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超女 《教育与职业》2007,(22):100-102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年号颐渊.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专心从事教育.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称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经亨颐的主持下迅速成为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堪与当时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媲美.他还长期主持浙江省的教育会,力主教育摆脱政府控制,独立开展工作.1922年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私立春晖中学,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浙江上虞人。他于清末东渡日本攻读教育和数理,留日期间一度应召回国参与筹建浙江省最早的官办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并受聘担任教务长,学成回来即到校服务,献身于师范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他任该校校长,以后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仍长此校。他主持浙江第一师范期间,苦心经营,努力创新,成绩卓著,尤其五四期间顺应时代潮流大胆进行改革,因此引发与当局的冲突而酿成声势浩大的“一师风潮”,震惊国内,颇具影响。民国初年,经亨颐被教育界同仁公举为浙江省教育…  相似文献   

3.
经亨颐(1877年—1938年),浙江上虞人,字子渊,号石禅,别署听秋,晚称颐渊,因在白马湖畔筑“长松山房”小宅,自称长松主人。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在上海随同伯父元善等五十人联名电诤,反对慈禧太后欲废光绪,另立端郡王载漪子溥(亻隽)为大阿哥事,触怒清廷,遭通缉,逃避澳门。庚子事变起,才回归。1903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科,学成回国,曾任北京女师大教育长。后回浙江,任第一师范教务长、校长达十三年之久,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接着创办春晖中学,任校长,又兼任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  相似文献   

4.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原名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53年,为浙江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198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幼儿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6.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 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2,(28):108
1938年9月15日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逝世经亨颐(1877—1938),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浙江上虞人。1902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时期,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后因遭守旧势力排挤而离职。此后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担任校长。1923年又到宁波任省立四中校长。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从教2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8.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9.
顾西林(1982-1968)是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校著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家,曾先后担任第一届杭州市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第一届音协主席。早年服务于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江苏省立镇江中学、浙江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国立福建音专等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开拓者之一,在上个世纪华东地区音乐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在她从教的55年中,所教授的  相似文献   

10.
"美好教育"的提出合乎政治逻辑不言而喻,但我们还需追寻它的历史根源。近代浙江经亨颐主持的"人格教育派"触及教育的本质,旨在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追求的就是"美好教育"。"人格教育派"的核心人物是经亨颐,主要成员有夏丏尊、丰子恺、杨贤江、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熏宇、刘叔琴等,其思想体系由"纯正教育""人格教育""爱的教育"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1.
春晖中学的创办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经亨颐,字子渊,浙江上虞人。经亨颐一生历任浙江一师、上虞春晖中学和宁渡省立四中校长。多年来,经亨颐对“政府摧残教育”、“乱我清静教育界”不满,春晖中学依其“以哲人统治之精神自谋进行”的思路办学,“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顾西林是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校已故音乐教育家,她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五十余年,教书育人的足迹遍及整个华东地区,音乐教学领域涉及小学、中师、专业音乐院校,为我国培养出一批现当代杰出音乐艺术人才。建国后她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浙江省第一届音协主席,参与决策浙江省各类重大音乐文化活动,对于新中国浙江音乐文化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浙江籍学者在全国教育界发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浙江省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不少领袖人物均曾长期在北京活动过,他们返回浙江后,与以省教育会为中心的本地教育界人士有过不少冲突,而且他们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马叙伦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四后曾回淅出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厅长等职,他的经历为探讨这些微妙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师范精神是师范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将其建构为"勤、慎、诚、恕"四个要素,并以其为目标,通过重教育以明社会责任,崇艺术以陶冶人格气质;推自动、尊个性;倡运动、尚旅行;操行和学业并重等多样化途径,塑造师范生的品性。"勤、慎、诚、恕"师范精神的核心是"诚",是经亨颐师范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师道"一脉相承。它倡导的是对教育的信仰、国民的模范人格、甘为"柱石"的牺牲精神以及"为社会作马牛"的使命感,对当前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科文 《中国德育》2013,(24):40-42
学校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都离不开分数、成绩、升学这几个词,几乎没有人提及学校的道德教化功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学校应该是一群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的地方。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传承文明、道德教化,基本上被大家忘却脑后,甚至校长本人也很难想起。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老校长经亨颐先生说得好:“一所好的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风尚。”可我们的校长说,当前的社会道德有问题,消解了学校教育的影响,这是社会问题,校长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16.
谢雪女士(1877-1942),字玉农,浙江嘉兴县人,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深感“无才是德”之言,误尽古今多少巾帼,遂毅然以培养女性之自立能力为己任,为使女子有自谋生活之能力,进而求男女之平等,捐产办学投身于女子职业教育.1912年,在教育总长蔡元培以及黄炎培、郑晓沧、张季直、经亨颐等社会名流和浙江都督的赞助下,择定浙江杭州旧宁绍盐运使官署为校址,创立了浙江女子实业学校(杭州市开元商贸职校前身),由谢雪女士任校长,蔡元培、黄炎培、张謇、郑晓沧、经亨颐任校董.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于1978年在原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师范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朱静怡,女,39岁,共产党员,1963年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幼儿园执教,1979年任副园主任至今,1983年被评为市级“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4年被评为省级先进教师,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朱静怡同志工作勤奋,大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探索幼儿园语言教学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春晖中学的创办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经亨颐,字子渊,浙江上虞人。经亨颐一生历任浙江一师、上虞春晖中学和宁波省立四中校长。多年来,经亨颐对“政府摧残教育”“、乱我清静教育界”不满,春晖中学依其“以哲人统治之精神自谋进行”的思路办学,“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其兴学目标是:发展平民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国民。春晖的校训是:勤、慎、诚、恕。他期望学生弘扬古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精神,从改造自己做起,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在春晖,经亨颐尝试推行教员专任,学生自治、教学自主,学制改革,男女同学,还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这一切迥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汇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谈。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3,(4):23-24
王崧舟,1966年10月生,浙江上虞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曾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其事迹先后被录入《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1984年毕业于浙江诸暨师范学校,先后担任上虞实验小学教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