语的地区广阔,汉族文化历史久远,汉语自然成为我国的主要语种,也是历代的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4.
巴基斯坦是一个有两种官方语言的多语言国家。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将其作为母语使用的人数却很少,而作为交际用语其使用范围又很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伊斯兰民族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乌尔都语国语地位的确立是穆斯林民族主义意识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和统治阶层为了维护民族统一所采取的语言政策相关。英语和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的两种官方语言是殖民统治的结果,而乌尔都语至今无法完全取代英语,则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语的全球化密切关联。乌尔都语与孟加拉语曾经的冲突以及东巴基斯坦最终的脱离都进一步表明语言在民族意识觉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民族意识的产物,同时,作为伊斯兰民族认同的象征,它又促进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民族统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分歧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汉字、汉语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和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的。中国文化的传递主要靠汉字、汉语工具。汉字、汉语教学也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小学的汉字、汉语教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今天研...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汉字的历史至少已有6000多年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使用汉字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6%以上,除中国之外,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社会,都有汉字的使用.因此,联合国也将汉字汉语列为其工作语言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目前有英语、汉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等六种官方语言,依据联合国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联合国散发的文件应以各种官方语言并存。但是由于在联合国的成员中几乎只有中国使用汉语,汉语在联合国内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不大,所以人们最常用的还是英语。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通流,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须先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下面我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自己通过实践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双语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各少数民族除少数杂居区外,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将长期共存。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中的多数仍然只懂本民族母语而不懂汉语,现在全疆民汉合校与汉族师生交往越来越多,而且学校、报刊、图书、广播、电影、或只懂少量汉语,本族母语仍然是本民族内主要的交际电视都使用汉字,逐渐形成民族文字与汉字并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正>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编入了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奇妙的对联》。遗憾的是因为学生存有畏难心理缺乏兴趣,因而很多语文教师感觉教学吃力效果甚微,于是对“梳理探究”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结果导致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对对联知识知之甚少,不会张贴,分不出上下联,更不要说拟写。如此优秀的文化,为何沦落到如此凄凉的境地?笔者认为和许多老师不能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汉字、汉文化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汉文化与日本文化张宽信在语言学上,日语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却使日语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日本民族还没有来得及创造自己民族的文字时,汉字就传人了日本,日本民族的祖先便使用汉字来记录日本语言,使汉...  相似文献   

12.
从双语教学到双重文化教育杨丽萍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为使用的双语教学法,实际上是授课者以民族语言作为手段,解释汉字的音、形、义,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字。然而,一旦学生掌握了汉语...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人口254万多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郊区。贵州的其它地区和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也有部分布依族居住。布依族多数使用布依语,部分兼通汉语,少数只会汉语。解放前,布依族设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民间流行一些借用汉字和仿照汉字创造的方块字,用来记录布依语,但多为布摩(祭师)书写经文、咒语用,而且因人因地而异,仅为少数人所掌握,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调查研究,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现在部分布依族聚居地区推行。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在吸收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字和和制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记日语的重要手段,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折射出日本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5.
尊重汉语的民族传统,坚持汉语词汇形、音、义的综合研究,这是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说明汉语词义的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 汉语词汇是以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的。而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字,具有明显的表意特征,一般所谓“象形”、“指事”、“会意”不用说了,就是“形声字”也往往用字形标明义类;而与此同时,汉字的表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新加坡政府如何在历史、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确定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四种官方语言的语言政策,制定下同阶段的双语教育规划,形成新加坡目前绝大多数国民掌握两种官方语言,英语必居其一的特殊的双语现象,并使绝大多数华人在短短三十余年间经历了由讲不同汉语方言转变为讲华语(普通话)的语言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至今仍在生气勃勃存活着的最古老的文字,它是我国数千年灿烂文化的载体,又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汉语中融进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因素,这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汉字,也必然受到人文因素的渗透。汉字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传统文化的记录和民族心理的投影,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①  相似文献   

1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表现。 1,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目前大约有70%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是1998—1999年编写的(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不适应目前教学需要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10年至今未做修订。二是教材编写理念及体例已很落后,与目前新的汉语课程标准不相符合,如汉字、词语学习远低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日语原本没有文字,公元3世纪开始引入、借用中国汉字,即便后来发明了"假名",汉字仍然与假名一起混合使用至今。日语汉字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现在保留了2136个常用汉字。从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对比的角度看,可将日语常用汉字分为同形同义字、同形异义字、日语简化字、汉日简化字、未简化的繁体字以及和制汉字6大类。  相似文献   

20.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也不例外,汉语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这些优势反过来对汉语的表现力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便即便如此,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认识和区别二者的不同本质,对理解汉字与汉语间的关系及正确地使用汉字和汉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