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从青少年心理特点看:青少年自我意识处于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时,儿童模式被打破。成人模式还没有建立,因而青少年的心理上充满了矛盾的色彩。(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青少年竭力摆脱管教又不能完全摆脱,由于他的认识情感、行为缺乏必要知识和能力,很难真正的独立。(2)心理闭锁与强烈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的矛盾。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认为,青少年最显著的特征是闭锁性,但又有着强烈地希望别人理解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中师生进入师范后,将进入一个新的生活、学习与发展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在生理卜和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其丰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判断的片面性,青少年在学校的教育下树立了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但在认识上常常出现许多混乱,作出的判断往往带有偏激、片面的特点;成人感的增强和模仿、尝试性,他们要求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指导,独立自主,同时又产生很强的模仿心理和尝试性,处处按成人的行动去实践,模拟角色的活动日益增多: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他们开始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还很幼稚,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无法完伞独立;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青少年由于丰十会经验和情绪体验的增多,开始把注意力集巾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他们的心理活动出现某种含蓄、内隐的现象,出现闭锁性的特点,但足他们又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期望得到理解,这时的心理就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情绪的两极波动与多变,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处于心理断乳期,所以反映强烈,变化快,动荡和起伏大,常常表现出两极波动,情绪多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闭锁心理浅谈孙志刚青少年闭锁心理的产生,首先是由于这个阶段其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不同步而引起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上的突飞猛进与心理成熟的滞后,产生的种种思想上的焦虑、情绪上的烦躁,行为上的封闭等闭锁心理的表现。其次,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从济南市某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02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Shek等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量表、陈淑惠等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查。结果:(1)1年之后,父母的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均有显著增加。(2)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3)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1年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女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预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使用儿童期情感虐待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表,从辽宁、河南、山西等省选取大一到大四共8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显示:(1)不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T=9.292,P<0.01)、心理韧性(T=9.876,P<0.01)、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T=9.497,P<0.01)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全体大学生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和儿童期情感虐待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01),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01),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01);(3)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情感虐待和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β=-0.178,P<0.01)。得出心理韧性可调节了儿童期情感虐待与留守经历大学生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6)
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具有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性特点。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再加上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  相似文献   

7.
播种友情     
【活动背景】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冲突的时期,人际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水平;这一时期又是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大多数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都渴望获得友谊,可有时又缺乏理解和支持别人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主动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母亲心理控制和青少年外化问题的关系,以及青少年情感自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母亲心理控制问卷、青少年情感自主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和青少年违纪行为自评问卷对331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外化问题与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情感自主呈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情感自主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子关系对母亲心理控制与情感自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成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身心发展特点相关。中学生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成人感,进入了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即:在心理上摆脱家长与成人的监控走向自己的时期,又称"反抗期"或"抗争期"。这个时期的发展充满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理解与闭锁的矛盾,身心迅速发展与人格发展迟缓的矛盾,活动能量增强与自控力弱的矛盾等。所以又称发展的"困难期"和"危险期",  相似文献   

10.
一、青年初期人际交往的一般心理特点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逐步增强,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人际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与儿童、成人人际关系明显不同的特点:他们开始以批判的态度对待父母和老师,并企图从情感上逐渐疏远成人,以求得独立,有心事宁愿写在日记本上也不愿跟父母老师讲,具有较强的"闭锁性".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与此同时,他们与同辈的同学、朋友关系日益亲密,乐于交流.在许多事情上他们听不进师长的意见却乐意接受朋友的建议,学习同伴的经验,许多人在青少年时代与朋友结下了真挚、纯洁的友谊.但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还相对较弱,青年初期学生的人际交往又矛盾重重,常因一些小事而相互隔膜.渴望友谊又不知道如何缔结友谊是该阶段学生的普遍困惑.  相似文献   

11.
"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东莞市"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选取了东莞市11-15岁"贵族中学"初高中生共316名青少年(其中"富二代"青少年222名)作被试,采用《青少年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施测,结果表明:(1)东莞市"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与普通青少年问题行为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2)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成绩的"富二代"青少年在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上差异显著。(3)"富二代"青少年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较强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对问题行为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2.
自主性的建立是青少年心理成熟的标志。目前主流研究是从空间分离-个体化角度,简单地把自主性理解为认知、情感和行为选择上与父母的分离和独立,过于强调"分",忽视了"和"。对于亲子关系在自主性中的作用重视不够。青少年自主性是一把双刃剑,单纯强调分离的自主也会妨碍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的研究结合并立足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安全依恋理论,从积极关系和自我认同角度分析与批判精神分析的分离-个体化模式,从意志动机和积极关系影响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意志型自主,将自主理解为辩证的、父母影响的概念内涵,解析自我意志型自主的心理健康内涵和积极功能,并诠释在集体和个体主义下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阐发自主理解的转变对未来研究和青少年教育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生的道路上,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阶段,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一个动荡多变的时期。青少年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新发展、学习和集体生活的更高要求以及陌生而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种种矛盾。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矛盾是比较复杂的,据我的观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敏感活跃和富于好奇心与认识迷惑混乱的矛盾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是比较敏感活跃的,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向前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信息流通越加频繁,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趋势。为更好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处境,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分析,从个体发展的核心任务展开,分析内在心理冲突形成的外部条件,而后分析了心理冲突产生对自我身体攻击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最终自杀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以期深入理解青少年自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冲突,更好地共情处于严重心理冲突中的青少年,为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提升青少年自杀识别、预防与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份。在道德认识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显著。在道德情感上,初中生的水平既低于小学生又低于高中生,说明初中期是青少年德育的关键期。在道德行为上,中学生水平低于小学生,而且在总体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水平低于道德认识水平,提示加强青少年德育应根据年龄特点,在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6.
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份.在道德认识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显著.在道德情感上,初中生的水平既低于小学生又低于高中生,说明初中期是青少年德育的关键期.在道德行为上,中学生水平低于小学生,而且在总体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水平低于道德认识水平,提示加强青少年德育应根据年龄特点,在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个体发育、情感发展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同时又是人生的“危险期”。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感到或担忧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同时他们又需要成人的爱与关心。所以,恰到好处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于这一时期学生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原因,如自身生理状况、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人际圈子小、心理不成熟等,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对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视。同时提出辅导与干预的方法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重点对象;开设心理健康课,使学生认识自己;成立学生关爱小组;加强挫折教育,增强适应能力;开设家长课堂,等等。以期帮助有自伤行为或自伤倾向的聋哑青少年摆脱生理和心理包袱,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引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心理健康则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其标准如下:(一)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  相似文献   

20.
李北容  宋鸽  张敏 《教育导刊》2011,(12):58-60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普遍现象,引发了家长的担忧和心理学人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情感依恋、自我认同以及社会归属感等方面心理需要的表现,但如果过于沉溺则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心理症状,需要适当的辅导与干预。父母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接纳的态度与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进而有效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